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田間管理主要分三個階段,即前促(苗期)、中控(結莢期)、后保(飽果期),具體措施如下。
一、前促(苗期)
苗期,即出苗至開花期。該階段以促壯苗早發(fā),早開花,多開花為主攻目標。首先,要查苗補種,補種的種子要浸種催芽。第二,及時清棵蹲苗,解放第一對側枝,以利其早生快發(fā),覆膜栽培的花生要及時挖出膜下的側枝。清棵的關鍵是:時間要早,以清到子葉節(jié)為宜。第三,追施氮肥防治蚜蟲。在遼寧省綏中縣,6月中旬花生團棵見花時,畝追10公斤左右尿素。如若發(fā)現(xiàn)蚜蟲,可用吡蟲啉或樂果1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
二、中控(結莢期)
結莢期,即下針至見果期。該階段以控制植株徒長,促針多、果多為主攻目標。首先,由于中期水肥充足,特別是高水肥地塊,花生營養(yǎng)生長過剩,容易引起植株徒長,造成過早封行。當植株超過40厘米時,可噴施縮節(jié)胺,每畝用2~3克、兌水40公斤噴施,可控制花生的營養(yǎng)生長,促進生殖生長,使其多結果,結飽果。在個別缺肥地塊特別是在8月上旬,可采取葉面噴肥的方法補肥。第二,及時培壟。使花生株行成壟狀,為花生果針入土創(chuàng)造疏松的土壤環(huán)境,減少空針率,增加單株結果數(shù),同時便于防澇。
三、后保(飽果期)
飽果期,即見果至成熟期。該階段以保葉提高生命力,促果多、果飽為主攻目標。首先,及時防治病蟲害。在綏中縣于7月中旬,用70%的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5%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每隔7天噴一次,連續(xù)噴2~3次,可防治花生葉斑病(主要為褐斑病與角斑病);在7月中旬、8月上旬,可用百蟲亡1500倍或丙溴·滅多威1000倍液噴霧,防治棉鈴蟲和尺蠖(造橋蟲)。其次,葉面噴肥。利用早晚時間,用0.2%的磷酸二氫鉀或0.5%的磷酸二銨及富爾655進行葉面噴肥。結莢后期可每隔一周噴一次。
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農業(yè)廣播電視學校 鄧立文
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李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