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審題:透視信息細心謹慎
每年高考,總有些平時作文基礎很不錯的考生,獲得讓人吃驚的低分。究其原因,問題還是出在審題環(huán)節(jié)上。在2010年的高考作文中,這種情況也屢見不鮮。如201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I作文題,所給的材料是一幅“貓吃魚”的漫畫,畫面上顯示:三只貓都在吃擺在餐桌上的魚,只有一只貓在捉老鼠,吃魚的貓說:“都什么年代了,有魚吃還捉老鼠!”河南一考生就依據(jù)漫畫內(nèi)容,展開豐富的想象,加入很多細節(jié),通篇文章圍繞著吃魚的貓和捉鼠的貓各自不同的心理活動來寫。顯然,這樣的作文沒有過好審題關,導致寫作失敗是必然的,被判低分也在情理中!
那么,怎樣過好高考作文審題關呢?筆者結合2010年高考作文試題,簡要談一些實用技法,供考生參考。
一、突破著力點。高考作文中的題目是對作文內(nèi)容的嚴格限制,因此,審題首先要從這里入手。一旦審清了題目,就能輕而易舉地把握住寫作的著力點,避免在用力方向上出現(xiàn)錯位。如2010年高考語文重慶卷作文題:
請以“難題”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難題”這一詞語的意義指向很多,它可以是學習中碰到的解答不了的習題,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構成困擾的事件,還可以是成長歷程中的心靈困惑等。審題時要弄清“難題”具體所指的是什么。很明顯,第一種理解過于表面化,肯定不是命題所指,應當排除在外。那么,鎖定了“難題”的意義指向之后,還應當進一步揣摩命題意圖。僅僅擺現(xiàn)象,把“難題”呈現(xiàn)出來,這恐怕是不行的,于是就要考慮面對“難題”究竟該怎么辦。審題進行到這里,你也許會恍然大悟:哦,該題的真正所指,是要表現(xiàn)自信的、積極的、樂觀的青春姿態(tài)和人生態(tài)度,是要表現(xiàn)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基調是自信、樂觀、健康、陽光等。弄清了這些,也就準確地把握住了寫作的著力點。
二、把握信息點。高考作文中有大量這樣的命題:給出一則或多則材料,從材料中引出一個題目,或由材料引發(fā)聯(lián)想和感悟,或由材料觸發(fā)議論。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材料,都要給予足夠重視。但在作文備考訓練乃至某些教師的指導中,不重視所給材料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尤其是對材料中引出題目的類型,更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種錯誤認識,即認為材料的作用僅僅是引出題目,寫作時只需兩眼盯住題目,不必考慮所給材料。殊不知,作文中的材料不僅具有引出題目、闡釋題目的作用,而且具有提示寫作的功用。因此在寫作前的審題過程中,一定要搞清材料寫的是什么,隱含著什么信息,這樣才能從材料上把握作文命題隱含的信息點,搞清寫作內(nèi)容上的限制,避免立意上的偏差。如2010年高考語文廣東卷作文題:
你我為鄰,相互依存?!澳恪笨梢允怯行蔚?,也可以是無形的;“鄰”無法回避,卻可有所選擇。
請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感受,以“與你為鄰”為標題寫一篇文章,自定文體,不少于800字。
審題時必須理解“你”的含義,而這又必須通過研讀材料得知,不能孤立地只看作文標題本身。從材料來看,“你”有具體和抽象兩個層面的內(nèi)容。從具體層面來說,“你”可能是生活中的一個人物、一件器物、一處景觀、一方水土等,即“有形的”;從抽象層面來說,“你”可能是古今中外的文化、文明,可能是青春年華的美麗夢想,可能是曾經(jīng)的悵惘傷感之情,可能是曠達豪邁的人生態(tài)度等,即“無形的”。這些隱含信息都可以從材料中來獲得。
三、研究關鍵點。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要借助于命題提示來完成。一般在材料之后都有一段關于寫作的提示,這段提示對打開考生思路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認真閱讀命題提示,可幫助考生打開寫作的思路,找出寫文章的關鍵點。如2010年高考語文湖北卷作文題:
孫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風火輪,都是神奇想象的產(chǎn)物,寄寓了人類渴求飛速行進的美好愿望。誰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說《新中國》預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陸家嘴一帶舉辦萬國博覽會,法國科幻小說家凡爾納夢想“從地球到月球”,在今天會成為現(xiàn)實?幻想源自人類的求知本能,展現(xiàn)了人類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動現(xiàn)實,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樂的源泉……
請根據(jù)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選準角度,寫一篇作文。
這幾句提示語幾乎已經(jīng)把題意告訴了考生,從而大大降低了審題難度,使立意不致偏題或離題,考生可以由此輕易地找到立意的角度。如果忽視了這幾句提示語的作用,恐怕就會在審題上自設障礙了。
高考作文審題是有技巧可循的。善于運用這些技巧,進行“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就能避免犯作文偏題或跑題的錯誤,取得理想的成績。
談立意:新穎深刻卓爾不群
文章的“意”,就是寫作者通過記敘、議論、說明等方式要告訴別人的道理,或是要給人的啟示,或是要讓人受到的感染?!耙狻笔俏恼碌撵`魂,“意”的高下決定著一篇文章質量的優(yōu)劣。那么,怎樣確定立意才會使你的文章以高分勝出呢?
