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圭亞那
在南美洲大陸北端的大西洋沿岸,坐落著三塊面積大小不一但地貌雷同的陸地。很早以前,它們曾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圭亞那,印地安語之意為“多水之鄉(xiāng)”。這三塊歷史上原本同享一個稱謂且相互毗鄰的土地,卻被當年的資本主義列強經(jīng)過反復爭奪之后三分天下:一塊屬于法國,一塊為英國所有,中間一塊歸了荷蘭,并因此而冠以宗主國的代號:法屬圭亞那、英屬圭亞那、荷屬圭亞那,從那時起,他們兄弟分離,各歸其主,持續(xù)了許多年。受宗主國的長期影響,從語言、習俗、人文歷史到社會發(fā)展的各個方面,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三個圭亞那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
在加勒地區(qū)獨立浪潮風起云涌的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其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英屬圭亞那率先于1970年脫離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成為第一個宣告獨立的圭亞那,圭亞那合作共和國從此誕生,并搶先使用了“圭亞那”這個國名。荷屬圭亞那的殖民地位,在1815年維也納條約中正式確立,從而使之“合法化”。1954年開始,除外交和國防事務(wù)仍為荷蘭掌控外,實行內(nèi)部自治;1975年11月25日,荷屬圭亞那宣布完全獨立,結(jié)束了荷蘭長達300多年的殖民統(tǒng)治?!肮鐏喣恰边@個當?shù)厝艘暈榧榈拿衷缫衙ㄓ兄?,自然不能用了,于是取名為現(xiàn)在的蘇里南共和國。法屬圭亞那迄今仍為法國所有,并依然沿用其名“法屬圭亞那”,但也不再使用殖民地或海外領(lǐng)地這些字眼,而是名正言順地成了法國的一個海外省,歐盟的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就建在那里。
地球之肺
提到蘇里南,或許很多人頗為陌生,這不奇怪。蘇里南畢竟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美洲小國,人口只有50萬,在三個圭亞那中人口數(shù)量居中(圭亞那合作共和國70多萬,法屬圭亞那約20萬),然而其國土面積卻相當可觀,16萬平方公里之多,比號稱地區(qū)大國、人口近300萬的牙買加還大13倍。其人口主要集中在瀕臨大西洋的北部沿海地區(qū),其中約20萬生活在面積不大的首都帕拉馬里博。實際上有效開發(fā)利用的只占其國土面積10%,已足以容納區(qū)區(qū)50萬人口。蘇里南不惟地廣人稀,且絕大部分為廣茂的森林所覆蓋,大片未被開墾的深山老林,仍然保持著原始狀態(tài)。這里的水資源十分豐富,河流、水庫眾多,星羅棋布,世界第一大河—亞馬孫河的支流河系流遍這里的廣大地區(qū),蘇里南河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多于2000毫米。這些河流水系不僅滋潤、肥沃了這塊土地,也使這片森林成為地球上所剩無多的天然靜土。蘇里南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7℃,常年無冬,樹木終年生長,加之近赤道,日照時間長,自然條件優(yōu)越,具備了極佳的植物生長要素,更沒有人為砍伐破壞,任憑原始森林自生自滅。森林中的水源、空氣幾乎沒有任何污染,空氣新鮮得不得了,可謂天然“大氧吧”,故人們譽之為“地球之肺”。此處雖然林海浩瀚,卻無險峻的山峰,叢林深處海拔最高的朱麗安娜峰也只不過1286米,多數(shù)山峰只有幾百米高。林深樹密,雨量充足,氣候適宜,加之優(yōu)越的地理和自然環(huán)境,成就了生物的多樣性,千百年形成的大面積森林中,各種熱帶動植物無所不有,大樹參天,老藤縱橫,奇花異草,爭芳斗艷。尤其是蘊藏著豐富的優(yōu)質(zhì)木材,成為木材資源的聚寶盆,其中不乏一些珍稀樹種,山里特產(chǎn)的紅木、蛇木、愛情木等,都堪稱上好的木材,材質(zhì)堅硬,花紋細膩,用途廣泛,是建筑、家具或生產(chǎn)工藝品等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專營木材生意的國際商人為此接踵而來,大量的原木或制成品源源不斷地從這里運出。
野生動物的天然棲息地
若要了解動物的原始生存狀況,惟有到包括蘇里南在內(nèi)的南美大陸來。大山中生存著世界上所剩不多甚至瀕臨絕跡的珍稀動物,諸如穿山甲、野山龜、山貓、花豹、果子貍等,林中屢見不鮮。蛇、蟒、蜥蜴等爬行類以及千奇百怪的飛禽類、昆蟲類等更是不可盡數(shù)。蘇里南還盛產(chǎn)美洲虎,這種虎不似東北虎、華南虎或孟加拉虎那樣碩大威猛,其體形如豹,靈活矯健,身上有團塊形狀、布局均勻的花斑,在虎類動物日漸稀少的今天,蘇里南的原始森林使之得以幸存下來。
