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法律規(guī)定,韓國各出版社每年要向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韓國國會圖書館繳納樣書。由于大韓出版文化協(xié)會代理樣書繳納業(yè)務,該協(xié)會根據繳納情況每年也要發(fā)表年度新書出版概況。
據大韓出版文化協(xié)會發(fā)表的最新數據顯示,與2008年相比,2009年新書的出版品種數和發(fā)行冊數都出現創(chuàng)紀錄的負增長?!皟蓚€負增長”始于2003年,一直持續(xù)到2009年,并且還將持續(xù)下去。在今天的韓國,即使說“出版不景氣”變成了現實,也一點不過分。然而,與行業(yè)蕭條不對稱的是,韓國的文學翻譯出版卻一枝獨秀,如日中天。
外國文學在韓國翻譯出版的概貌
2010年以來,韓國首都首爾的多家大型書店,比如教保文庫(書店)、永豐文庫(書店),其圖書賣場都大大縮小,零售增加的品種是圖書之外的文化用品。像永豐文庫(書店)的鐘閣店,過去地下2層都是圖書賣場,現在卻陳列著文房四寶、日用百貨。店長說,銷售圖書的優(yōu)勢正在消失,書店光賣圖書已經無法生存。
不過,與“不景氣”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各書店的文學圖書書架上,陳列著大量從日本語翻譯過來的文學書,日本小說、日本詩歌、日本散文、日本文學評論隨“店”可見,比比皆是。有關韓國出版專家指出,日本文學圖書大量涌進韓國,這種景象前所未有。
比如,教保文庫(書店)光化門店,專門擺放日本文學書的大型平臺,從過去的一個增加到兩個,而且還是放在最顯著的位置。村上春樹、吉本ばなな等日本當代名家的作品特別抓人眼球。
據大韓出版文化協(xié)會的數據顯示,韓國2009年“文學”新書出版品種數為8718種,其中翻譯圖書為2425種,占“文學”新書的27.8%。這個比率已經相當高了,但與最高年份的30%相比,2009年的比率還是稍稍有所下降。
在“文學”翻譯書中,“日本文學”獨占鰲頭,為886種,占“文學”新書的10.2%;占“文學”翻譯新書的36.5%。2008年的“日本文學”為837種,2009年與之相比,增加49種,增加比率為5.9%。
按不同國家排名,僅次于“日本”的是“美國”,被翻譯成韓語的新書為611種,占“文學”翻譯新書的7.0%。排第三的是“英國”, 被翻譯成韓語的新書為253種,占“文學”翻譯新書的2.9%。排第四的是“法國”, 被翻譯成韓語的新書為166種,占“文學”翻譯新書的1.9%。排第五的是“德國”, 被翻譯成韓語的新書為105種,占“文學”翻譯新書的1.2%。排第六的是“中國”, 被翻譯成韓語的新書為101種,占“文學”翻譯新書的1.2%。
日本文學在韓國翻譯出版火暴的原因
“日本文學”圖書被翻譯成韓語的品種猛增,意味著什么?2009年達到886種,這在韓國圖書市場是空前的現象。從2008年至2009年,僅僅兩年時間,就有超過170位的日本作者及其作品與韓國讀者見面。
在供給一方的韓國出版社與接受一方的韓國讀者之間,“日本文學”一再升溫,僅僅用“韓國讀者天生喜歡日本文學作品,韓國出版商很有商業(yè)意識,兩好合為一好”來解釋,恐怕并不全面。
為什么韓國讀者如此熱衷于“日本文學”?
