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的花芽分化和開花結果是在2年內(nèi)完成的。頭1年營養(yǎng)狀況的。高低不僅影響當年的果實產(chǎn)量,而且對來年的開花結果有直接的影響。因此,頭年秋天桃樹體內(nèi)吸收積累養(yǎng)分的多少,對花芽的分化和第2年的開花影響很大。采果后到落葉前是桃樹營養(yǎng)積累和花芽分化的關鍵時期,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桃樹的越冬防寒能力及第2年的生長和結果,進而影響桃樹的產(chǎn)量。因此,要重視桃樹采果后的管理工作。
1 施肥
早、中熟品種采果后應早施肥,特別是結果過多的樹體更應早施肥,遲熟品種采果前施肥。施肥種類以優(yōu)質(zhì)有機肥為主,混合適量的氮、磷、鉀復合肥及微肥。每株施有機肥15~30千克,在基肥中摻入尿素0.2~0.4千克、過磷酸鈣0.5~1.0千克。施肥方法以溝施或穴施為主,施肥部位在樹冠的滴水線處為宜。溝施為挖放射狀溝或在樹冠外圍挖環(huán)狀溝或坑,深度為40-50厘米。如果是放射溝,則應離樹處淺(7—8厘米)、距樹遠處深(15~20厘米)。如遇秋旱天氣應及時灌水,
2 病蟲害防治
2.1 桃蚜
人工防治主要采取樹干涂白、夏季修剪等,建議使用石硫合劑、吡蟲啉、阿維菌素類等藥劑。生物防治可
釋放瓢蟲、食蚜蠅、草蛉、寄生蜂等蚜蟲的天敵,在化學防治時
要注意保護天敵,盡量少噴灑廣譜性農(nóng)藥,避免在天敵多時噴藥。
2.2 桃潛葉蛾
人工防治主要是在越冬代成蟲羽化前,徹底清除桃園內(nèi)的落葉和雜草,集中燒毀,以消滅越冬蛹或成蟲。生長季節(jié),可摘除被害葉片,殺死其中幼蟲。化學防治在8月中下旬,建議使用滅幼脲3號、蛾螨靈、阿維菌素類藥劑進行防治:同時要注意保護天敵,
2.3 桃穿孔病
人工防治重點是加強桃園綜合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結合夏季修剪,及時剪除病枝。清掃病葉,集中燒毀或深埋。化學防治時建議使用石硫合劑、1:1:100倍波爾多液、代森鋅可濕性粉劑、甲基托布津、硫酸鋅石灰液(硫酸鋅0.5千克。消石灰2千克,水120千克)、農(nóng)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
2.4 紅蜘姝
于葉螨越冬前(阿克蘇地區(qū)為8月下旬)在樹干、樹權上扎麻袋、草等誘蟲帶,翌年2月下旬解下包扎物集中燒毀,生物防治可用10%瀏陽霉素乳油1000倍液噴霧,夏季高峰期用500~1000倍卡死克乳油噴霧。當葉螨達到7~8頭/葉時,可用40%螨凈乳油500-800倍液、34%殺螨利果乳油2000~3000倍液、掃螨凈2000倍液或合成洗衣粉連噴2-3次進行化學防治。注意保護和利用天敵,增強自然控制力。
3 修剪
桃樹是喜光性極強的果樹,對光照條件很敏感。光照不足時根系發(fā)育差,枝葉徒長,花芽少而且質(zhì)量差,形成樹冠內(nèi)膛禿裸,結果部位外移,同時果實的質(zhì)量也差。由此,桃樹多采用“開心”樹形,修剪時一定要注意“上強下弱”問題。對樹冠內(nèi)的交叉枝、重疊枝、病蟲枝、細弱枝等必須予以疏除。通常采用短截枝梢的方法,一般是對生長中等的長果枝適當短截,讓其結果,并選靠近骨干枝的新梢進行重短截,使其抽生新的結果枝:同時對枝組回縮,促使下部單芽抽生強枝等。桃樹不具二次結果的特性。所以,在桃果采收后即把已結過果的那一段枝條剪掉,基部留的2個枝條作為預備枝,可為來年豐產(chǎn)打下良好的基礎,
4 中耕
采果后應及時中耕松土、除草,深度在10~15厘米。落葉后及時清園,經(jīng)過噴藥防除病蟲害之后,要把雜草及落葉深埋樹下。在平地、低洼地及雜草多的桃園,更要注意雨季前整治排水系統(tǒng),降低地下水位,清除雜草,盡量避免地表積水(鹽堿較重土壤更應做好中耕松土)。此外,還需注意土壤表面覆蓋,以減少土壤沖刷,減少雜草及水分蒸發(fā),降低土壤溫度,促進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活動,增加土壤中有效鉀,這不僅有利于桃同水土保持,還能延長桃樹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