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李白在酒肆狂飲,又喝得酩酊大醉,癱臥在地,嘴里信口唱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四周的人都圍了上來,“這狂放的浪子!”一旁的杜甫心里感嘆道。
這時,外面進來幾個軍士,看見李白這副模樣,就大喝道:“起來!”誰知李白又吟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此時門外有一個身影掠過,莫非是楊國忠的手下?杜甫看著這混亂的場面,怕李白惹上“莫須有”的罪名,急忙挽起李白,對士兵說:“列位,他真的醉了,不如我作一首詩讓列位向天子解釋吧!‘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好詩。”大家贊道,隨之閃開一條道,讓他倆走了。
杜甫的這首詩流傳后,許多人以為喝酒真可以作出好詩來,其實這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是這樣,李白出生后就手提酒壺,什么也不想不做,怕永遠也作不出傳誦千古的詩來。
據(jù)歷史記載,公元705年,李白隨父遷居四川,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學習勤奮,閑時喜歡擊劍,游覽。秀麗的巴山蜀水賦予了他靈性,二十多歲的他學業(yè)有成,這為他以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后來經(jīng)吳鈞推薦,李白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為自己可以像張良、孔明那樣為國效力了。誰知唐玄宗已把國家大事交給了奸臣們,自己終日攜楊貴妃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他召李白只不過是為他創(chuàng)詞作曲,歌功頌德。李白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和痛苦,只好借酒澆愁,以此抒發(fā)自己的失意。他醉酒后多次戲弄奸臣李林甫、高力士等人,終被逐出宮廷,走上漫游之路。
可見,詩是李白生活的沉淀,酒是他對自己懷才不遇的發(fā)泄,并非靈感之源。
【王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