歷史地看,韓國社會在近幾十年里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從軍事獨裁的國家演變成市民本位的民主主義國家,各種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框架蕩然無存。國民追求多樣化的生活方式,重視個人的權利,希望個性化的東西得到尊重。在這些方面比韓國先行一步的日本,有許多經驗和教訓值得韓國借鑒,而“日本文學”正是重要的契入點之一。
有著“私小說”(歸類應當屬于自傳體小說)傳統(tǒng)的“日本文學”,很另類,很自我,很新鮮,很深刻,在多樣性的文學表現上建樹頗豐。韓國讀者說,“日本小說以個人的眼光編織故事,營造氣氛,似乎就是為韓國人寫的?!?/p>
一年就有超過800種的日本作品呈現在韓國讀者面前,這為韓國讀者尋找喜歡的作家和喜歡的作品提供了大好機會。
此外,互聯(lián)網在韓國十分發(fā)達,一部作品如果得到好評,通過互聯(lián)網很快就會傳遍全韓國。文學作品的讀者以女性讀者為主,許多文學作品就是因為女性讀者的追捧而火暴。日本的文學作品也是如此。據統(tǒng)計資料顯示,日本的文學作品在韓國的互聯(lián)網銷售比率很高。在互聯(lián)網的影響下,村上春樹、吉本ばなな、奧田英明、江國香織、東野圭吾等日本作家,都受到韓國讀者的追捧。
2009年,翻譯成韓語的日本文學作品886種,如果包括庫存的和還在市場上流通的, 翻譯成韓語的日本文學作品已經超過3000種。這3000種書,即使是在韓國的大型實體書店,也很難找齊。這些書主要通過網絡書店銷售,在網絡書店基本都能買到。
在日本,沒有名氣的作家的作品,在市場上銷售的風險很大。但在韓國,幾乎到了日本出版一本文學作品,韓國就翻譯一本文學作品的程度。不少日本文學新人,在日本還沒有出名,卻率先在韓國賺得了人氣。
韓國文學在日本翻譯出版的現狀
日本每年都有各種針對國民的“問卷調查”,像“外國文學在日本的翻譯情況調查”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年年都有,所以“問卷調查”的諸多提問都是固定不變的。比如“請你列舉熟悉的中國作家和作品”,稍有文學常識的日本人就會回答:“魯迅,《阿Q正傳》”;“老舍,《駱駝祥子》”等。比如“請你列舉熟悉的韓國作家和作品”,即便是頗有文學修養(yǎng)的日本人也會犯難。有的日本人也許會回答韓國作家“詩人金芝河”;有的日本人也許會回答韓國作品“《春香傳》”。再多一點就回答不上來了。
在地理上,盡管隔著日本海,韓國與日本的距離并不遙遠。從歷史來看,韓國過去還是日本的殖民地。然而,今天的日本人,對韓國的衣食住行、風土人情表現出了漠不關心的樣子。
“韓國文學”在日本的翻譯出版現狀,也反映了這種漠不關心的心態(tài)。2008年,從韓國文學作品翻譯過來的圖書為13種;2009年, 從韓國文學作品翻譯過來的圖書僅為10種。886種與10種相比,無疑是天壤之別!
2008年,從“韓國文學”翻譯成日本語的小說有:宋基淑的《光州的五月》(日本藤原書店出版)、黃晳暎的《パリデギ》(日本巖波書店出版)、金英夏的《阿娘為什么》(日本白帝社出版)、樸賢旭的《還想要一個丈夫》(日本新潮社出版)、チョン·ギョンニン的《ファン·ジニ》(日本德間書店出版)、安秉道的《太王四神記》(日本晚聲社出版)等。
從“韓國文學”翻譯成日本語的詩歌、文學評論等有:《時間的瞳孔——樸柱澤詩集》(日本思潮社出版)、崔元植的《東亞文學空間的創(chuàng)造》(日本巖波書店出版)、丁奇洙的《韓國與西洋——法國思想、文學的接納與影響》(日本彩流社出版)、柳宗鎬的《我的解放前后》(日本春風社出版)、崔常植的《韓國的民謠傳說》(日本東方出版(社)出版)和《韓國女性隨筆選》(日本東京文藝社出版)。
2009年, 從“韓國文學”翻譯成日本語的小說有:金英夏的《光之帝國》(日本二見書房出版)、蔡萬植的《太平天下》(日本平凡社出版)、李浩哲的《板門店》(日本作品社出版)、韓水山的《軍艦島》(日本作品社出版)、孫錫春的《美麗的家》(日本東方出版(社)出版)、金圣鐘的《最后的證人》(日本論創(chuàng)社出版)。
從“韓國文學”翻譯成日本語的詩歌等有:濟州島詩人選《風和石與菜之花》(日本彩流社出版)、宋友惠的《尹東柱評傳——天空與風云與繁星的詩人》(日本藤原書店出版)、徐居正的《太平閑話滑稽傳》(日本作家社出版)。
如何解決順(逆)差大的問題
歸納翻譯品種數,從“韓國文學”翻譯成日本語的作品,2008年為13種,其中小說7種、詩歌和文學評論等6種;2009年為10種,其中小說6種、詩歌等4種。也就是說,在過去兩年里,從“日本文學”翻譯成韓語的品種為1723種,與此相對,從“韓國文學”翻譯成日本語的品種僅為23種。
日本文學書在韓國出版很多,韓國文學書在日本出版很少,與兩國出版商的理念有直接關系。日本出版商總是認為,“韓國文學”在日本“沒多少戲”,與其冒險出版,不如不出平安;而韓國出版商則認為,只要是“日本文學”,在韓國一般都有市場需求,先“出”手為強。
此外, 韓國文學書在日本出版很少的其他原因,就是日本大眾傳媒對“韓國文學”宣傳推介比較少,韓國的文學翻譯機構工作沒有做到家,韓國有關財團在資金支持上力度不夠大等。
有關專家指出,假如以上問題得到解決,韓國每年向日本輸出30至50種文學書的目標,還是不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