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已經(jīng)成為大眾理財?shù)闹饕ぞ?。本案中,理財師在為張先生做子女教育儲備、夫婦倆養(yǎng)老儲備時,都建議每月拿出一部分錢做基金定投。長期定投,已是人們財富積累的重要途徑。
事實上,在身邊的朋友中,支持基金定投的和質疑基金定投的都大有人在。他們都是從親身體驗出發(fā),得到的卻是相反的結論。
小劉是基金定投的擁躉,他從2008年春節(jié)開始基金定投,買的是易方達價值,當時上證指數(shù)是4700多點。兩年多堅持下來,市場經(jīng)歷了熊牛交替,跌宕起伏,上證指數(shù)如今仍在3000點附近徘徊,但他的賬戶贏利15%?!盎鸲ㄍ犊梢詰?zhàn)勝市場”是小劉的結論。
老張則全然不同,他的基金定投始于2006年,到2007年10月贏利豐厚,正巧要買房,他把基金拋清了。后來市場經(jīng)歷了2008年的慘烈下跌,他常暗自慶幸:“要不是當時清盤出來,這勝利成果不早就被抹掉了嗎?”
事實上,基金定投也有一些講究,不是任何時候、任何人、任何基金都適宜做定投的。比如,年輕人剛參加工作,可以選擇定投,作為強制性儲蓄來積累財富;而老年人已經(jīng)有了較豐厚的金融資產(chǎn),他的重點就該放在存量資產(chǎn)的管理上,幾十萬元的存量如果大跌,每月幾千元的增量能補回來嗎?老張的經(jīng)歷就很有說服力。再比如,熊市漫漫,倒是年輕人定投的好時機;先熊后牛,更有助于資金增值。小劉的體驗正說明此。
張先生在目前市場低迷期開始基金定投是可取的,以后遇到大牛市,則要及時止贏出局,保衛(wèi)勝利成果。長期定投也需擇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