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的流浪,茶多拉這個寶盒給兩地的茶友們帶來了諸多歡樂。不論是精心挑選的分享茶品還是在留言冊上的揮毫都把這份快樂揮灑得淋漓盡致。
流浪的茶多拉盒子,就像晉人的曲水流觴,穿越兩岸三地,以茶為媒,傳遞著文化的血脈。途中的每一站,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地域共同的珍重,不同的理念共同的分享。當(dāng)我們的茶盒走過的地方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它不但承載的祝福越來越多,還包容了更多的“花火”:品嘗到不同地域的茶的驚喜;對一道茶的見解與執(zhí)著;甚至于泡飲的手法的掌控都成了大家討論的熱點。“花火”碰撞不斷卻將大家的心牽得更近,激情四射更是讓各地茶友因茶結(jié)下一段難解之緣。
喧鬧的北京站
主持:老肖
“天降細雨淅淅瀝瀝的一天最宜品茶,茶到北京漸漸豐富,黃綠青紅都齊了,好口福!”收到茶盒的老肖也同大家一樣,不愿獨享,忙呼來多位好茶的朋友一同至茶樓品茗。
品飲順序由淡到濃依次為:1、霍山黃芽2、太平猴魁3、天臺山云霧4、六安瓜片5、老龍井6、石桌烏龍7、紅水烏龍8、慧苑坑水仙9、牛欄坑肉桂。
泡茶方式則以純凈水配蓋碗為主。似乎因為本次的品鑒茶品豐富且難得,北京站的茶友們大有嚴陣以待的架勢,為了不讓自己的主觀影響了別人的品茶,他們都把自己的品鑒心得寫在了紙上,最后交由老肖來總結(jié),但是難以抑制的激動心情還是將品茶的氣氛不斷升溫,分享的喜悅也達到了最高潮。
8點鐘準時開始第一泡茶霍山黃芽,喝到最后的巖茶已經(jīng)凌晨,大家都已是饑腸轆轆而歸。北京站大部分茶友平時喝巖茶、普洱居多。綠茶紅茶只做偶爾點綴。臺茶、黃茶品嘗更少。所以對茶的認識難免主觀。
總體感覺恰巧如品嘗順序1~4款茶感覺出色,5~7款茶苦澀偏重,8~9款茶沒有帶來期待中的驚喜。值得推薦的是“天臺山云霧”,這泡的投茶量偏大,采用80℃水上投法入茶,坐杯時間稍長,第一泡入口有尖銳的苦感,但瞬間即化,快得有人沒覺出苦味,杯香持久,很是奇妙!有位在座的茶友評說像一下子沖進了清晨薄霧之森林。
雖然眾口難調(diào)卻也是眾樂難得,盡管大家對每道茶的認知與偏好都不盡相同,但是好友品茶斗茶的樂趣則給大家?guī)砹朔潜葘こ5囊惶臁?/p>
細致的長沙站
主持:茗仙
茶會的時間有限,一晚上喝不完所有的茶品,到這一站有13種茶。大家決定從淡到濃選擇平時接觸機會少的茶先喝。它們分別是:1、霍山黃芽2、六安瓜片3、臺茶金萱4、石桌烏龍5、慧苑水仙6、北京老肖的水仙。
或許是因為此站品茶的多為女性,天生的細致與敏感,讓她們對此番品茶有著不同的體悟。結(jié)合了之前幾站的分享心得。挑選了自己最感興趣的茶品,緩緩注水。細細品嘗……
第一款就是大家都沒有接觸過的霍山黃芽。我國的黃茶品種本來就不多,因為工藝比綠茶復(fù)雜,還要冒悶黃發(fā)酵不成功的危險,所以基本上沒有茶農(nóng)愿意做黃茶,工藝瀕臨失傳的危險。這款黃芽外形不錯,一芽兩葉如雀舌,勻整成朵,色澤黃綠鮮明,毫光隱現(xiàn)。干香低沉不顯,但是開湯后卻覺得香氣比較雜,有輕微餿味。茶湯也比較單薄平淡,沒有找到黃茶應(yīng)有的醇爽感覺。接著試喝六安瓜片,學(xué)生郭雙自告奮勇當(dāng)了主泡。茶的品質(zhì)還不錯,醇厚回甘??上」皇煜げ栊?,泡得過重了些。
