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圖書館員不善于表現(xiàn)自我、不善于與媒介交流的現(xiàn)狀,提出圖書館員應樹立個人品牌,盡力與各種媒介接觸、溝通和交流。
關鍵詞:個人品牌 媒介
默默無聞的圖書館員
一個學校有名師,一個醫(yī)院有名醫(yī)。而放眼整個圖書館系統(tǒng),卻缺乏一位著名的圖書館員。即便是國家圖書館館長,普通大眾對于前任館長任繼愈都知之甚少,現(xiàn)任館長詹瑞福更是不聞其名。多年以來,圖書館員們總是習慣于大幕之后,習慣于燈光之外,習慣于默默無聞。
據(jù)劉茲恒、高丹對《人民日報》近60年來關于圖書館報道的統(tǒng)計分析,從1949年到2006年,《人民日報》僅有11條針對圖書館員的報道。其中,有4條是關于國家圖書館館長的報道,另有4條是表揚普通圖書館員愛崗敬業(yè)的報道。60年,2萬多個日子,每天幾十上百條新聞報道,而關于圖書館員的僅僅11條,微乎其微,基本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這個比例相對其他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而言,數(shù)量顯然偏少。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筆者認為是以下兩點:第一,圖書館員缺乏個人品牌意識;第二,圖書館員缺乏與媒介主動溝通的意愿和能力。
圖書館員的個人品牌
弗里德曼認為全球化發(fā)展經(jīng)過了三個時期:全球化1.0時期,推動的力量來自國家;全球化2.0時期,推動的力量來自企業(yè);全球化3.0時期,推動的力量來自個人。美國管理學者華德士也指出:“新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彼^個人品牌,就是指以個人名字為主要標志,讓個體的價值被認知。要想推動個人成功,要想擁有和諧愉快的生活,每個人都需要像那些明星一樣,建立起自己鮮明個性的“個人品牌”,讓大家都真正理解并完全認可,只有這樣,才能擁有持續(xù)發(fā)展的事業(yè)。新東方的俞敏洪在其博文“品牌如人”中,曾經(jīng)提到:“教育品牌的成立需要有教育品牌一批重要人物出現(xiàn)。比如我們對廈門大學的關注是因為易中天在廈門大學,而北師大的知名度提升是和于丹有很大的關系。這意味著什么?教育機構對于品牌人物的塑造比教育本身品牌的塑造還要更加的重要。”同為文化事業(yè)機構,圖書館界完全可以借鑒于此。在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中,盡力培養(yǎng)出一批卓越的圖書館員個人品牌,吸引公眾注意力,是提升行業(yè)地位,改變圖書館員社會形象的最好途徑。
館長是圖書館的第一品牌。作為國家圖書館館長,他代表著圖書館界的第一品牌。而每個公共圖書館館長,或每個高校圖書館館長,則代表著本地區(qū)、本學校圖書館第一品牌。對于每個館長而言,打造好個人品牌,不僅有助于個人專業(yè)的發(fā)展,也更能推動整個圖書館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展示圖書館在某地區(qū)或某高校中的風采。沒有品牌的館長,一個圖書館就沒有閃亮的中心點,沒有立足的身份和地位。
學科館員制度為普通圖書館員創(chuàng)建個人品牌提供了重要途徑。并不一定只有知名或著名人士才能被視為一種品牌。任何一個想要成就一番事業(yè)的人,都可以被看成是在試圖創(chuàng)立自己的品牌。當普通圖書館員將工作當做事業(yè)經(jīng)營的時候,個人品牌能夠得以建立。在當前的工作環(huán)境中,圖書館傳統(tǒng)的角色如采訪、編目等已經(jīng)讓位于學科館員。學科館員工作是一項開創(chuàng)性事業(yè),個人因素比較重,在最早開展學科館員工作的清華大學圖書館曾總結:“每位學科館員的工作方式都有區(qū)別,因為不同學科的文獻需求、研究方法、文獻資源的保障性情況、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等都有不同,而每位學科館員的性格、思路、社交方式也有所不同。”(《清華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工作新思路和新舉措》)在筆者看來,學科館員意味著比較個人的、能夠個性化的服務,適合個人品牌的推廣。因為個人品牌最大的亮點是差異化。
中科院的初景利在《試論新一代學科館員的角色定位》中指出:學科館員是“善于運用營銷策略的市場營銷專家。如果把圖書館的到館服務喻為店鋪銷售,那么,學科館員的服務就是人員推銷(personal marketing)。世界上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yè),沒有一個不講求人員推銷,不重視人員推銷。人員推銷的魅力不是店鋪銷售所能比擬的。”個人品牌理論正是營銷學的內容。
圖書館員個人品牌與媒介
品牌的建立需要別人的認知來完成,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吸引公眾注意力。而媒介則是獲取公眾注意力的主要途徑。
