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混凝土生產(chǎn)以及施工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措施,盡可能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控制裂縫,使結構盡量不出現(xiàn)裂縫,或盡量減少裂縫的數(shù)量和寬度,特別是避免有害裂縫的出現(xiàn),以確保工程質(zhì)量,使建筑物具備良好的耐久性和結構穩(wěn)定性。
【關鍵詞】 混凝土 施工 技術
Abstract :In concrete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we should pertinently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try our best to control the crack by using effective technical measures and try to reduce cracks to ensur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make the building have good durability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1.造成裂縫的原因分析
1.1塑性收縮裂縫:此類裂縫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澆筑后,在塑性狀態(tài)時表面水分蒸發(fā)過快造成的。這類裂縫多在表面出現(xiàn),形狀不規(guī)則、長短寬窄不一、呈龜裂狀,深度一般不超過50mm。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澆注后3-4小時左右表面沒有被覆蓋,特別是平板結構在炎熱或大風天氣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fā)過快,或者是基礎、模板吸水過快,以及混凝土本身的水化熱高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產(chǎn)生急劇收縮,此時混凝土強度趨近于零,不能抵抗這種變形應力而導致開裂。混凝土中蒸發(fā)和吸收水分的速度越快,塑性收縮裂縫越容易產(chǎn)生,而商品混凝土由于為了滿足可泵性、流動性、出機時混凝土的塌落度和砂率比普通混凝土大很多,早期強度低所以其水分特別容易散失,表面容易形成裂縫。
1.2塑性沉降裂縫:此類裂縫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骨料沉降時受到阻礙(如鋼筋、模板、而產(chǎn)生的。這種裂縫大多出現(xiàn)在混凝土澆注后0.5小時至3小時之間,混凝土尚處在塑性狀態(tài),混凝土表面消失水光時立即產(chǎn)生,沿著梁及板上面鋼筋的走向出現(xiàn),主要是混凝土塌落度大、沉陷過高所致。另外在施工過程中如果模板綁扎的不好、模板沉陷、移動時也會出現(xiàn)此類裂縫。
1.3施工工藝質(zhì)量引起的裂縫:裂縫出現(xiàn)的部位和走向、裂縫寬度因產(chǎn)生原因而異,比較典型且常見的如下:①鋼筋混凝土保護層過厚,或亂踩綁扎的上層鋼筋,使承受負彎矩的鋼筋保護層加厚,導致構件的有效高度減小,形成與受力鋼筋垂直方向的裂縫。②混凝土震搗不密實、不均勻,出現(xiàn)蜂窩、麻面、空洞,導致鋼筋銹蝕或形成其它荷載裂縫的起源點。③混凝土澆注過快,混凝土流動性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振搗不足,硬化后沉實過大,容易在澆注數(shù)小時后發(fā)生裂縫,即塑性收縮裂縫。④混凝土攪拌、運輸時間過長,水分蒸發(fā)過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過低,使得在混凝土表面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收縮裂縫。⑤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時,為保證混凝土的流動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它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導致混凝土凝結硬化時收縮量增加,混凝土表面出現(xiàn)不規(guī)則裂縫。⑥混凝土分層或分段澆注時,接頭部位處理不好,易在新、舊混凝土和施工縫之間出現(xiàn)裂縫。⑦混凝土早期受凍,使構件表面出現(xiàn)裂紋,或局部剝落,或脫模后出現(xiàn)空鼓現(xiàn)象。⑧施工時模板剛度不足,在澆注混凝土時,因側(cè)向壓力的作用使得模板變形,產(chǎn)生與模板變形一致的裂縫。⑨施工時拆模過早,混凝土強度不足,使得構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載作用下產(chǎn)生裂縫。