一、聯(lián)系社會——寫出深刻。高考作文命題中有許多材料,提供的是自然現(xiàn)象或物體,若僅就其本身“原地踏步”,很難立論。對這些托物類的命題,就應該展開聯(lián)想、想象的雙翼,善于發(fā)散思維,分析相似的社會現(xiàn)象,探求事物的本質特征,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由自然及社會,從而探求文章的主題,確立文章的立意。
二、變換角度——寫出新意。變換角度,從新的視角、新的方位審察和思索客觀事物,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見人之所未見,獲得新的意蘊。任何事物都是不同的,都具有各自的屬性,且相互之間具有關聯(lián)性,這就使變換角度、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具有了可能性,從而獲取多種立意。
采用變換角度的方法,就要打破單向、一元的思維定式,不拘于一孔之見或一隅所感,要盡可能尋找新的突破口,從新的側面切入,使立意別具一格,讓人耳目一新。
總之,立意首先要求準,然后求深求新。只有這樣,才能獨到為文,以自由之筆,抒自然之情。
談謀篇:范式在胸快速成篇
高考作文不同于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可以不受約束地任意發(fā)揮,汪洋恣肆以至于天馬行空,它實際上是一種工匠式的“制作”,要受到字數(shù)、體裁、內(nèi)容、時間等諸多方面的限制。既然是“制作”,就要有一定的范式,就要按照這種范式的規(guī)范,做好每一道“工序”,把作文過程變成一種“加工”活動。
綜觀2010年的高考高分作文,有不少這樣的成功范例,而且從呈現(xiàn)的情況來看,不少考生上考場前就已經(jīng)“范式在胸”,所以能在考場上駕輕就熟,得心應手,自如運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下面介紹幾種容易掌握,便于操作的謀篇范式:
一、排比假設式寫法。作者不直接議論抒情,而采取轉化為依托物的形式,用假設的句式,依據(jù)依托物展開議論抒情。每一依托物自成一段,全文由三到五段組成,這些段落之間是并列排比關系。文章的最后可精要總結。
二、一語串珠式寫法。在每段的段首都使用同一句話,用這句話串起若干個片段。這種寫法由于非常清晰地使用了同一句話,使讀者感覺文章雖由多個片段組成,但卻是緊密聯(lián)系的。
三、故事組裝式寫法。通過敘述幾個故事,“組裝”而成一篇文章。當然,這幾個故事必須始終服務于文章的主題,而且敘述時要有必要的銜接。除了敘述故事之外,還應有精要的議論以闡發(fā)故事的主旨。如201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河南一考生作文《無可逃避》的文章框架:
(開頭段,排比點題)
海倫·凱勒的故事
(敘寫故事+闡發(fā)主旨)
魯迅的故事
(敘寫故事+闡發(fā)主旨)
沙漠小國迪拜的故事
(敘寫故事+闡發(fā)主旨)
(結尾段,升華總結)
該考生以三則小故事為主體,“組裝”成了全篇文章,最后加以升華總結,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文章雖是講道理,但由于借助多個故事展開,因而顯得形象生動。
四、導入生發(fā)式寫法。在文章的開頭用一個現(xiàn)實中的小場景或小故事導入,然后全文在這個導入的基礎上生發(fā)開來。導入部分與后面生發(fā)的部分,其主旨是完全一致的。請看201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廣西一考生作文《高貴的選擇》的文章開頭:
現(xiàn)在是世界杯冠亞軍賽場,由巴西隊里瓦爾多持球。他已帶球攻至德國禁區(qū)的附近……我開始為巴西祈禱。糟糕!只見幾員德國神將已將里瓦爾多圍住,進球的可能性正被扼殺。里瓦爾多會強行突入嗎?
