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14天,60架鋼琴擺放在紐約的幾條街道上,吸引了很多市民彈奏和圍觀。類似的事情在紐約從來沒有發(fā)生過。
飽經(jīng)滄桑的普通鋼琴,油漆已經(jīng)脫落,有時琴鍵還會掉下來,不過還是用鐵鎖鎖在附近的柱子上。這些鋼琴的主人盧克·杰拉姆兩手一攤,無奈地說:“必須用鎖鏈鎖上。在巴西我們在街道上擺放了一些鋼琴,然后沒有看管它們,最后只剩下不到10架?!?/p>
英國藝術(shù)家盧克·杰拉姆已經(jīng)連續(xù)兩年在世界多個城市的街道上擺放自己的鋼琴。他說在大街上擺放鋼琴這個主意是他在洗衣店排隊時想到的。洗衣店當時有20人左右,所有人都拿著一袋臟衣服,排隊等候。每個人看上去都極其無聊,孤獨地坐在那里,目光注視著轉(zhuǎn)動的洗衣機滾筒。盧克那時就想,如果洗衣店里有一架鋼琴,也許就能讓人們走出城市長期快節(jié)奏生活所產(chǎn)生的麻木狀態(tài)。
鋼琴——有時可以看成是一種特別的“家具”,許多人會在鋼琴上擺放家人的照片或花瓶。但是,一旦有人坐在鋼琴前,掀開鋼琴蓋,這件“家具”就會瞬間成為關(guān)注的焦點。
盧克還曾把自己的鋼琴擺到了巴塞羅那、倫敦、圣保羅和悉尼的大街上。每架鋼琴的琴蓋上都貼著一張標簽,上面寫著:“彈我吧,我是你的!”旁邊擺著椅子。奇怪的是,人們看見擺放在大街上的鋼琴,一秒都不會遲疑。雖然有的人只是摸摸琴鍵就走了,但更多的人會坐下彈奏。
在紐約,活動進行到第二天,就出現(xiàn)了“常客”。有一位老人每天都去彈盧克擺在時代廣場上的一架鋼琴。這位老人已經(jīng)92歲了,他一直夢想能夠在公開場合演奏鋼琴。從老人身上人們可以看到,坐在鋼琴前的那個人彈得是否專業(yè)已經(jīng)沒有那么重要了,很快周圍就會站上很多認真聆聽的聽眾。難道這不是音樂創(chuàng)作的目的嗎?
[譯自俄羅斯《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