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五都市長選舉,國民黨氣勢由盛而衰,暗示選情不樂觀。相對於民進黨聲勢雖維持平盤,但選情則向民進黨傾斜。依據(jù)國、民兩黨內部民調顯示,臺北市郝龍斌與蘇貞昌民調數(shù)據(jù)已互有領先趨勢,彼此差距幅度愈來愈小。而新北市朱立倫與蔡英文對決,朱也未具有大幅度領先趨勢。至於臺中市胡志強與蘇嘉全對壘,胡的民調呈現(xiàn)大幅度跌落趨向,蘇則有緩步向上追趕的空間。此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非但引起國民黨高層驚恐,連馬英九都感到震撼。
為找出病因,馬於官邸召開九人小組會議,會中金溥聰一再力陳國民黨團結的重要性,要求黨內高層及黨籍民意代表認養(yǎng)責任區(qū),意促泛藍基本盤出來投票。金溥聰思維仍認為馬英九與國民黨還有一定程度的號召力,只要團結就能維持保叁棄二的局面。金的思維或許還停留在2008年大選品牌之爭的策略運用上。殊不知在五都選舉前,國民黨四連敗,關鍵在於青年與婦女選票的流失,而非國民黨內部不團結。反觀民進黨在四連勝后,觀察到青年與婦女選票回籠。於是蘇貞昌打「超越、改變、變身」牌,蔡英文打「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年青」牌,蘇嘉全主攻「婦女、就業(yè)、維安」牌,其訴求都與青年、婦女票有關。說明民進黨找到馬英九施政罩門,尤其在宜蘭縣長選舉一役,林聰賢之所以由劣轉勝擊敗呂國華,關鍵在於青年與婦女票的逆轉。
國民黨太過自以為是
回過頭說,以臺中市長選舉而言,原先胡志強穩(wěn)操勝券,誰都沒有料到一位角頭老大之死,竟會牽連出警紀問題,縱然在名嘴護持,馬英九加持下,胡志強民調仍直直下落。而蘇嘉全雖未直批胡志強,卻意有所指的強調警紀不彰必定會影響到青年學生與婦女的安全,讓胡志強有口難言,坐令優(yōu)勢流失,使蘇嘉全咸魚翻身成為胡的勁敵。
事實上,有關國民黨青年、婦女選票流失,凡操盤過選戰(zhàn)的名嘴早就向國民黨高層提出警訊,而國民黨提出策略僅是22K就業(yè)方案,此舉非但激怒年青學子,也使學子的母親感到憤怒,彼此牽連的結果,教訓國民黨和馬英九反而成為臺灣的「顯學」,這也是五都市長選舉陷於苦戰(zhàn)的因素之一。
其實,五都市長選舉,國民黨樂觀認為保叁棄二的目標應不難達成,結果民調反映出臺北市選情不樂觀,新北市維持平盤小勝蔡英文,臺中市從超高變超低,結局極有可能轉為保二棄二輸一,而其關鍵在於臺北市的輸贏。如果馬英九或郝龍斌,沒有警覺到蘇貞昌的威脅,一旦臺北市棄守,2012年馬英九還選得下去嗎?何況七至十月間是臺灣天災人禍橫行時期,再發(fā)生一個天災人禍,以馬英九低迷民調絕對無法提升國民黨選戰(zhàn)氣勢,於此金溥聰縱然是天縱英明面對選戰(zhàn)殘局,金能讓馬起死復生,成效值得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