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戀瓷器到了不可附加的地步,恨不得讓所有的朋友都知道我在瘋狂地學(xué)習(xí)瓷器,頂禮膜拜瓷器。偏執(zhí)如我,朋友們也都無奈。其實這樣沒什么不好,因為朋友多,遇到好東西的可能性也大。這不,在朋友的介紹下我結(jié)識了隱匿于大市的林老師。遇見林老師是件很幸運的事,他博識、隨和、幽默、低調(diào)。初次見面就相聊甚歡,以致我一再地感嘆相見恨晚。
一個涼爽的傍晚,懷著愉悅好奇的心情準(zhǔn)時地赴林老師的約。在電話里。林老師故意賣關(guān)子說給我看幾個如玻璃般剔透的青花,且不是無胎的青花。這一下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不是無胎的又如玻璃般剔透,該是個什么物件呢?
見到她的那一刻,我愣住了。只一眼,就再也無法讓自己的眼睛離開她,就那樣直愣愣地看著。怎樣形容它的美呢?純凈、寧靜、透徹……這些字眼都不足以形容她的美好,就是覺得她好美,這樣的美以前從未曾遇見,這美不是驚艷,而是震撼。這套組杯林老師說很多人看上,已有人決定買走。是特意留下給我學(xué)習(xí)的。有前輩如此提攜,實是晚輩的幸事。
看到我驚訝的表情,林老師開始給我普及知識。他認(rèn)認(rèn)真真地講著,我仔仔細(xì)細(xì)地聽著,我們這一老一少套用一句流行語描述便是“china fans”,不是中國粉絲,而是瓷器粉絲。玲瓏瓷是在瓷器坯體上通過鏤雕工藝,雕鏤出許多有規(guī)則的玲瓏眼,然后以釉燒成后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觀,被喻為“卡玻璃的瓷器”。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記載:“素瓷甚薄,雕花紋而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鏤花,而兩面洞透者謂之玲瓏瓷。”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圖案設(shè)計的花形,鏤刻一個個小米孔,使之兩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戶糊紙一樣;再通體施釉。經(jīng)過焙燒,鏤花處明徹透亮,但不洞不漏。這種透光的米粒狀孔眼,叫做“米花”。
玲瓏瓷有很悠久的歷史,所以也是景德鎮(zhèn)的四大傳統(tǒng)名瓷之一。玲瓏瓷往往配以青花圖案,叫青花玲瓏瓷。這種瓷器既有鏤雕藝術(shù),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樸、又顯清新。一直以為無胎的瓷器應(yīng)該是最通徹透亮的了,不曾想天下還有這樣的驚世尤物。聽了林老師的講解,直汗顏于自己的孤陋寡聞。
我把她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靜靜地注視著她。她如此的瘦弱單薄,很柔和的燈光,依然穿透了她的身體。無法想象她是怎樣經(jīng)過高達(dá)千度以上的火的煅燒才來到我的面前,那該是怎樣的堅強和勇氣啊。心生愛憐,輕輕地?fù)崦?/p>
她好似柔弱無骨的黛玉,用一汪水靈靈的大眼睛含情脈脈地與我凝望,像是有千言萬語,卻又羞怯地欲言又止。黛玉愛花,有“花謝花飛花滿天”的《葬花吟》,借花以抒懷。她也如黛玉一般,心思細(xì)膩,寄情于花草樹木。有時,她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如梅,用生命的力量。沖破矜持和羞澀,用美麗的花瓣,向我們報告春天快到了的消息;有時,她孤芳自賞,如空谷幽香的蘭,花如白玉,冰肌玉骨,宛如翩翩起舞的仙女,淡淡馨香,綿綿情意,讓多少腳步不愿離去;有時,她篩風(fēng)弄月,如瀟灑挺立的竹,那生機勃勃的竹莖,那婀娜多姿的葉子,深深留在人們的心中:有時,她如金秋綻放、恬然自處的菊。喜歡如菊的她,那風(fēng)中飄逸的姿態(tài),那不畏寒霜的風(fēng)采,讓我久久無法忘懷。
可是,有的時候她又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感覺,沒了黛玉的憂傷,多了些金庸筆下那些遺世獨立的女子的味道。只一件白色的衣襟,就顯出與眾不同的絕美,如金庸筆下讓段譽神魂顛倒的神仙姐姐,讓楊過為之等候了16年的小龍女。我不是大理國的王子,也不是俠骨柔腸的神雕大俠,可是終也過不了她的美人關(guān),心悅誠服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就這樣欲罷不能地喜歡上了青花玲瓏瓷,她就像我夢中的仙境,給我展示了一個未知的世界,帶給了我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