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員唱:【二黃慢板】一輪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實指望到吳國借兵回轉,誰知昭關有阻攔。幸遇那東皋公行方便,他將我隱藏在后花園,一連幾天我的眉不展,夜夜何曾得安眠。
俺伍員好一似喪家犬,滿腹含冤我向誰言?我好比龍游在淺沙灘,我好比魚兒吞了鉤線,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舟船,思來思去我的肝腸斷,今夜晚怎能夠挨到明天!
【原板】心中有事難合眼,翻來覆去睡不安。背地里只把東公怨。叫人難解巧機關,差是真心來救我,為何七日他不言。貪圖富貴來害我,他就該把我獻給昭關??抟宦暤锊荒芤?,不能見,爹娘啊,要相逢除非是夢里團圓。
【原板】雞鳴犬吠五更天,越思越想好傷慘。想當初在朝為官宦,朝臣待漏五更寒,到如今夜夜在荒村院,我冷冷清清向誰言。我本當拔寶劍自尋短見,尋短見,爹娘啊。父母的冤仇化塵煙,對天發(fā)下宏誓愿,不殺平王我的心怎甘。
【散板】冤仇未報容顏變,一事無成兩鬢斑。
京劇《文昭關》取材于《列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講述楚平王無道。伍員(子胥)之父伍奢忠言直諫,反遭滅族。伍員只身外逃,欲至吳國求救,借兵復仇。行至吳楚交界的昭關,因被嚴查緝拿,他無法過關。幸遇東皋公收留,寄宿于其后花園。但一連七日,未見動靜。伍員內心焦慮憂急,一夜間須發(fā)皆白。東皋公于是設計,引與伍員面貌相似的好友皇甫訥代其闖關,被擒。而伍員乘機改裝過關。該劇又名《一夜白須》。此外,民間亦有伍子胥過昭關,一夜間急了白須發(fā)的傳說。
此故事情節(jié)頗具戲劇性,十分感人。但是要在舞臺上表現人物一夜之間須發(fā)由黑變白卻并不容易。聰明的編者運用了戲曲以歌舞演故事和時空自由轉化的特點,用這段層次分明的唱詞,加上演員幾次進(睡)帳出帳,變換髯口的表演,生動地表現了其須發(fā)由黑轉灰,又由灰轉白的情節(jié)。
伍員的須發(fā)變白,實出于其心情的憂急、悲痛、怨恨。心理上的刺激,促使生理上產生反應。因此,唱詞并不直接表述其須發(fā)轉白的過程,且須發(fā)的轉白并不是自身能夠感覺到的。而是著重于刻畫并抒發(fā)人物內心那種波瀾起伏,漸趨激烈的感情。
起句“一輪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北硎隽宋閱T(愁人)在夜間獨坐時的憂急心情。窗前照臨的月光突顯氛圍的凄清。他指望去吳國借兵,卻在昭關被阻,幸遇東皋公將他藏在后花園,但一連幾天既無動靜也乏信息。唱詞以京劇習用的排比手法,“我好比……”的疊句,描摹出他孤凄的處境,抒發(fā)其憂傷的心情?!褒堄螠\灘”道出困厄;吞了鉤線的魚兒”吐露其危殆;“失舵的舟船”,喟嘆其生活、命運的飄泊無定,前途的難料;最后發(fā)出了“怎能挨到明天”那肝腸寸斷的悲愴呼聲。“我好比”或者“好一似”的排比唱詞,京劇里多有用到,但有些比喻拙劣,用典牽強。但這一段唱詞,不但比喻精到,而且意境幽美,感情真切,令人動情。
接著,表述了伍員翻來覆去,難以合眼,忐忑不安的心情。東皋公將他藏身后園,卻七日不言明意圖。在焦炙憂急中,他不免疑慮重重。東皋公是“救我”還是“害我”?這是令他憂心忡忡的問題。越是困惑,越覺愀愴無助。這時最思念的只有自己的爹娘了。而爹娘正為暴君所執(zhí),生死未卜,或已受害,要相逢無非是夢里團圓了。
然而在哀啼悲哭中,轉眼已到“雞鳴犬吠五更天”了,所以“越思越想”的心情也越感傷慘。他想到當初在朝為官,“待漏五更”,而如今卻“夜宿荒村”,滿腹怨愁,上訴無門。甚至想到了“拔寶劍”自尋短見,但又想到父母的冤仇未了,復仇之心,油然而生。乃對天立誓,不殺平王,決不甘心。長夜中,思想經歷了劇烈的斗爭。這斗爭是痛苦的。內心經過通宵的煎熬,終使將軍白了須髯。
當得知自己的須發(fā)變白時,伍子胥發(fā)出了“冤仇未報容顏變,一事無成兩鬢斑“的浩嘆。到此,觀眾對他的遭遇有著深切的同情,但又為他容顏改變、可以就此闖過昭關而由衷地高興起來。這段唱詞充分表現了這一歷史故事,且充滿著民間傳說的傳奇性,給了觀眾以審美上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