之后的幾款臺灣茶,金萱味道還是比較正,但是跟大家以前喝過的海拔800米的金萱相比還是有些不如。后一款石桌烏龍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它的香氣——可以聞得到的清甜。在幾泡臺灣烏龍茶里,這泡是茶友們最喜歡的。顆粒緊結(jié)重實,油潤有光澤,茶湯也蜜綠清澈,口感果然甜潤,只可惜作為烏龍茶來說,茶韻還不夠悠長。另外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清甜蜜香通常在紅茶中出現(xiàn),出現(xiàn)在本該以花果香見長的烏龍茶中,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席間大家討論了關(guān)于什么是好茶,茗仙認為僅從普通茶客品飲的角度來看,只要自己喜歡,喝得舒服,又對自己身體無礙的茶,就是好茶。絕對的好茶,追求起來是沒有止境的。
接著茶友們又泡了慧苑水仙。這款茶巖韻很足,高火,也許是老茶客喜歡的,但是茗仙就覺得有些過了,可以感覺到焦味,條索不夠肥壯。香氣在三泡后開始轉(zhuǎn)蘭香,而且掛杯時間久,茶湯比較霸氣,澀后有回甘。此茶的“巖骨花香”不錯,可是水仙寬厚的水路特點不夠明顯。整體感覺茶的山場不錯,但是工藝還可以更好。為了對比找感覺,接著泡了北京老肖的水仙。這泡茶外形條索粗壯勻整,火香沒有上一款高,沖泡后的香氣卻也沒有那么多層次變化,花香不顯,火香稍雜。水路倒是相對寬、厚、滑,但明顯巖韻不夠。
玩轉(zhuǎn)的成都站
主持:摩尼珠
巴蜀是茶的發(fā)源地,這里的人對茶更是有著獨到的見解。隨著茶盒的流傳,盒子里的茶品也越來越豐富。由于每站茶盒停留的時間有限,也給每一站的茶友多了一個糾結(jié)的理由:既想著把每一道茶都拼上一遍。又擔(dān)心茶喝多了串了味兒,浪費了好東西。
本次成都站的摩尼珠則一改前幾站的品鑒分享方式,在品茶之余玩轉(zhuǎn)起了攝影。大家左拍右拍上拍下拍,愣是把一次品鑒會玩成了茶的行為藝術(shù)。
成都站的第一次茶會,摩尼珠選擇了4款茶:1、金營2、奇蘭香大紅袍3、水仙4、太平猴魁。
金萱在醒茶時清香味淡,茶湯呈蜜綠色,但奶香味不足,第一泡過后,香氣衰減,可能是過水時間過快。第三泡加長約1/4的時間,仍不得,最后大家一致建議后面幾站考慮溫水醒,過水時間迅速。
奇蘭香大紅袍是大家評價最佳的,都不由得感慨武夷茶葉之優(yōu)。將茶葉投放在蓋碗中,合蓋輕搖,揭蓋,香氣撲鼻。第一泡,隨水注下,即聞馥郁香氣,勝似蘭花,入口茶湯濃醇;第二泡,茶湯金黃清澈,葉底黃亮,味甘以舌兩邊發(fā)散出,杯底留清香甜味;第三泡,在大家提議下,濃泡飲之,仍不見苦澀,茶湯后味更帶香甜。
此番品茶匯聚了幾位攝影的發(fā)燒友,一番品鑒之后,大家忍不住拿起相機對茶品和茶席拍攝了起來。都想把這難得的茶緣以這獨特的方式記錄下來,茶會舉行到中途,已經(jīng)不是在單純品茶了,完全變成了攝影愛好者俱樂部,十多平方米的小店里面洋溢著茶香和大家的感動。茶靜人喧且自在,卻別有洞天,自樂樂人。
潘多拉茶盒到過的城市的茶友們都感慨地說,沒想到坐在家門口就可以同時喝到那么多來自不同茶產(chǎn)地且各具地方特點的茶品,盡管不一定都是頂級茶品,卻也讓每一位茶友學(xué)到了許多知識,了解到了其他茶友的選茶標(biāo)準。茶盒依舊在流浪,讓我們一起期待它的下一站奇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