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園該是永遠下著毛毛細雨吧?沈園應(yīng)該還有三兩株芭蕉樹,那闊大的芭蕉葉有黃也有綠,那綠的黃的芭蕉葉上總是掛著點點滴滴的水珠,清澈、晶瑩,仿佛一位困鎖紅樓仕女的眼淚。沈園里那堵用出土的磚石砌成的殘墻下幾枝殘梅正在秋風(fēng)中搖搖晃晃,夕陽正好撒在殘墻上,撒在一個時代的殘垣斷壁里,撒在一個悲情故事的深處,撒在一個叫陸游的男人和一個叫唐琬的女人那如同雨打芭蕉般凄絕的詞句里。
然而,這只是我臆想中的沈園,是我在午夜的窗前偶讀陸游和唐琬的《釵頭鳳》時涌出來的一種意象??炊嗔水?dāng)代紅塵中真真假假的愛情,聽多了厚厚重重或輕輕淺淺的當(dāng)代戀曲,透過《釵頭鳳》的每一個句子,我便看到了這樣一些虛幻、飄浮、悲情的殘景。
真實的沈園其實是很具象的。真實的沈園那堵用出土斷磚筑砌的殘垣上只有詞學(xué)家夏承燾所刻的那首千古悲韻《釵頭鳳》;真實的沈園只有幽幽的徑,窄窄的小橋,瘦瘦的樹木,婉約的回廊,精致的假山,翠綠的竹林。當(dāng)然,真實的沈園里還有一塊在竹影里站了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的石碑,那石碑上刻著的便是出自一位千年棄婦的紅酥之手的情愛絕唱《釵頭鳳》:“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這午夜秋風(fēng)一般幽怨無助的詞句,不正是沈園斷垣下站了近千年的殘梅么?
很多人記住了那個叫陸游的男人所作的《釵頭鳳》,記住了他站立于寒風(fēng)冷雨之中,在沈園當(dāng)時還并沒殘存的舊墻上揮毫寫就的那曲愛情挽歌,記住了他苦吟的“錯錯錯”、“莫莫莫”那追杯遺恨、懊悔悲凄如花落寒江般的情境。然而,那個叫唐琬的苦命女子和吟的另一首《釵頭鳳》卻鮮為人知。陸游在情感上是個脆弱的男人嗎?他雖然沒有力量守住一個冰清玉潔的女子給予他的那份情緣,他沒有力量走出那個像梅雨籠罩的封建禮教的樊籬,他沒有力量用他寫詩作詞的手緊緊地牽住那雙靈巧纖細的紅酥手,他就那樣無奈地低下了他高貴的頭顱將一份至愛真情像放風(fēng)箏一樣放到了那個時代多雨多霧的天空,使一個深愛他的女子永遠地飄在空中飄在風(fēng)里飄在哀霧愁雨里。但是,他卻并沒因為這份姻緣化成了流水落花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他寫下了那么多足可以淋漓盡致地舒展一個男人博大襟懷的愛國詩篇,他在成千上萬首詩詞里對世人盡情地傾吐著自己雄渾的呼聲,他將自己文弱的身軀投入抗金的烽火硝煙中,他承受著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重壓依然豪壯偉岸鐵骨錚錚!這一切,如同春天的洪濤巨浪,而陸游就站在浪間上揮舞著他寫《釵頭鳳》的手,悲壯地向世人走來。他那曾經(jīng)被情感擊傷的、剛毅灑脫的身影又怎能不遮擋那個只有眼淚和悲吟的女子呢?而那個叫唐琬的女子一生都活在《釵頭鳳》里,她的身影太單薄太弱小了,這么小的身影又怎么容易被世人所注視呢這個叫唐琬的女子是因了陸游而存在的,是因了與陸游的悲情故事而存在的,她的存在只是一個依附于陸游的存在而存在的名字,一個叫唐琬的名字。而陸游,他卻是一個凌駕于愛情之上的一股雄風(fēng),他的存在固然也與愛情有關(guān)、與悲情的沈園有關(guān),但他永恒的價值卻與沈園沒有多大的關(guān)聯(lián),他永恒的價值是因為他心里不僅裝著唐琬裝著像唐琬一樣凄麗的沈園,同時還裝著許多愛情以外的思想,這些思想才是他作為一個傲立于世的大男人的生命旗幟;這些思想雖然讓他承受了許多如同他的愛情一樣的沉重打擊;這些思想雖然大多數(shù)是以失敗而告終;這些思想雖然使得他在幾度受到貶斥之后最終歸隱田園像水稻和莊稼一樣質(zhì)樸地活著,但他卻在這一連串的打擊和失敗中獲得了世人的認可!
而且,陸游的被世人認可還正是因了他的那種博大的悲情。陸游將眼淚灑給了那個時代,而唐琬卻將眼淚只灑給了陸游灑給了沈園灑給了那兩首《釵頭鳳》,那眼淚便成了用水書寫的文化符號,因太濕潤,容易模糊。
我說陸游的悲情是一種博大的悲情,還在于陸游在他的一生中既做了許多大男人該做的事情,又一直珍藏著一份情愫,這份情愫誘惑著他在走過七十五個生命歲月之后又情不自禁地重游了一次沈園。無人相伴的陸游走在沈園的小徑上,只看到“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無復(fù)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悲絕凄婉之境,只體味到一種“夢斷香銷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悵然”的孤寂與絕望。這不僅僅是他對舊情的悲嘆,更是他留給世人的一曲絕唱。陸游一生都努力要走出沈園,而最終又走進了沈園的美麗與凄絕。
責(zé)任編輯 裴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