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心與心的相偎和碰撞;藝術也是心與心的相偎和碰撞;人生又何嘗不是心與心的相偎和碰撞。每個人的人生行程——從起點到終點——是一樣的;但人們在人生行程中的情趣和格調是不一樣的。原因是人們對人性、人格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堅守不一樣。不懂人性人格,如何能擺脫“你怎么還提出這樣愚蠢的問題”(易中天語)的認知困境?不懂人性人格如何書寫“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歷史長卷?因此,這需要我們進入時空隧道破譯人性密碼,同先哲對話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己的德、識、才、學、能。
該書將歷史、神話、現(xiàn)實巧妙結合起來,故事情節(jié)生動,書中數(shù)十位哲人分別在有關專題中時而滔滔雄辯,時而風趣幽默,時而悲壯高歌,時而和美抒情,他們的思想在時空中隨意穿梭,并將歷代哲人名士的重要思想通俗化、戲劇化,現(xiàn)代化。予當代人的人生以有益啟示。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張世英先生認為:“把中西思想文化作為一個整體來寫一部小說題材式的作品,既要寫得生動有趣,又要見學術功底,有根有據(jù),嚴謹扎實,不流于庸俗,這是一件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事情?!惫P者完全贊同張先生的觀點。
該書立論科學,構思巧妙。作者根據(jù)人的一閃念,以“每分鐘繞遍地球三千萬轉”的速度超過光速,就可以穿過時空隧道,回到過去時空的原理,設計出時間機器、時間旅行家、迎賓使者普賽克公主。設計了文豪大廳、哲人大廳、綜合演播廳,作者以第一位來自人世間的客人方式加入,分專題在綜合演播廳與時間旅行家一同主持節(jié)目,與古今中外哲人對話,讓其完全沉浸和暢游在令人意醉神迷的精神文明海洋,享受一場場精神大餐。
該書顯著特點:
多位先哲對同一話題的不同闡釋,將深奧的道理闡發(fā)得透徹敞亮。人性密碼包括人性、人格和人文精神。一個人要想講清楚其中一個大的命題不易,同時請出多位高人來講,從古今中外、各個方面、不同視角講開,豈有不明之理?由此可見,該書作者用心良苦。
實現(xiàn)先哲的思想與當代現(xiàn)實的真切對接。輔之以雕塑、肖像與世界名畫。形成哲思與詩意的充分合一,以此加深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讀者可以一面思考哲人名言,一面欣賞名畫意境,使讀者能切身做到這點,真是難能可貴。
要說本書的不足,只能說時間隧道對話的內容應加以拓展。哲學既是人學,那么總應該有人權專題吧?但該書作者說了,還有續(xù)集后傳,我們還能說什么呢?只能是抱以殷殷厚望。
郭沫若先生說得好:有的人木乃伊般地活著,其實他的心早已死了;有的人雖然死了,但他卻永遠像年輕人一樣活著,仍可“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就是該書推崇的主題——年輕人的精神。當我們站在前人肩上時,不要自以為比前人更高,但起碼應比現(xiàn)在的你高。而當你登頂泰山,進入“一覽眾山小”的視角時,千萬不要把自己當成“詩圣”,因為那依恃的是“泰山之美”。
進入與前人同一的視角,不等于自己的德、才、識、能亦同前人一般高。蘇格拉底表白:“我最大的智慧在于,我只知道自己無知?!边@顯然是說,一個人須有自知之明。人生苦短,更宜珍惜。毛澤東說:“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比绻藗內鄙僦腔?,缺少構思,隨便涂鴉,浪費的不僅僅是一張“文明的白紙”,而是一個人的大好青春和整個人生。
讓我們破解人性密碼,發(fā)揚年輕人之精神,創(chuàng)造自己屬于當今時代的人生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