1.4溫度應力裂縫:此類裂縫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澆筑后,聚積在內(nèi)部的水泥水化熱不易散發(fā),造成混凝土的內(nèi)部溫度升高,而混凝土表面散熱較快,這樣形成較大的內(nèi)外溫差,使混凝土內(nèi)部產(chǎn)生壓應力,表面產(chǎn)生拉應力。如果在混凝土表面附近存在較大的溫度梯度,就會引起較大的表面拉應力,此時混凝土的齡期很短,抗拉強度很低,如果溫差產(chǎn)生的表面拉應力,超過此時的混凝土極限抗拉強度,就會在混凝土表面產(chǎn)生表面裂縫。這種裂縫一般產(chǎn)生很早,多呈不規(guī)則狀態(tài),深度較淺,屬表面性質(zhì)。表面裂縫易產(chǎn)生應力集中,能促使裂縫進一步開展。
2.混凝土裂縫的預防
2.1塑性收縮裂縫預防措施:此類裂縫預防的措施如下:①施工單位在澆注混凝土后要及時覆蓋養(yǎng)護,增加環(huán)境濕度;②商品混凝土公司在滿足可泵性、和易性的前提下盡量減小出機塌落度、降低砂率、嚴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
2.2塑型沉降裂縫預防措施:此類裂縫預防的措施如下:①在滿足泵送和施工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小混凝土塌落度;②保證混凝土均質(zhì)性,攪拌運輸卸料前先高速運轉(zhuǎn)20-30秒,然后反轉(zhuǎn)卸料;③施工過程中應經(jīng)常觀察模板的位移和混凝土澆搗的密實情況,不能漏振、過振使混凝土離析分層;④施工過程中嚴禁隨意加水。
2.3施工方面原因造成的裂縫預防措施:此類裂縫預防措施如下:①加強模板施工的過程管理。模板及其支架必須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wěn)定性,在振搗過程中派專人進行看模,防止松扣下沉現(xiàn)象發(fā)生;試塊強度達到設計允許值時方能拆模。②混凝土的成品保護。對澆筑好的板面,必須在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2 后方可上人。③鋼筋綁扎施工加強對負彎矩筋的管理。加密支撐馬凳的間距、確保板面負彎矩筋的保護層厚度。④振搗方式方法必須正確。振搗易快插、慢拔。振搗時間過短,混凝土不均勻;時間過長,易導致嚴重浮漿。
2.4 溫度應力裂縫預防措施:此類裂縫預防措施如下:①降低混凝土發(fā)熱量。②降低混凝土澆筑溫度。在高溫季節(jié)要降低原材料溫度,在環(huán)境溫度較低的早晚澆筑;避免吸收外部環(huán)境熱量,運輸工具、泵送管路盡量遮蔭,防止混凝土升溫;埋設冷卻水管,通入冷水降溫。③分層分塊澆筑。④表面保溫與保濕。要盡量長時間地保溫和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讓其表面慢慢冷卻、干燥,使混凝土能夠增長強度以抵抗開裂拉應力。主要有蓄水養(yǎng)護和覆蓋灑水養(yǎng)護兩種方式,養(yǎng)護時間一般不少于14d。
3.混凝土裂縫的治理
3.1灌漿法:此法應用范圍廣,從細微裂縫到大裂縫均可適用,處理效果好。
3.2表面處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補貼法。表面涂抹適用范圍是漿材難以灌入的細而淺的裂縫,深度未達到鋼筋表面的發(fā)絲裂縫,不漏水的縫,不伸縮的裂縫以及不再活動的裂縫。表面貼補(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適用于大面積漏水(蜂窩麻面等或不易確定具體漏水位置、變形縫、的防滲堵漏。
3.3結構補強法:因超荷載產(chǎn)生的裂縫、裂縫長時間不處理導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災造成的裂縫等影響結構強度可采取結構補強法。包括斷面補強法、錨固補強法、預應力法等混凝土裂縫處理效果的檢查包括修補材料試驗;鉆心取樣試驗;壓水試驗;壓氣試驗等。
3.4填充法:用修補材料直接填充裂縫,一般用來修補較寬的裂縫,作業(yè)簡單,費用低。寬度小于0.3mm,深度較淺的裂縫、或是裂縫中有充填物,用灌漿法很難達到效果的裂縫、以及小規(guī)模裂縫的簡易處理可采取開V型槽,然后作填充處理。
小結
大量的工程和實踐理論分析表明,鋼筋混凝土構件基本上都是帶裂縫工作的,只是有些裂縫很細,甚至肉眼看不見(縫寬<0.5mm,一般對結構的使用無大的危害,允許其存在),有些裂縫在使用荷載或外界物理及化學因素作用下,不斷產(chǎn)生和發(fā)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護層剝落及鋼筋銹蝕,使鋼筋混凝土強度和剛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嚴重時甚至發(fā)生垮塌事故,危害結構的正常使用,必須加以控制,因此研究商品混凝土裂縫產(chǎn)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是非常重要而迫切的。
參考文獻:
[1]李磊,程云杉.高層混凝土結構中幾個主要受力部位的裂縫分析及控制[J].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
[2]王亮平.住宅樓墻體裂縫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太原科技,2003.
[3]孫凱.淺析鋼筋砼結構的裂縫[J].甘肅科技,2004.
(作者單位: 大慶筑安建工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