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整理:汐汐
本期流浪了許久的茶多拉之盒經(jīng)云南、廣西、廣東、香港,最后終于回到了臺灣莉森茶友的手中,承載著各地茶友對茶的感悟及祝福也讓本次活動增加了更多的感動與深切的關(guān)懷。盡管由于報道時間的關(guān)系,每一站的品鑒未能詳盡報道,但是我們不難從中體會到各地茶友對于茶的執(zhí)著與熱忱,而千里茶緣則因這小小的茶盒牽系得更加緊密。
自在的云南站
主持人:阿垚
與前幾站茶友的分享不同,云南站的主持阿垚選擇了在寧靜的下午精心細品茶盒里的茶樣。各地茶友在品鑒報告中的“爭議”成了他探尋的焦點,為了能琢磨出本次茶友們推薦的“好茶”到底是何滋味,這一次他沒有呼朋喚友,而是在自己天井自在享用。
品鑒茶品:
(1)太平猴魁
茶番帶有鮮明的綠豆香,茶湯細滑潤口,盡管入口微澀,但是回甘持久綿密;湯色明亮,茶韻悠長通透。
(2)老龍井
香氣沉穩(wěn),悠長,并不見陳味;茶湯入口有較明顯的澀感,微苦,但是茶韻飽滿,回甘持久且前、后、中段都不同,回味奇妙;茶湯滋味通透,暢飲后令人有發(fā)汗之感。葉底鮮亮軟嫩,細嚼起來,回甘鮮甜。
(3)阿里山石桌烏龍
茶湯香氣馥郁,帶有些許黃油香;滋味醇厚,入口鮮甜。但是舌面又有回澀的感覺,且澀感凝結(jié):葉底肥厚。阿垚對本次臺茶的滋味上的澀感有些疑問,猜測或許是農(nóng)殘的關(guān)系造成的。
專一的廣西站
主持人:賞雅堂
品鑒茶品:極品茯磚
8月6日茶盒到了廣西,為賞雅堂帶來了眾多茶友心目中的好茶與問候,期盼了數(shù)月之久而到手,也令其不免驚喜異常。
“面對密密實實數(shù)十種佳茗,還真如茗仙說的那樣,不知從何喝起!”這是賞雅堂面對茶盒的第一個疑惑,最后,還是選了他比較熟悉的黑茶“極品茯磚”作為品鑒之選。
干茶條索肥壯,茶底干凈。金花密布;聞之粽香陣陣而沒有雜味,顯然選料精細加工適宜存放得當。頗為純正;遂取數(shù)克沖泡,正好有專用于泡茯茶的180毫升漢扁紫砂壺一把??紤]到是緊壓茶,撬下難免有茶碎,取泡茶袋包上沖泡以免茶碎塞堵網(wǎng)孔而影響控制出水時間。
沖洗兩三道水后,注水、出湯,但見茶湯金黃透亮。青草鮮香明顯,口感細膩平和,清滑爽口,雖然比不上陳茶的韻味,但是對于只有兩年陳期的茯茶來說,確是上品了;這個茶對于很多茶友來說,也許顯得平淡無奇的,畢竟厚重感比不上很多茶,也比很多綠茶少了濃濃的清香。但是卻很耐于品味,回甘綿長而澀味較輕。假以時日。相信這款茶會有上佳的表現(xiàn)吧。
詩意的廣州站
主持人:妖妖小刀
品鑒茶品:紅水烏龍
當沉甸甸的茶盒流傳到廣州站的時候,里面豐富的茶品及茶友們留下的祝福寄語,不禁讓妖妖小刀詩興大發(fā),廣州站也因此變得充滿浪漫的詩意。
晴川歷歷,和沐春風。
堂前飛燕,曲水流觴。
取諸九州,放于四海。
故人相見不恨晚,茶中君子自芬芳。
初見此茶,沒有很是在意,外觀看著比金萱顆粒略大,油亮緊結(jié)而已。130毫升的蓋碗,必然老習慣投放10克下去沖泡,然而一點點的投茶量就已經(jīng)10克了,這讓我驚奇。茶葉如此緊實?溫燙茶具,醒潤完畢后細聞碗蓋所蘊茶香……沒錯!是那熟悉的味道!急不可耐之余,沒有令水復沸就開出第一碗茶湯。
皆不妥,因為茶的本質(zhì)并非極品;且是毛茶,未經(jīng)挑揀。然其工藝之精湛不由令我為之傾倒,莫不曾乃是臺灣杜師傅的作品?叩開記憶之門搜索著熟悉的信息,雖然時隔已久,然而這如此美妙的印象卻很難隨時間而淡化,這彌漫唇齒及沁人心肺的虛與實。
茶友寄語:
且飲且讀:在“茶多拉盒子”持續(xù)三個多月,途經(jīng)兩岸三地十一省市,行程八千多公里的流浪之中,多個茶產(chǎn)區(qū)的二十多種茶樣帶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浪漫與感動。茶友們在共享時,體驗了茶帶來的快樂和情誼;在交流中,消除了關(guān)于茶的種種偏見和誤解;在包容后,學會了對不同茶類的理解和尊重。喝茶的人,應該讓茶的平和塑造我們的心性,放下狹隘、高傲與我執(zhí),用更雍容更自然更博大的胸懷面對紛繁喧囂的人與事。茶,不是惟我獨尊的冷漠,而是徹悟的微笑。
莉森:經(jīng)過111天的流浪日子,走過中國九個省份及香港,歷經(jīng)8300公里的路程,茶多拉盒子在中秋節(jié)前返回臺灣,正好趕上“團圓”的日子,真好!打開茶盒子,滿滿一整盒的祝福,那是每一站茶友們精心準備的美意,心中已不是言語足以形容的激動。
當初和且讀且飲、天上客兩位茶友共同發(fā)起活動的理想即是希望喚起荼友們重新檢視各省份的特產(chǎn)茶及其發(fā)展的現(xiàn)況,并重視各種特產(chǎn)茶在中國茶葉發(fā)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進而找回茶的傳統(tǒng)面貌,以恢弘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莉森相信茶多拉盒子只是個開端,它將鼓舞茶友們開始籌畫屬於自己的茶盒子活動,也將發(fā)展出更多來自品茶交流的美好情誼。
天上客:茶多拉的盒子。以茶為媒,串起了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的茶文化交流。茶多拉的盒子流浪的歷程,讓我們看到了茶人對茶的熱愛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執(zhí)著。茶多拉盒子所到之處,展現(xiàn)了南北東西不同的茶文化,不同的茶藝和認知,但始終離不開的是中華文化的根。也許這個小小的活動不能創(chuàng)造什么,也改變不了什么,唯愿這次活動的參與者的辛苦與付出,能為恢復中華優(yōu)秀的文化播下一粒小小的種子,也希望將來有更多的熱心人都加入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