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雀舌用于茶名是出現(xiàn)在江南一帶的綠茶。在門類繁多的武夷巖茶中也有雀舌,而且是一款極為金貴的好茶。武夷巖茶“雀舌”,因葉片長得像小鳥的舌頭而得名。屬于小葉種。目前,“雀舌”只在武夷山各個品種園中試種,還沒有形成批量生產(chǎn),因茶樹、葉片相對其它武夷巖茶品種小,產(chǎn)量也比較低,是巖茶類中風(fēng)味獨特、價格昂貴的稀有品種之一。
現(xiàn)在正是武夷巖茶火熱上市的時候,茶客們都使出渾身解數(shù)搜羅各色武夷茶,各式各樣的品茶會、斗茶會也開得熱鬧。我一直喜歡武夷雀舌,大費周章在朋友那里搜羅一通,只收齊兩款雀舌。開湯斗茶時昭告身邊茶友,并不費力就召集了好些品茗客。他們大多是沖著雀舌的大名來的。
第一款雀舌,悠長持久的香
干茶外形勻整,條索纖細緊結(jié),色澤是很深沉的烏綠與黑褐色,油潤起霜。聞干茶香,花香沁人心脾,微微帶點火香。
第一水,巖火香更顯于茶的本香,滋味厚足,湯水柔滑。
第二水,香氣激發(fā)出來,水中含香,唇齒回甘。
第三水,花果香更為明顯,花香在鼻,果香在口,舌面兩翼有微澀感,回甘快。
第四水,香和味保持平穩(wěn)發(fā)散,沒有太強烈的沖擊力。連綿悠長。
第五水,還有淡淡花香,湯水淡薄些許,有回甘時的那種清甜。
葉片完全展開,呈現(xiàn)出尖尖的鋸齒,葉片長而細,柔軟油綠。
茶友品評:這款雀舌發(fā)酵程度高,花果香明顯,掛杯香好,耐品。干茶香的表現(xiàn)雖不突出,水中含香甚是飽滿,雖有微微生澀,很快回甘轉(zhuǎn)圜。到了后段,香氣褪去,還能保持茶湯的清甜,說明做茶師傅對這款茶的做法到位,發(fā)酵烘焙得當(dāng),文火慢燉,茶的芬芳物質(zhì)在水的浸泡下一點點被釋放。
第二款雀舌,銷魂的三道香
茶葉外形不遜于第一款,勻整緊結(jié),顏色更鮮綠一些,很明顯看出發(fā)酵程度不如第一款。干香表現(xiàn)不俗,茶友的一致評價:“底香好,本香足??梢月劦讲璧那逑??!?/p>
第一水,湯色金黃明亮,賞心悅目。熱香高,花香直接從蓋碗中溢出,離茶桌最遠的茶友也能聞到清幽茶香。不同于第一款,因為焙火和發(fā)酵輕,口感鮮爽,滋味清淡。
第二水,花香表現(xiàn)仍然高調(diào),滋味浸出,帶一點青味。
第三水,香氣略微減弱,澀感明顯于第一款茶。沖擊回甘的感覺也更為強勁,水顯得柔順不足。
第四水,茶香更為清淡,氣韻也略微低沉,回甘還有力度,口腔中是清冽的甜香味。
第五水,幾乎感受不到茶香,也無澀感。水更顯輕柔,湯底清透無雜質(zhì)。清麗的黃更明艷動人。
茶友品評:因為工藝上的差別,使這兩款雀舌各具特色。第二款茶香氣更甚于茶湯的滋味,這也是雀舌的明顯特征,加上輕焙火和輕發(fā)酵,讓這茶的香更加高昂悠遠。“魚和熊掌不能兼得”,高香之余,茶湯缺少厚度,耐泡不足,不過前三道水的雀舌香已經(jīng)很讓人銷魂了。
雀舌是蓋香、水香、底香三香合一,它把武夷巖茶的“花香”演繹到極致,單聞杯底的香氣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本以為帶著“巖骨”氣韻的武夷茶都是錚錚漢子,卻也有這樣柔弱雅致的女子,與她對話不多言語,只要對上她脈脈合“香”的眸子便讀懂她的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