出人意料,里瓦爾多兩腳一閃,好似攻球,實為假射。德國球員都跟著里瓦爾多的腳跑起來了。但是,球卻被里瓦爾多輕輕撥到不遠處的羅納爾多身邊。德國隊還沒弄清怎么回事,羅納爾多一腳抽射,漂亮!真是三秒內(nèi)的精彩瞬間。
球賽結束了,激動的我還在想著里瓦爾多的選擇?!?/p>
該考生由里瓦爾多傳球的場景導入,并在此基礎上生發(fā)議論,最后加以總結,成就了一篇考場佳作。
談語言:瑰麗多姿彰顯個性
高考作文發(fā)展等級“有文采”,是在語言通順、規(guī)范、準確、連貫、得體等一般要求的基礎上提出的更高層次的要求。對高考而言,作文語言不但要追求個性化,還要力求瑰麗多姿,甚至要使作文成為一座萬紫千紅、春色滿園的“語言花園”!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每年高考中都不乏過不了語言關的作文,有的即使還差強人意,但較之“有文采”的要求尚有不小距離。那么,高考高分作文的語言應有什么特色呢?
一、句式靈活,搖曳多姿。要想從變換句式的角度來增強語言的文采,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其一,培養(yǎng)“一樣話,百樣說”的習慣。不同的句式,其表達作用和表達效果是不同的。在寫作時,考生一定要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合理恰當?shù)剡x擇句式,以期獲得最佳的表達效果。其二,善于穿插不同句式。就是不要單純地使用肯定句,不妨也穿插一兩句否定句、雙重否定句;不要只是使用主動句,不妨也穿插一點被動句;不要總是使用正常語序,不妨也穿插一些倒裝句;不要全是使用陳述句,不妨也穿插幾句祈使句、感嘆句、疑問句;不要全部使用短句,不妨也穿插幾句長句等。另外,要善于做到整散結合,使文章語言有一種灑脫與精致相結合的美。
二、善于修辭,表現(xiàn)力強。這是從善于運用修辭手法和增強文句表現(xiàn)力的角度來增加文章的文采。綜觀2010年的高考高分作文,不少考生在這一方面做得不錯,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語言機智。其中運用較多且運用得成功出彩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一,用排比筑一道亮麗風景。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用來記敘,則會使大量事實集中排列起來。其二,用比喻綻一簇語言奇葩。比喻能夠化虛為實,而且可以增加情趣,增添文采。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的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其三,用擬人添一抹亮色。擬人是使文章鮮活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用來寫景狀物,使景物更為形象;可以用來表述哲理,使哲理與情思相融合;還可以用來反映人的現(xiàn)代意識。其四,用引用增一縷文化底蘊。引用名言警句,會使文章意蘊深厚;巧妙地引用或化用古典詩詞,不僅可以增加文采,增強文化底蘊,而且也可以為情感的抒發(fā)營造濃濃的氛圍。
當然,增強語言文采和表現(xiàn)力的技法還有很多,這里難于一一備述,但只要能將其“得之于心,應之于手”,相信富有才情的你,定會在高考作文中“烹飪”出色、香、味俱佳的“語言盛宴”。
談情感:分量十足沖擊力強
文章是考生真情的表達。正因如此,高考作文基礎等級評分標準中提出了“感情真摯”這一要求。所謂感情真摯,就是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能夠自然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這項要求是高考作文內(nèi)容方面的一個總綱,無論是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還是寫其他體裁的文章(尤其是記敘類和抒情類文章),都必須遵循這個總綱,抒真摯情感,寫優(yōu)秀文章。從高考閱卷實際來看,感情虛假、矯揉造作、格調不高的作文,肯定是不會獲得高分的。要使文章“感情真摯”有許多技法,其中的一些技法不僅頗能奏效,而且簡便易學,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一、符合客觀,情感真實。文章的材料要真實,雖然寫作允許虛構,但不能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胡編亂造。換言之,文章的材料不能失真,不能矯揉造作,要合乎情理,合乎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
二、融入個體,情感濃郁。文章要表達出個人的情感體驗,至少必須先能感動自己。通過自我的感動,抒發(fā)濃郁的情感。
三、注重蓄勢,情感持久。文章表達的情感不是平鋪直敘的,而是借助材料的具體、人物的描寫、情感的遞進達到情感的高潮。通過細致的描寫體現(xiàn)最持久的情感。
高考作文中,表達情感的技法還有很多,這里不再一一贅述。不過,筆者想提醒一點:抒發(fā)感情要盡量少些直接的表露,以“不寫之寫”去讓讀者體味弦外之音、韻外之致,讓讀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補“藝術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