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強迫不同年紀的人用同樣的眼光看世界很愚蠢,想要讓上了年紀的人使用Facebook與禁止年輕人使用Facebook一樣,注定都是徒勞的。
《Computerworld》
現(xiàn)在很多公司都禁止自己的員工在上班時間登錄Facebook。不過我想問另外一個問題,你試過讓上了年紀的人使用Facebook嗎?
為了慶祝祖母的98歲生日,我們最近給她買了部iPad。她學得很快,立即開始收發(fā)電子郵件,玩我們安裝的一些游戲。不過我發(fā)現(xiàn),她對我們給她開設的Facebook帳戶理都不理。我和妻子列了一大堆Facebook的好處: 比如她可以看看子孫們的照片、了解近況,可以與親朋好友保持聯(lián)系,可最后她說了這么一句: “我知道Facebook很棒,但就是不會使用,也不愿使用?!?/p>
事實上,我身邊還有很多老年朋友,雖然他們已經(jīng)習慣使用電子郵件,甚至許多方面表現(xiàn)得像個年輕人,卻就是不愿意用Facebook。
其實這是思維慣性在起作用。很多人都見過四眼圖像,比如一幅數(shù)字處理后的年輕女性的圖片,她多了一雙眼睛和一張嘴。看這樣一張圖片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有些人看后還會頭暈,甚至惡心。原因是我們的大腦習慣于識別正常人的面孔。一旦面孔有兩雙眼睛和兩張嘴的形象印入我們的大腦中,我們會覺得不對勁,因為這有悖于烙在我們大腦中的原有印記。
面對Facebook時,情況也是如此。60歲以上的人很早對溝通就有了一種清晰的認識: 溝通有兩種,一種是一對一的、私密的溝通,如信函、電話和電報;另一種是一對多的、公開的溝通,如電視和廣播。有這種牢固觀念的人使用電子郵件沒有問題,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種電子形式的郵政系統(tǒng)。他們使用YouTube也沒有問題,因為覺得這多少是一種互聯(lián)網(wǎng)形式的電視。
然而,當這些上了年紀的人試圖深入理解Facebook時,就好比是觀看四眼圖像。因為它既不是一對一的溝通也不是一對多的溝通,而是任何人對任何人的溝通。它是公共的還是私密的?誰在瀏覽該信息?老人們完全不能理解。
60歲以上的人是現(xiàn)實一族,習慣把新技術與現(xiàn)實世界的事物關聯(lián)起來。他們用電子郵件說‘打電話給我’。如果你給他們發(fā)去電子照片,他們會打印出來。對他們來說,“社交”意味著面對面。
20歲以下的人則是虛擬一族。只要現(xiàn)實世界輔以數(shù)字技術,他們很容易習慣這些技術。他們會用手機說‘發(fā)短信給我’。如果你寄去紙質(zhì)照片,他們會索要數(shù)字照片。對他們而言,“社交”意味著在線。
于是,我意識到祖母討厭Facebook絕不是老糊涂的緣故,而是Facebook這個軟件與她的大腦這個硬件不兼容。而更重要的是,我們都要學會如何面對很快加入就業(yè)大軍的年輕人們。他們迷戀于隨時溝通,習慣于非正式的聯(lián)系方式,這不是他們愚蠢、懶惰或缺乏素質(zhì)的緣故,而是天生使然。
強迫不同年紀的人用同樣的眼光看世界很愚蠢。所以,千萬別告訴剛大學畢業(yè)的年輕人他們將無法在工作場所使用Facebook。因為這就好比當初你的上司要求你: 不能在上班時間與同事交談,假如這種情況出現(xiàn),你的腦子里已經(jīng)會冒出這樣一句話: 我絕不會長期在這么個鬼地方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