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的意義在于對未來的生活進行財務上的安排,以保證現有的資產和未來的收入能夠滿足家庭未來的各項重大支出,其中包含子女教育、醫(yī)療費用、個人養(yǎng)老乃至遺產安排,從而避免因各項重大支出的發(fā)生而導致生活品質出現大的波動。保險(尤其是壽險)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體現在對被保險人未來收入的保障上,避免因意外或疾病導致未來收入的中斷,進而影響家庭的生活品質。
本案例中的張先生及其太太都為自己購買了30萬元保額的萬能附加重疾,其意義在于,一旦這些人身風險發(fā)生的時候,不會因為自己而拖累到家人,影響家人的生活。由于沒有還貸壓力、沒有子女撫養(yǎng)壓力,目前兩人可謂“無債一身輕”,如果30萬元的保額中附加的重疾保額達到10萬元以上的話,已經可以滿足目前的需要了。
但是,當張先生把生育子女、新增購房和個人養(yǎng)老納入到家庭計劃中的時候,對未來收入的依賴程度就會大大提高,因為家庭現有的資產除去一套自用房產以外僅有28萬元,不足以應對上述三項支出。
譬如,子女費用以完成大學本科畢業(yè)為界,約需要50萬元-100萬元,如果將后續(xù)教育再納入進來的話,則要多增加100萬-200萬元。而新增購房又會增加新的房屋貸款,具體數值不得而知。而養(yǎng)老金的規(guī)劃一般安排在上述兩項之后,如果未來的收入總體能夠滿足子女費用和新增購房的需要,且還有節(jié)余,剩下的部分就是個人的養(yǎng)老金。三者之間如何相互平衡協調其實就是理財的核心。
由于張先生及其太太都已經購買了萬能壽險并附加重疾,所以目前不需要另外購買保險產品,可以將兩人的基本保額都調高到50萬元,先滿足子女費用100萬元的保障缺口,未來隨著房貸的產生再相應調整。同時,每年各自追加一定金額的資金到萬能賬戶中,用作未來子女費用、個人養(yǎng)老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