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農(nóng)歷臘月初六早晨,天空下起了小雪。鄰村媒婆張大娘來到我家,笑著對我母親說:“大妮她娘,你家二妮今年18歲了吧?”
“是啊!是啊!”母親連忙應(yīng)著。她知道媒婆上門,肯定是來說媒的,便笑著說:“張大娘,你是不是給我家二妮說親來了?”
張大娘拍了一下巴掌,笑了笑,說:“大妮她娘呀,你真是個聰明人,我就是為這事兒來的?!苯又?,她就講起了男方的基本情況。
男方跟張大娘同村,叫王二林,20歲,是個木匠。家里4兄妹,王二林排老二,哥哥前年結(jié)的婚,妹妹去年出嫁了,最小的三林正在上中學(xué)。王二林的父母都是壯勞力,生活條件還算過得去。王家有3間正房,兩間廂房。
母親聽了張大娘的介紹后,叫來二姐,把張大娘說的情況跟二姐說了一遍。二姐低著頭,紅著臉,一言不發(fā)。母親笑著問她:“二妮,情況就是這樣,你如果愿意,就讓張大娘說個日子,兩家人見一下面,怎么樣?”
二姐忸忸怩怩的,半晌才吭了聲:“我聽媽的?!?/p>
張大娘見狀,一下子笑了起來,說:“好,我這就去告訴王家,讓他們定個見面的日子。”說完便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走了。
父親作為一家之主,二姐的婚事還得聽他的意見,母親當(dāng)即讓大哥到河灘工地上去找父親回來商量。
下午,雪下得大了起來。父親和大哥頂著大雪回到家中,母親將張大娘給二姐說媒的情況跟父親說了一遍。父親聽后,沉思了片刻,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連忙問:“他家是什么成分?”
母親聽后一下子愣住了,半晌才說:“天啦!我怎么忘了問這么重要的事呢?”
父親連忙說:“這也沒啥,王家就在鄰村,我親自去跑一趟,打聽一下不就行了?!闭f完便急著要出門。
母親拉住父親說:“媒人的話通常都靠不住。你既然去了,就順便打聽一下王家的真實(shí)情況,是不是像媒人說的那樣。還有,這事不要太聲張,萬一婚事沒談成,讓人笑話?!?/p>
“我曉得,去了當(dāng)然是悄悄找熟人打聽?!备赣H說完,就急急忙忙走了。
傍晚時分,父親帶著滿身雪花回來了。母親迫不及待地問:“怎么樣?打聽清楚了嗎?”
父親抹了一把臉上的水,說:“王家的基本情況跟媒婆說的差不多,在村里還算富裕人家。只是他家有個遠(yuǎn)房親戚在臺灣?!?/p>
“這怎么行?”母親連忙搖頭說,“王家有這層復(fù)雜的社會關(guān)系,二妮要是嫁過去了,不也要跟著背黑鍋嗎?”母親說到這里,又問父親:“王家到底是什么人在臺灣?是怎么去的?你問清楚了嗎?”
“問了?!备赣H抓了一下蓬亂的頭發(fā),苦笑著說,“其實(shí)這親戚隔得也挺遠(yuǎn)的,是王二林姨父的表姐夫的堂哥的大連襟,當(dāng)年被國民黨抓了壯丁,解放那年去的臺灣?!?/p>
母親愣了半晌后,嘀咕著說:“這彎子繞得也太大了,好像跟王家沒多大關(guān)系呀!”
“是啊!”父親連忙附和著說,“我也是這么想的,應(yīng)該沒有什么事兒。”
“既然這樣,我們就先相一下親吧!看看小伙子怎么樣,再作打算?!蹦赣H作出了相親的決定。
3天后,媒婆張大娘來到我家,笑著對我母親說:“大妮她娘,王家說了,明天是個好日子,想請你們先去他家看看。如果你們覺得能談的話,再讓二妮和二林見面。”
農(nóng)村人對婚姻很慎重,女方相親時總要將家里的親戚朋友都帶上,目的是讓大家?guī)椭鴧⒅\參謀。母親也不例外,第二天早上請來了大姨、二姨、大嬸和二嬸等一大幫親戚,一起來到王家。
按照當(dāng)?shù)氐南嘤H風(fēng)俗,王家擺了紅糖茶和4盤糕點(diǎn)招待相親客人。雖然桌上的糕點(diǎn)很誘人,但我母親和姨娘、嬸子她們動都沒動一下。因?yàn)榘凑诊L(fēng)俗,只有女方對這門親事比較滿意了,才可以吃男方的糕點(diǎn)、喝紅糖茶。
母親她們看完王家的房子和家具后,心里比較滿意。母親對媒婆張大娘說:“家庭情況還算馬馬虎虎,不知二林人怎么樣?”
