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衡的多媒體鋼琴獨奏
浪漫日劇、異域風光、手指在琴鍵上翻飛的特寫,通過屏幕看;德彪西的《夢》,貝多芬的《悲愴》,肖邦的《離別》,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以及主持人的講解,用耳朵聽。一場古典音樂會,因為多媒體的介入而另類。
7月18日,廣州星海音樂廳,除了一琴、一凳、樂者之外,現(xiàn)場還利用一幅寬6米、高4.8米的幕布播放視頻,“交響情人夢——宋思衡多媒體鋼琴音樂會”正在舉行。兩個小時之內(nèi),寬屏同步再現(xiàn)日劇《交響情人夢》中的經(jīng)典片段,音樂家的鋼琴演奏與視頻穿插進行。
觀看日劇片段時,聽眾隨著故事情節(jié)或驚嘆,或笑出聲,當你認為這與古典音樂會上的正襟危坐毫不搭調(diào)時,鋼琴家開始彈奏,嚴肅與平靜回歸。壓軸的《藍色狂想曲》奏響,屏幕上適時出現(xiàn)了演奏者手部的特寫,光滑的琴面成了鏡子,現(xiàn)實、影像和它們各自的鏡像構(gòu)建出4雙手在彈奏的假象。觀眾屏住呼吸,全場靜極,只有鏗鏘有力的樂聲。曲畢,安靜了一秒,隨即掌聲如雷。
宋思衡又來了一首炫技版的《土耳其進行曲》,最后一個音符落定瞬間,他從琴凳上輕松地彈跳而起,讓大家見識到年輕樂者的激情,在場的年輕觀眾情不自禁地站起來鼓掌。
宋思衡是這場多媒體音樂會的主角,這個喜愛網(wǎng)絡(luò)、革新求變的80后青年音樂家是世界5大鋼琴獎項之一——法國瑪格麗特#8226;隆—雅克#8226;蒂博國際鋼琴大賽中首位奪冠的華人。
很難想象,一直奔波在法國、上海的宋思衡,會選擇《交響情人夢》這樣一部日劇作為自己夢寐以求的多媒體音樂會的主題,說到底,這是一部有點“花癡”的日劇。對此,他說:“《交響情人夢》之所以會走紅這么多年,其實是因為它揭示了最簡單的道理:古典音樂并沒有遠離我們的生活和世界,其實它就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存在于我們的感情和內(nèi)心中?!惫诺湟魳飞鲜植豢欤容^難領(lǐng)悟,聽眾在漸漸流失。音樂會,如同劇情所要表達的,通過畫面和故事,把欣賞中的難點都去掉,幫助聽眾分享和感悟,從而愛上這門藝術(shù)。
“21世紀的古典鋼琴音樂會,不能再是一盞燈、一架鋼琴、一名藝術(shù)家,這樣的傳統(tǒng)沿襲了幾百年,如果不革新,遲早會淘汰?!彼嗡己饨忉屨f,在國內(nèi),人們欣賞古典音樂會,常常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輕易鼓掌,咳嗽都要克制。而多媒體音樂會,更像是在看一場電影,“有時候放放音樂,有時候看看影像,至少神經(jīng)是放松的?!?/p>
融入背景和講解的視音頻技術(shù),把古典音樂比較晦澀的一面略去,將其魅力以生動、直接、能引起共鳴的方式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而且,音樂作為一門抽象藝術(shù),輔以視覺展現(xiàn),能夠讓觀眾更直觀地領(lǐng)略到古典音樂的美。這顛覆了傳統(tǒng)的單琴單人單調(diào)燈光的鋼琴獨奏音樂會的尷尬,充分調(diào)動了觀眾的感官和想象力,沒有一秒鐘冷場。
這是一個視覺先行的時代,一個多元混搭的世界,雖然音樂界對這樣的形式還有質(zhì)疑,但宋思衡堅信,“未來的音樂會必須是一種集合了音樂、多媒體、舞臺三個不同領(lǐng)域的藝術(shù),那樣觀眾更容易接受?!?/p>
今年年底,肖邦誕辰200周年時,他將用多媒體加話劇的形式演繹肖邦經(jīng)典曲目,演繹這位鋼琴詩人的傳奇一生。這種“鋼琴話劇”的新嘗試,印證了宋思衡“一個藝術(shù)家最沖動的事情,就是展望未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