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配組后,雜種一代急需應用于生產。因此,配制出優(yōu)良組合后,還需通過正確的栽培措施,做到良種良法配套,使雜交水稻在生產上發(fā)揮最大的生產潛力和最好的經濟效益。
一、種子處理
1、曬種
通過曬種增溫,可以提高種皮的透性,便于氧氣、水分進入種子,加快吸水速度,促使種子內部新陳代謝,增強種子生活力;通過曬種還可以使種子干燥均勻,浸種時吸水一致,達到出芽整齊,提高發(fā)芽率的目的。
2、選種
在浸種前要進行選種,清除秕粒小粒,選留籽粒飽滿的種籽。選種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風選、篩選是利用溜篩把稗子除去。溶液選種常用的有泥水或鹽水選種。
二、播種期、播種量和秧齡
水稻的播種期、播種量和秧齡三者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掌握適時播種、適量播種和適宜秧齡,是保證水稻壯秧和安全生育的重要措施。
1、播種期
根據(jù)我縣氣候條件、品種特性和耕作制度這三個因素,確定我縣的播種期一般在清明節(jié)前后10天。
2、育秧方式
育秧方式是培育壯秧、防止爛秧的綜合技術體系?,F(xiàn)將幾種主要的育秧方式介紹如下:
水育秧、薄膜育秧、旱育秧三種,一般水育秧易爛秧死苗,現(xiàn)已不采用。
三、整地、施肥
1、土層深厚,田面平整
2、保水性和透水性好
3、較強的保肥力和釋放養(yǎng)分。一般要求土壤有機質含量在2%以上,速效氮、磷、鉀分別在百萬分之一百至一百二十左右。
4、稻田整地是通過犁、耙、耖、平整作業(yè)來完成的,主要目的是使土壤松軟,耕作層活化,增加保肥保蓄水能力;改善土壤通透性,消除有毒物質;拌和基肥,使泥肥融合,加還有機肥料腐爛;消滅雜草和病蟲害,并使田面平整,有利于合理排灌。
四、田間管理
1、寸水返青淺水分蘗。大田剛插下的秧苗,因根部受到損傷,吸水力弱,抗逆性差,這時如果水分不足,不但返青延遲,而且極易失去水分平衡,發(fā)生萎蔫死苗。
2、看苗早施分蘗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及早追施分蘗肥,每畝施尿素5公斤,促使葉片變濃(黑),是爭取早發(fā)分蘗,增加穗數(shù)的重要措施。
3、及時中耕(稻田)除草。通過中耕能夠提高土溫。活泥通氣,促進肥料分解,加速新根發(fā)生,還可以消滅雜草,排除土壤中有毒物質。
五、病蟲害防治
1、稻瘟病
稻瘟病俗稱“鬼掐頸”,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苗瘟:病苗基部變黑褐色,上部呈黃褐色或淡紅褐色而枯死。潮濕時病苗表面常有灰綠色霉層。
穗頸瘟:發(fā)生于穗頸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綠色。穗頸發(fā)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遲的則谷粒不充實,病穗往往從頸部折下,形成吊頸。稻瘟病的防治。
噴藥防治:一旦出現(xiàn)葉瘟發(fā)病中心,及時每畝用甲、乙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噴霧;亦可用富士一號,一般畝用50毫升兌水120斤噴霧。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塊是否發(fā)病,都應每畝用20%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2兩兌水120斤噴霧防治一次。在抽穗后發(fā)現(xiàn)穗頸瘟,應畝用100毫升富士一號兌水120斤進行噴霧。
2、水稻紋枯病
紋枯病俗稱:“花腳桿”,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縣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病斑中部呈灰白色,邊緣呈暗褐色,經常幾個病斑相互連合成云紋狀大斑塊。在陰雨多濕的情況下,病部長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絲狀菌絲體,以后逐漸形成白絨狀菌塊。最后變成褐色堅硬菌核。
紋枯病的防治:
①清除菌源,打撈“浪渣”,鏟除田邊雜草,不用病稻草還田:
②及時噴藥:畝用1%(1萬單位)井崗霉素可濕性粉劑1斤或2%井崗霉素75克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加水150斤噴霧。也可畝用草木灰30-40斤加水200斤浸泡一晝夜,過濾后噴霧;或畝用50-70斤草木灰直接撒施。
防治用藥:殺蟲雙(兼治鉆心蟲)、殺蟲單等。
3、稻飛虱
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飛虱為主,后期褐飛虱為主。即白背飛虱主要在分蘗至撥節(jié)期為害。受害田塊稻葉發(fā)黃。分蘗減少,嚴重時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飛虱的為害主要在在孕穗至成熟期,為害嚴重時,稻叢基部變成黑褐色,逐漸全株枯死,受害田?!包S塘”,嚴重時全田枯黃,形如火燒。兩飛虱的防治適期都應在田間每百叢有蟲量在50頭以上即開始用藥,效果好的藥劑為:大功臣、撲虱靈、葉蟬散等。
4、稻縱卷葉螟
用藥處方:每畝用30%農爾旺乳油125毫升、480克/升毒死蜱乳油80毫升、每畝用10%挫擊乳油250毫升、每畝用10%速效靈乳油120毫升。
用藥要點:用藥適期,一般為2齡幼蟲高峰期。但在使用毒死蜱及其混配制劑時,防治時間應提早2-3天,掌握在低齡幼蟲盛發(fā)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