竹火新焙,壺水初沸。
想喝一道好茶,卻常常糾纏于配得上它的器物。茶器對于茶是心靈伴侶,它要用全部的智慧去接納和讀懂一道茶。
一日見著靜茶坊里的龍泉青瓷,頓生大喜大愛之情。瓷質(zhì)細膩、線條明快,皆上品之作。
龍泉青瓷傳統(tǒng)上分“哥窯”與“弟窯”。據(jù)《處州府志》記載:“章生二,不知何時人,嘗主琉田窯。凡器之出于生二者,極青瑩,純粹無瑕,如美玉,然一瓶一缽,動輒十數(shù)金,其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窯。皆澆白斷紋,號百極碎,亦冠絕當世,今人家藏者。尤為難得?!?/p>
此茶坊里的龍泉青瓷多以“弟窯”為主,青瓷釉層豐潤,釉色青碧,光澤柔和,晶瑩滋潤,勝似翡翠。擺放在暗色木質(zhì)玻璃櫥柜里,尤能襯出溫潤清冽之美。這一來倒特別讓人注意到茶坊的整體色調(diào)皆以深沉古樸為主,主人因為偏愛青瓷,故別有用心借了整個茶坊來襯托他的寶貝。
浙江龍泉因出產(chǎn)青瓷著名于世,龍泉青瓷也得名于此。五代末至北宋初期,浙江龍泉地區(qū)開始燒造青瓷,初期受到越窯、甌窯、婺州窯的影響,燒造的產(chǎn)品具有相似之處。北宋時期的龍泉青瓷,胎骨較厚,胎土淡灰,釉層透明,表面光澤度很強。裝飾花紋較簡練,風格趨于奔放。南宋中晚期是龍泉窯的鼎盛時期,釉層肥厚如凝脂似美玉。
老板是個不拘泥的人,淘回來的茶器不是成套擺放,而是打散了重新組合,更配上花草席墊,每組作品如寫意畫作般生機盎然。
粉青和梅子青是龍泉青瓷最具魅力的色調(diào),茶坊主人也樂于把這兩種青瓷搭配在一起。最美的事物不是應該放在一起更能生輝么?其它不知是否,至少這些青瓷是這樣。粉青釉青綠粉潤。光澤柔和,有如青玉;梅子青蔥翠欲滴,略帶透明,可與翡翠相媲美。一盞粉青色葵口杯釉面開片,如玉似冰,有女子的柔美,梅子青茶海敦厚沉穩(wěn),有書生的儒雅,兩者就像歸隱于世結(jié)廬于山林的夫妻,享受著閑逸雅致的生活。
關(guān)于龍泉青瓷有個故事,16世紀末,龍泉青瓷出口法國,轟動整個法蘭西。人們用當時風靡歐洲的名劇《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麗青袍與之相比,稱龍泉青瓷為“雪拉同”,視為稀世珍品。
那兩盞梅子青束口杯是不是就如同女子身上的青衣,光滑的緞面,柔軟的質(zhì)地,席地的裙擺,閃著珍珠般的光芒。這兩只青瓷杯靜默相對,織就鴛鴦,彩翼雙飛。古詩有云“對月形單望相互,只羨鴛鴦不羨仙”。看來主人是性情中人,讀懂了青瓷杯的寂寞。讓它們相伴相守。
萬里孤仞,青云遠山。一把提梁,幾盞翻口斗笠杯,如蔚藍落日之天,遠山晚翠;或如湛碧平湖之水,淺草初春,寫盡天地自然之美。
用那4只梅花杯盛來綠茶湯水,淺綠的水色與粉青的杯盞交融,“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已分不清是綠是青,是水是釉。外施黃釉,溫潤純樸,帶著陶石的氣味,如一抹濃重飄逸的潑墨躍然于白紙上。4只杯圍立,更似4位鴻儒雅士圍爐品苕夜話,個中情趣不言而喻。
欣賞完這些用青瓷畫出的風景,主人邀我喝茶。用的是那對梅子青束口杯,他說,茶才是這器皿的知己。人只能讓它們成為美好的事物,而真正賦予它們生命的只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