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史學界都以為新四軍第一個軍部設在江西南昌。但近年發(fā)現(xiàn),“第一個軍部”誕生在漢口,其舊址就在一排老舊的日式小樓里。武漢的黨史工作者經(jīng)過艱辛的探索,終于揭開了這段塵封了60多年的歷史,再現(xiàn)了漢口新四軍軍部曾經(jīng)擁有的輝煌。
葉挺親自為漢口軍部選址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國共兩黨就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達成共識,并決定由葉挺擔任軍長,在武漢組建新四軍軍部。
11月3日,葉挺應中共中央邀請到達延安,毛澤東代表黨中央向葉挺詳細解釋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路線、綱領、方針和政策。葉挺表示今后一定遵照共產(chǎn)黨所指引的道路走,在黨中央領導下,堅持抗戰(zhàn)到底。
由于組建新四軍的任務十分迫切,葉挺會見毛澤東之后不久就來到武漢,并全身心地投入了緊張地籌建工作。
葉挺有很高的社會知名度,他也善于利用自己的聲望去宣傳新四軍。1937年11月13日,即葉挺來到武漢第二天,他就以新四軍軍長身份召集記者招待會,向報界宣布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集中改編后,將挺進華中敵后抗日。葉挺說:中國的一句古話,叫做“多難興邦”。目前日寇侵略,正是多難的時候,我們團結(jié)抗戰(zhàn),當然也就是我們興邦的日子,只要團結(jié)一致,前途一定是勝利。他說:“日本頂怕我們的就是團結(jié);而頂希望我們的是散漫。凡日本怕的,我們要去做,凡日本希望我們的,要避免,這是致勝的道理?!贝稳?,漢口《大公報》就以顯著篇幅刊登了此則消息。
接下來,葉挺就四處奔波為新四軍軍部找房子。
這位昔日統(tǒng)率過千軍萬馬的北伐名將,此時此刻手中除了一份委任狀、一枚印章和5萬元開辦費外,幾乎一無所有。他不得不親自在漢口為建立新四軍軍部而奔忙。
新四軍軍部設在漢口的什么地方?葉挺是有個腹案的。第一,要在日租界。當時,漢口沿江一帶是租界區(qū),有俄、法、德、日的四國租界。其中,日租界居住了很多的日本僑民??箲?zhàn)爆發(fā)后,他們懾于中國人民的抗日怒潮,紛紛打點行裝悄然離去,他們的房子也作為敵產(chǎn)而被查封。因此,征用這些人走樓空的房子,即無需花錢,也不存在法律上的麻煩。第二,要距八路軍辦事處較近。當時,中共已在漢口中街89號設立八路軍辦事處,不久中共長江局也設在辦事處里面,王明、周恩來等領導人也在那里面居住與辦公。新四軍軍部若能靠近八路軍辦事處,聯(lián)系與工作就方便多了。
葉挺在漢口日本租界一條街,一條街地轉(zhuǎn),一棟房子,一棟房子地看,最終看中了大和街26號的一幢二層小樓。那是被查封的長長一排日式住宅,距離八路軍辦事處很近,步行只要幾分鐘。葉挺親自帶人開鎖啟封,掛上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的牌子,這樣,新四軍就有了自己的辦公處所,從各地集結(jié)來的“猛士”們也有了落腳之地。一時間,葉挺領導的一批穿便衣的干部和項英領導的一批穿八路軍制服的干部進進出出大和街26號,成為新四軍軍史上特殊的景觀。
12月25日,葉挺、項英在大和街26號召集新四軍干部大會,確定了干部分配方案。葉挺發(fā)表了講話,勉勵大家要樹立信心,團結(jié)一致,抗戰(zhàn)到底。
此次會議標志著新四軍第一個軍部——漢口軍部的誕生。
1938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機關由項英率領離開漢口奔赴江西南昌,葉挺軍長仍留在武漢繼續(xù)辦理交涉等項工作。1月28日,《新華日報》刊登了新四軍軍部遷往南昌的啟事,至此,新四軍軍部在漢組建的歷史使命勝利完成。
由于漢口新四軍軍部存在的時間太短,很快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1938年10月,武漢淪陷,大和街26號又成為民宅,一大片老房子中的一棟很不起眼的普通住宅。
隨著時光的流逝,大和街26號已漸漸地被人們遺忘了。沒有人知道它的歷史,也沒有人知道它曾經(jīng)擁有的輝煌。
再現(xiàn)漢口軍部往日的輝煌
由于上述原因,長期以來,史學界曾以為新四軍第一個軍部設在江西南昌。然而,1987年3月,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史》第二卷上,將新四軍成立的時間地點改為“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南昌?!?991年,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七十年》一書,明確記載“新四軍軍部于同年(1937年)12月在湖北漢口組建”。這就向黨史工作者提出了一項課題:找到新四軍軍部舊址。為此,武漢市黨史研究室、武漢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八路軍武漢辦事處紀念館的同志們進行大量的工作,他們查閱文獻檔案,采訪了原新四軍軍部和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的老同志。然而,由于時間隔得太久,沒有找到有價值的材料。
偌大的武漢,要找到一處沒有任何信息資料的普通民宅,無異于大海撈針。
漢口新四軍軍部,你在哪里?
