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本來是中學里一門內容最豐富多彩、最有情趣的課,體育也應當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科,但我在以前的教學中卻發(fā)現不少學生對體育課產生了“興趣危機”??捎窒耄簽槭裁从行┟處煹捏w育課,學生的積極性那么高呢?他們是用什么秘訣吸引學生去學習的呢?經過調查研究,因為他把課教活了。我想:作為教師,真正誘人的課堂魅力和不同凡響的教學風采在于課堂上他們?yōu)閷W生創(chuàng)設的那種人迷人癡的情境。由此,我們體育教師必須努力優(yōu)化體育課堂教學情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學生的身體素質才不會下降。實踐表明,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能夠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體育教學是教與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教學目標的合作過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和諧統一,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新型而和諧的師生關系,能讓學生享受體育的快樂,體驗到學習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同時也能得到教師的激勵,鞭策、指導。在和諧的體育學習氛圍中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tài)度與感情體驗。對全體學生一定要一視同仁,做到不偏愛、不歧視。一些學習差的調皮學生,因平常受的批評多、表揚少,會形成一種自我保護的逆反心理。我們體育教師則應善于發(fā)現他們閃光的地方。他們好動,往往,思想放得快,動作協調,體育項目中的技術動作掌握較快、較好。在文科學習較好有的又在對體育課的掌握上感到吃力,成為體育課中的“差生”。我現在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尊重學生,對那些所謂的“體育差生”不是嚴厲謾罵,而是虛心教學,對那些調皮的“差生”則是耐心講道理。再利用活動課或是體育課上的空余時間和學生多交流,那些調皮的差生內心的想法一般都是“學不會、不想練、反正不想升高一級學?!?,但是從和他們的談話和交流中,你就會讀懂他們內心的想法,就是想玩。然后就抓住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進行感化、指導,而且是非常的友善的,這樣就會讓那些學生體會到教師的一翻苦心,在上體育課時,他們會改變原來的壞習慣,變得肯鍛煉,不影響課堂紀律,他們的體育興趣漸漸變得濃厚。所以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的前提保障。
二、運用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
所謂“新穎多變”,就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變換教學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1,應用設疑、提問法上體育課
以前,體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講解動作概念、要領,示范,然后學生隨教師進行模仿練習,方法單調,吸引不住學生的興趣,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如果采用提問式教學,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這個方法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動作要領,而且讓同學們根據教師的提問自己把動作要領解說出來,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易學易記,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比如我在教排球自墊球過程中我是這樣安排的,進入基本教學部分后首先我就開始表演,我自己墊球,有高的、有矮的、有左右移動的。同學們看了以后都拍手叫好,我就問同學們想不想學,同學們都說想。然后我就說,其實這個排球白墊球很簡單,只要回答出我的兩個問題,你就足夠掌握基本動作,一是我的手臂是什么樣的動作?二是球與我的手接觸位置是哪里?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得出。最后我還要強調手腕動作。這樣最基本的動作要領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都能說出、理解。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法,要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常變常新,步步深入,始終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想學、樂學的自覺行動。
2,應用游戲法上課。
我們學校操場上上課最少有4個班,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課時往往是“人在這里心在那里”。如果有班級在操場上踢足球、打籃球,這種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就更加嚴重。針對這一情況,我根據教材內容,編一些游戲進行練習,配上音樂,同學們就很樂意去鍛煉,這樣就達到了我的教學目的。天氣冷了同學們很不樂意去動,一般在天冷的時候我上課是從游戲中進入,這樣同學們就愿意去練,還要減少上課時的傷害事故發(fā)生。
3,多采用小型競賽
初中一、二年級的學生爭強好勝,熱衷于小型競賽,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如:當學生掌握快速跑動作后,就可以組織他們進行直線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單腳跳可演變成跳進去拍人和斗雞,由于比賽激烈,學生就能較好地全身心投入。那么教學效果就會大大的提高。
在鞏同和提高排球墊球技術課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競賽”按墊球技術優(yōu)劣搭配男女生混合編成八組,各組圍成園圈按定額墊球。規(guī)則是個人不得重墊兩次,球落地則算墊球次數終止。完成定額的組表揚,完不成定額者,男生差一次做一個俯臥撐補足來“懲罰”,女生則做立臥攆“懲罰”。結果課上得生動、活躍。
實踐告訴我,教學中采用教學比賽對學生提出明確具體要求。讓學生在規(guī)則許可的范圍內,充分發(fā)揮其才能,同時也要發(fā)揮同他人集體協同配合的能力。讓學生在集體練習中養(yǎng)成團結友愛、互相合作的習慣,達到培養(yǎng)其體育興趣的目的。
三、利用學校多種體育器材
目前,農村中小學體育器材配備都比較完整,合理的運用器材有助于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的鍛煉,把枯燥的跑的項目變得有趣,學生愛練。例如我在教學初三綜合素質練習時,安排了一個游戲,需要器材籃球2個,排球2個,跳繩2根、墊子2塊、小杠鈴2副,然后利用這些器材組織學生60米到100米往返跑。學生初次看到這么多器材融為在一個游戲中感到新鮮好奇,都想要挑戰(zhàn),就達到我想要的鍛煉效果。再如,我在冬天準備活動常利用軟排球作為沙包,在排球場上類似打排球,設法把排球擲進對方區(qū)域,這樣規(guī)則不限制(不允許擊打頭部)。學生興致都很高,最終達到準備活動熱身的目的。
作為年青體育教師,要適應課程改革新形式,大膽改革課堂教學,使體育改革深入發(fā)展,成良性循環(huán),應當在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上下功夫,促使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