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深層次地思考和感悟出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真正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關鍵詞】 數學 教學 理念
Abstract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lead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guides the student to discuss, then think and feel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deeply, and finally develop the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truly.
引言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必須站在時代的高度進行全方位的反思,尋找與時代發(fā)展要求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途徑。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參與課堂教學。
“教學生一天,想他們一生”這個新課程最突出的理念告訴我們,學習活動其實是一種行動體驗,教育的真諦就在于把學生當作整個人看待。課堂是學校教育書寫 “人”字最重要的陣地,而教師就是“人”字的直接的書寫者。葉瀾教授曾經說過“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行,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p>
在對課堂教學的實踐與反思中,筆者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參與課堂教學。正因為有了學生的參與,突破“預設”的囚籠,變“預設”為“生成”,在預設基礎上追求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與主動建構,才使我們的數學課堂異彩紛呈,散發(fā)出生命的靈性和無窮的活力。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苯處煈ぐl(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教學是“通過數學的教育”,按新課程理念,就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币虼?,在教學中,構建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尤為重要。
1.確立主體地位,提升教學理念
葉瀾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一文中指出:“要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為實現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內容,共同參與,通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以動態(tài)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边@也就是要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人”的關系,樹立“全人”的理念。
試想如果教師心中沒有學生,沒有“教學生一天,想他們一生”的理念,怎會有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學設計,怎會主動追求有效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怎會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著想呢?更新觀念,提升理念,才能促使我們深入研究促進學生有效發(fā)展的策略,從而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主動、健康發(fā)展的意識與能力”。
2.喚醒主體意識,重塑師生關系
學生作為一個現實的、主動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生命體,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教學。他們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他們在課堂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學習興趣、積極性、注意力、思維方式、合作能力、發(fā)表的意見、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無論是以言語、還是以行為、情緒方式的表達,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p>
試想如果沒有主體的參與、沒有師生的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作用于課堂教學,怎能會有動態(tài)生成?
因此,動態(tài)生成得以表現和達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徑便是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只要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并努力地將它貫徹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學實踐中,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形成就不只是一個美麗的童話。
3.拓展自主空間,設計彈性方案
追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并不是不要預設,而是應該從生成與建構的實際需要出發(fā),“著眼于整體,立足于個體,致力于主體”,設計彈性方案,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提供條件,給學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構的空間。
在教學時常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創(chuàng)設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設計一些新穎巧妙的互換方案,提高學生的興趣。在設定教學目標時,不僅要有知識目標,更重要的是還要預設學生在這節(jié)課可能達到的目標;其次在實施過程的設計上要“大氣”,重在全程大環(huán)節(jié)的關聯式策劃。它可以包括教學過程中教師活動、相應的學生活動、組織活動的形式、活動期望效果的假設、師生互動方式及產生的預想目標。在此基礎上形成綜合的、富有彈性的教學方案。
教學時一般從三方面設計學案1.學生本節(jié)課設計的問題;2.練習鞏固,目標達成;3.本節(jié)課的收獲與體會。
4.培養(yǎng)自主能力,駕馭實施過程
設計得再完美的教學預案,如果沒有實踐的支撐,那也是“固化”的,是一堆“死”的符號。如何使教學預案“鮮活”起來,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使其成為課堂教學動態(tài)生成的媒介。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于無形的動態(tài)生成中,真正溶入于互動的課堂。要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涌現動態(tài)信息,把握動態(tài)生成的切入點,靈活駕馭教學過程,真正使課堂教學成為師生思維碰撞、心靈溝通、情感融合的“動態(tài)”過程。
這種做法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課上小組學生井然有序,婉然一個小“老師”,把問題從分析到講解都落實到了每個組員頭上??粗鴮W生們敢說了,敢講了,筆者也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感來,使學生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鍛煉和提高。
活力課堂應該是多元化的課堂、資源整合的課堂、活而不亂的課堂、充滿激情的課堂。
5.激發(fā)學生興趣,精心設計導入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睆男睦韺W角度看,一堂課的開始,學生普遍存在一種對未知的渴望,這種渴望情緒既強烈又短暫,教師應抓住這一良好契機,設法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到數學課的樂趣,這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精心設計導入,在教學中既能起到組織教學、激發(fā)興趣、啟迪思維的作用,同時,它也能促使學生以旺盛的精力、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探索,實現由“要我學數學”到“我要學數學”,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負擔和壓力,使學生愉快地學會認識數學、學會應用數學、學會創(chuàng)造數學。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課堂教學是他們生命歷程的組成部分,理應充滿活力。正如鐘啟泉說的那樣:“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從生命的高度來看,每一節(jié)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
(作者單位:佳木斯技師學院交通運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