風災(zāi)、地震與蘇里南無緣
颶風,在加勒比地區(qū)可謂???,每年都或多或少受到颶風的襲擾,沒有颶風那就不是加勒比了。然而,同為加勒比地區(qū)國家,由于蘇里南恰好處于背風地帶,卻從無颶風光顧。蘇里南位于南美大陸的北端,加勒比海的南大門,大西洋颶風形成后,多數(shù)為從南向北經(jīng)加勒比諸島國,直奔古巴、海地、牙買加或美國的邁阿密等地而去,一路上“順訪”了這一地區(qū)所經(jīng)列島,卻偏偏放棄了蘇里南。同樣,蘇里南也不在地震活躍板塊上,不必擔心地震在這個國家發(fā)生。
蘇里南又是一個風調(diào)雨順的天府之國,這里雨量均勻、充沛,該下雨時一定下雨,這里的雨很有特點,大都下得很溫柔,常常是細雨,少有疾風驟雨,即使有,也構(gòu)不成水災(zāi)。此處雨水雖多,雷聲很少,若能偶爾聽到一兩次驚雷,那應(yīng)算是很難得的事了。
極具特色的小洋樓
荷蘭對蘇里南的長期統(tǒng)治,影響了這里的幾代人,使其在各方面都留下了原宗主國的烙印,城市建設(shè)和建筑風格也不例外。早年的一些建筑,多為荷蘭模式,方方正正的木質(zhì)樓體,高高的門窗,脊形屋頂上常留有一個或多個小天窗,是這一時期建筑物的典型特征。同時,也有一些西班牙、英國等當年西方列強的痕跡。首都帕拉馬里博市獨立廣場周圍,有時代特色的建筑物比比皆是,廣場東側(cè)刮打路上的一些建筑,由于較好地保留了那一時期的建筑特征,而被列入世界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這里高層建筑并不多,更多的是隨處可見的小洋樓,無論是城里還是郊區(qū),一幢幢獨門獨戶的花園洋房彼此毗鄰。特別是在那些“富人”區(qū),更是多姿多彩,款式多樣、各具特色的小洋樓讓人目不暇接。這些建筑,很難歸類于什么風格,荷蘭式、法國式、英國式、印度式、西班牙式……它們千姿百態(tài),風格迥異,無奇不有,早已不是單一風格的建筑了。蘇里南是一個多宗教、多民族并存的國度,居民中約40%信奉基督教,約30%印度教徒,約20%的人信奉伊斯蘭教,還有一些猶太教信奉者。但宗教糾紛極為少見,各有各的信仰,各傳各的教,教派之間相安無事,井水不犯河水。從散落于城市各處教堂的建筑風格上,便可區(qū)別出不同的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堂的特征尤為鮮明。最有代表性的應(yīng)屬在凱澤街上建筑風格迥異的阿拉伯伊斯蘭教教堂和以色列的猶太教教堂,兩教堂相互毗鄰,近在咫尺,成為當?shù)鬲毺氐囊痪埃w現(xiàn)了教派間的和諧、融洽。
華人商鋪遍蘇京
蘇里南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號稱小聯(lián)合國。在其約50萬總?cè)丝谥?,印度人及其后裔約占30%,克里奧黑人占了約30%,印度尼西亞人(亦稱馬來人或爪哇人)約占15%,華人約占10%,還有一些其他人種或混血人種。作為原住民的叢林黑人和印第安人,分別占10%和3%。蘇里南也是一個多語言并存的國家,荷蘭語為其官方語言,民間通用語言為蘇里南語,英語也被廣泛使用,與此同時,幾個主要外來民族的語言,諸如印地語、印尼語、漢語(及中國的地方話)等,也在本民族間使用。此外,當?shù)赝寥酥羞€流行一種外來人聽不懂的混合式語言,俗稱“達基—達基”,這種語言最易識別誰是本地人,誰是外來客。在蘇里南,最具影響力的民族是印度人,從上層建筑到經(jīng)濟基礎(chǔ),在這個國家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歷屆政府中都擁有多個高位,除克里奧人外,其他族群難以與之抗衡。相當比重的國家經(jīng)濟,掌握在這些外來民族手中,毫不夸張地說,其中有人富可敵國。近十年來,華人華僑的絕對人數(shù)有了顯著增加,所占比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目前已達10%,經(jīng)濟實力和政治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話語權(quán)也在不斷擴大。華人華僑為蘇里南的國家發(fā)展和經(jīng)濟建設(shè)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也為人民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首都帕拉馬里博街頭,華人華僑的商鋪比肩接踵,一些店鋪索性以中文為店名,從服裝鞋帽到日用百貨,從食品到床上用品,從五金電器到建材家具,以及餐館、飯店,電視臺、報社,幾乎無所不有。對于華人而言,生活在蘇里南似乎沒有國外的感覺,因為日常生活中中國人所需的東西,這里都可以買到,語言上也不必擔心,自有鄉(xiāng)音鄉(xiāng)俗,與中國市場又有何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