黨史工作者繼續(xù)苦苦地搜索,苦苦地尋覓。
一晃又過了幾年,一直到1997年,尋找工作才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研究人員查閱當年在漢口出版的《新華日報》,發(fā)現(xiàn)一則消息特別重要,那是刊登在1938年1月28日頭版的一則“陸軍新編第四軍司令部啟事”。啟事寫道:“本軍奉命即行整編出發(fā),軍部當即移駐南昌。前漢口大和街廿六號軍部即行結(jié)束,以后駐漢辦事處事宜,委托八路軍駐漢辦事處錢處長代辦?!?/p>
這段史料之所以重要,一是印證了新四軍的第一個軍部確實是設在漢口;二是記錄下漢口新四軍軍部確切的地址。
有了確切地址,再找軍部舊址,按說比較容易了。但是尋找工作卻遇到了預想不到的困難。桑田洱海,幾十年過去,武漢的地名有了很大變化,大和街早就改名了。而且六七十年前的老房子,恐怕早就不復存在了,或毀于戰(zhàn)火,或被拆掉了。
其實,原大和街還在,改名為勝利街,不過,下段搭蓋了許多亂七八糟的房子,使街道的格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研究人員在實地踏勘時,聽到有的老住戶說,1944年,美國飛機轟炸淪陷時的武漢,在勝利街下段附近丟過炸彈,大和街26號已經(jīng)炸沒了。
那么,軍部舊址是否還在?武漢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的研究人員通過深入發(fā)掘武漢歷史地圖、實地踏勘、訪問老住戶等等大量的考證工作,最后證實,大和街廿六號確已被炸毀,但當時新四軍軍部征用的是一排三棟小樓,而不是僅僅是廿六號。因此,小樓的西部雖然被炸毀了,但軍部舊址大部還是保留下來。
2001年,隨著漢口永清片大規(guī)模城市改造,原勝利街門牌號332-352號因周圍房屋的拆遷而顯露出來。當研究人員沿著勝利街走到與蘆溝橋路交匯處時,不由得會心地笑了:一排老房子立在路的盡頭,滿墻翠綠的爬山虎掩映下青灰的磚石更是透出無盡的滄桑──這正是當年的漢口新四軍軍部!更令人驚喜的是,足足65年過去了,這排老房子除了西邊缺了一部分外,幾乎沒有太多改變,無論是房屋的樣式,還是屋內(nèi)的格局。
在舊址上設紀念館當然要比重建更顯得原汁原味。
2001年12月14日,新華社發(fā)布消息“武漢找到新四軍誕生地”。
2002年,新四軍軍部舊址被確立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但是,新四軍軍部紀念館復原缺乏原始資料和文物。為此,有關研究人員四處尋找。2005年,在紀念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之際,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還聯(lián)手《楚天金報》尋找相關文物。遺憾的是,新四軍軍部在漢時間很短,留下的資料很少,加上當年知情的老同志多已去世,查找工作難度很大。幾經(jīng)周折,在南昌找到一位叫湯光恢的93歲老人,他曾是葉挺的副官,在漢口軍部工作過。據(jù)湯老講述,當年他住在一樓,葉挺、項英住二樓;軍部掛了“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的木牌,是黃底黑字,很醒目。后來舊址復原的布局、陳設,基本上按湯老的回憶;政治部、參謀處、副官處、軍需處、軍醫(yī)處及葉挺、項英、郭沫若的房間等,得以一一復原。紀念館還舉辦三個專題展覽,運用聲、光、電等技術手段,配以圖片和實物,簡要反映新四軍軍部誕生的過程和遷移情況、新四軍七個師八年抗戰(zhàn)斃傷俘日偽四十七萬余人的豐功偉績、新四軍第五師華中抗日取得的卓著戰(zhàn)功。
2006年12月25日,隨著新四軍漢口軍部舊址紀念館修復并對外開放,這些塵封了60余載的史跡,再度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