張大娘聽后,知道相親的第一關(guān)過了,連忙笑著對王二林的母親說:“大林他娘,快讓你家二林出來見見他嬸子吧!”
王大林的母親連忙跑到房間里,將王二林喊了出來。王二林個子雖然不高,但人長得壯實(shí),一看就是能干活的小伙子。母親看了幾眼后,低聲問姨娘和嬸子們:“你們覺得怎么樣?”
大家朝母親點(diǎn)了點(diǎn)頭,表示認(rèn)可。接下來才開始喝紅糖茶、吃糕點(diǎn)。大家似乎餓急了,眨眼工夫就吃光了桌上的4盤糕點(diǎn)。
吃完東西后,母親她們又閑聊了一會兒,便起身告辭。媒婆張大娘把母親她們送出大門后,低聲問:“下次是讓二妮到這里來,還是讓二林上你們家去?”
未等母親開口,大姨連忙搶著說:“當(dāng)然是讓二妮到王家來了。”
大姨家生活很困難,經(jīng)常吃不飽肚子,今天4盤糕點(diǎn)她吃得最多。按照風(fēng)俗,姑娘到男方去相親,如果姑娘也對這門親事滿意,男方就得留大家吃中飯。大姨娘說讓二姐來男方家相親,其實(shí)是想再來混頓飯吃。
一個星期后,二姐在母親和姨娘、嬸嬸們的陪同下來到王家。二姐跟王二林兩人勉強(qiáng)坐了一會兒,便一起跑了出去。母親心里有點(diǎn)不高興,責(zé)怪女兒第一次見面就跟人家跑出去了,一點(diǎn)規(guī)矩都沒有。
大姨生怕母親不高興走人,連忙勸道:“既然他倆情投意合,你就不要計較這些禮節(jié)了?!?/p>
母親清楚大姨心里想的什么,沒好氣地瞪了她一眼,心里暗暗罵道:“真是窮急了,生怕吃不到這頓飯。”
春節(jié)后,王家讓媒婆張大娘來談訂婚的事。到了訂婚階段,女方就會向男方要彩禮。當(dāng)時,女方家里如果比較窮,都會在彩禮上大做文章,向男方獅子大張口,又要東西又要錢。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也認(rèn)為,如果彩禮要得多,說明女兒身價高,娘家面子上很光彩。如果男方不能滿足的話,婚事也有可能黃。
我家父母、姨娘和嬸嬸等一起來到王家,經(jīng)過一番商量后,終于達(dá)成了彩禮數(shù)目。王家除了給二姐買一套新衣服,打一只金戒指外,再給我家500元錢的彩禮費(fèi)。這在當(dāng)時算是比較高的彩禮了。母親很高興,覺得女兒為自己掙了臉面。
轉(zhuǎn)眼就到了夏天,王家怕我家反悔,就讓媒婆張大娘來商量結(jié)婚的事。開始父母不同意這么早讓二姐嫁出去,因?yàn)槎闶羌依锏闹匾獎诹?,嫁出去了無疑是一大損失。
媒婆張大娘第一次上門,被母親推托說二姐年齡小,打發(fā)回去了??蓻]過半個月,王家又讓張大娘來了,說王家承諾,如果現(xiàn)在結(jié)婚的話,多給我家300塊錢彩禮。那時的300塊錢相當(dāng)于一個男勞力兩年的收入。父親十分清楚,二姐遲早都是人家的人,既然王家提出要娶親,再為難人家,情理上也說不過去。父親便勸母親說:“算了,人家三番五次地上門要求成親,還是讓二妮出嫁吧!”
“唉!”母親嘆了口氣,苦澀地說,“我把閨女養(yǎng)這么大,還真有點(diǎn)舍不得呢!不過,女大不由娘,二妮遲早是人家的人啊!”說到這里,她又罵二姐沒出息,訂了婚就一門心思想早點(diǎn)嫁過去。
雖然父母心里都同意讓二姐嫁過去,但為了顯示我們家的身份和二姐的身價,還是讓媒婆張大娘多跑了好幾趟,才同意坐下來商量婚事。
半個月后,父母、姨娘和嬸嬸等親戚又一起來到王家。王家怕節(jié)外生枝,對我家提出的要求基本上是滿口答應(yīng)。經(jīng)過馬拉松式的來回商討,二姐結(jié)婚的日子終于定下來了。
父母不是拿女兒當(dāng)搖錢樹的人,王家給了不少彩禮費(fèi),父母最后都全部用到二姐的陪嫁上了。二姐結(jié)婚時,嫁妝是全村最多的,著實(shí)讓村里人羨慕了一回。
二姐從相親到結(jié)婚的過程雖然顯得繁瑣陳舊,卻是40年前中國農(nóng)村婚俗的一般模式。
(壓題圖:《黑白藝術(shù)世界》崔兵繪)
(責(zé)編 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