圖書館員個人品牌與傳統(tǒng)印刷媒介。這是我們提到媒介時最容易想到的,比如報紙、期刊等。通常圖書館作宣傳第一想到的便是傳統(tǒng)印刷媒介,但由于各種原因,側重圖書館集體形象的居多,并不怎么注重個人品牌的宣傳。隨著圖書館參與社會事務的積極舉措,在某些地區(qū)已出現(xiàn)較高知名度的圖書館界人士。筆者認為上海圖書館館長吳建中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百度百科中搜索吳建中,其“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的身份排在“上海市圖書館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之前。吳建中博士在報紙、雜志上出現(xiàn)得比較多(指作為報道人物出現(xiàn),而不是作者)。
普通圖書館員在發(fā)行量大的報紙雜志上出現(xiàn)的可能性顯然要小些,但爭取在地區(qū)性的媒介上出現(xiàn)是完全可行的,比如地方性報刊,或者校報、???,但多年以來,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于無名工作,要轉變觀念尚需一定時間。不過,形勢已經(jīng)越來越要求我們向這個方向改變。
圖書館員與傳統(tǒng)電子媒介。傳統(tǒng)電子媒介包括電影、電視、廣播等,這是圖書館員最不常利用的媒介,但我們應該看到這類媒介有著比印刷媒介更為廣闊的傳播效應。上文中提到的于丹、易中天正是通過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吸引了全國人民的注意,形成自己強大的個人品牌,讓自己的課堂從校園走向了天下。
圖書館員的工作性質就其信息存貯、檢索、傳遞、評估、使用而言,是任何組織、任何個人都需要的,應該具備像《百家講壇》一樣的普及性要素。不過,目前我們還沒有一個這樣的榜樣。
關于電影形象,似乎距圖書館員的理想更加遙遠。不過在論文《電影中的圖書館與圖書館員形象研究》中,作者對圖書館和圖書館員出現(xiàn)在電影中作了統(tǒng)計,寫道:“以圖書館這一社會機構和圖書館員這一社會職業(yè)的性質和現(xiàn)實的特征為基礎進行藝術加工,電影中的圖書館與圖書館員形象漸趨成型,它們反映著也影響著大眾的觀念。電影中的圖書館主要體現(xiàn)為人類的精神家園、信息中心、愛情滋生地或作案場所。電影中刻畫的圖書館員形象大多為女性,而且眼鏡成為圖書館員最主要的身份標簽?!睂τ趫D書館員在電影中的形象并不甚滿意,不過作者提出“作為圖書館人應在觀影之余審視自身的社會身份,善者而從,不善而改?!倍诶匣闭劦诫娪啊吨軡O的火車》里感到“省城的圖書館員,還兼詩人,在爭奪周漁感情的競爭中斗不過外地小縣城的獸醫(yī)(注意,不是醫(yī)生),這可能從一方面說明了,……圖書館員的社會地位、形象,到了何等不堪忍受的地步”,覺得“沒有多少娛樂媒體了解圖書館員的生活”。電影中的圖書館員形象也多少代表了一般民眾對這一行業(yè)從業(yè)者的定位。我們固然可以說是誤解與誤讀,但至少我們得承認,我們沒有與這些媒體交流的意愿與行為。
圖書館員與新興數(shù)字媒介。新興數(shù)字媒介主要指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代表的新一代媒介。這是圖書館員最應該運用也是目前運用得最好的媒介。進入21世紀,許多人已經(jīng)有意無意地通過網(wǎng)絡,塑造了高知名度的個人品牌。建個人網(wǎng)站、進BBS論壇、開個人博客、利用IM(網(wǎng)絡即時通信)等各種方式,圖書館員可以實現(xiàn)針對特定范圍的知名度。目前,最普遍的是開個人博客。個人博客作為網(wǎng)絡日志,最能代表個人特質,相對于以前的媒介,它更加自由,發(fā)表沒有任何門檻。僅在圖林博客圈里,目前就有幾千人,數(shù)量已經(jīng)相當可觀。如果綜合其他途徑的博客,可以肯定個人圖書館員博客更是龐大。在目前圖書館員的博客中,已經(jīng)有相當一部分形成一定名氣。但是,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在于圖書館員博客的非公眾性,基本上都是在圈內的影響,沒有人特意為自己擴大到圈外、擴大到普通大眾,這并不有助于圖書館員社會形象的提升。博客應該是個人品牌推銷的第一選擇。筆者認為,即便是普通圖書館員,建立一個博客,面向自己可能的用戶,塑造一個持續(xù)穩(wěn)定的個人形象,也是必要而可行的。新興的數(shù)字媒介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希望。
總之,筆者認為圖書館員的個人品牌是順應時代和形勢的需求,而與媒介的合作是必需的途徑。讓我們順勢而為、盡力而為,并且為了有名而為。對傳統(tǒng)的圖書館員而言,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也許,正是由于多年來我們太故步于自己的小圈子,我們需要矯枉過正,讓我們努力沖出高墻,與社會更加密切地接觸,更加自信而高調地展示我們的存在!
參考文獻:
1.劉茲恒、高丹:《新聞媒體中的圖書館形象——對〈人民日報〉近60年來關于圖書館報道的統(tǒng)計分析》,《圖書館論壇》,2009(4)。
2.張立菊:《電影中的圖書館與圖書館員形象研究》,《圖書館建設》,2008(6)。
(作者單位:西華大學圖書館彭州部)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