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夜幕降臨、霓虹初上的時候,剛到北京工作不久的大學生戴海飛也會放下手頭的事,回到自己的“家”中。
這是一個最近震撼了整個北京城乃至全國的“家”。
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成府路一個大院里,戴海飛以一種奇特的方式蝸居在這個城市:他花費6000多元自制了一個剛剛容得下一個人的蛋形小屋,兩個月來,他的起居洗漱都在這里。
不過,戴海飛最終難以承受各方壓力,將這個蛋形小屋從這個院子里神秘地搬走了。
12月3日,當《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來到這個院子時,路透社等國內外多家媒體已經慕名而來,湖南某報社的記者剛剛千里迢迢飛過來,還有幾名學設計或者建筑的學生也風塵仆仆地趕來,一睹這個蛋形小屋的究竟。
這是一個長2米多、寬1.5米、高近2米的橢圓形小屋,里面用竹子制成,外面用麻袋等物御寒,屋頂還有天花板、通風窗等。麻袋上長著青草,整個小屋猶如青草叢中安放著一個雞蛋。
小小的空間里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正中放著一張單人床,床兩頭20厘米的空間內一邊擺放著洗漱用品、毛巾、滅火器等物,另一邊擺放著日記本、書、溫度計、衣物等。
盡管抬頭直頂天花板、觸手即是竹子做的墻壁,但小屋內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戴海飛,24歲,湖南人,大學讀的是建筑學專業(yè),目前在一家建筑設計公司上班。據(jù)其介紹,畢業(yè)后自己比較成功的作品就是這個蛋形小屋。他花了6400元,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在老家制成了這個小屋,然后運到北京,擺放在公司旁邊的空地上。
戴海飛的老家在湖南邵陽的鄉(xiāng)下,父親在建筑工地干活,母親在一家公司做清潔工。父母盡管年紀大了,卻仍然在奔波,希望給他存錢買房子娶媳婦?!八麄儾恢?,以他們的收入水平,在北京買套房需要工作兩三百年;即使在北京租房,租金也十分高昂。住在這個蛋形小屋里,可以省去一大筆租金,可以生活得更好一點?!贝骱ow說。
從某種意義上說,戴海飛是在錯誤的時間來到了北京。今年6月份,戴海飛畢業(yè)到北京工作,此時,北京的房租價格正迎來近五年最大幅度的暴漲,套均租金為3000元/月,同比上漲20.3%。戴海飛公司所在的區(qū)域,一居室的租金一般也在2000元/月以上。
統(tǒng)計顯示,經過數(shù)月上漲,北京的普通住宅平均租賃水平達到每月2947元,已經超過2009年北京應屆畢業(yè)生的月平均工資2472元。戴海飛說,以前自己租房子住,基本上每個月都是月光族,而房租在開支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現(xiàn)在自住蛋屋顯然省去了不少開支,但是圍繞這個小屋該不該搬走,近期一直爭議不斷。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城市里不能私建這種建筑。當記者問他今后怎么辦時,戴海飛選擇了長時間的沉默,然后并不輕松地笑道,“我可能考慮最近不住在這里了?!?/p>
當天夜里,戴海飛就把蛋形小屋從大院里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