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挖”是新疆人對南瓜的稱呼。南瓜說起來并不稀奇,但新疆的特種南瓜別有風(fēng)味,它外形獨(dú)特,臍部凸出,呈四足狀,除有普通南瓜的炒、蒸、煮等食法外,還可以烤食,方法就跟烤紅薯一樣,烤熟后把瓜切開,直接用勺子挖著吃,味香甜而面,風(fēng)味十分獨(dú)特。
南疆的氣候干燥,日照時間長,成熟后的南瓜很甜。剛結(jié)成的南瓜是綠皮的,隨著其個頭長大,顏色也逐漸變成黃燦燦的。南疆的南瓜很硬、很結(jié)實(shí),皮厚、味甜。南瓜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可促進(jìn)上皮組織的生長分化、促進(jìn)骨骼的發(fā)育。
在南疆做客,維吾爾族朋友會端上來熱氣騰騰的一盤“卡挖曼塔”即南瓜包子。這種南瓜包子捏著花邊,十分漂亮。包子皮薄如紙,半透明,幾乎可以看到里面的餡。據(jù)說,庫車的“卡挖曼塔”還招待過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呢。
在喀什的街頭,你可以吃到烤南瓜。維吾爾族人將南瓜先切下一個蓋,然后將整個南瓜放入馕坑里烤,等熟后切成塊出售。
和田和喀什離得很近,南瓜吃法卻各有特色。在和田有一個長壽鄉(xiāng),那里有幾十名百歲老人,遠(yuǎn)近聞名。而他們長壽的原因和他們喜歡吃的一種東西有關(guān),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長壽果”。初聽長壽果,很多人都會以為是什么新疆特有的水果,打聽后才知道,原來這“長壽果”就是“卡挖”,即南瓜。
和田南瓜可煮可蒸,可這里的人最愛烤南瓜。南瓜在馕坑里燜烤2個鐘頭就可以了。在烤南瓜之前先切開南瓜的圓蓋,將里面的瓜籽掏出來,然后放入杏仁、核桃仁、杏干、葡萄干、紅棗、無花果、黑杏干、腰果八樣?xùn)|西,這些可都是當(dāng)?shù)氐奶禺a(chǎn),而且每一樣都是延年益壽的好東西,特別是千年無花果和百年核桃樹的果實(shí),都是這里的稀罕之物。南瓜烤熟后,皮和肉一剝就分開了,里面色澤鮮黃,香味撲鼻。南瓜切成小塊后配上當(dāng)中的“八寶飯”真是色香味俱全。
吃過了烤“卡挖”,我就想吃蒸“卡挖”。人在喀什,流連于大巴扎的喧囂中,品嘗著酸甜美味的石榴和香氣四溢的無花果,我便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地方。一天,我應(yīng)邀去當(dāng)?shù)啬撩窦抑凶隹?,吃完香味撲鼻的手抓肉后,主人鄭重地奉上一道奇特的菜肴,一個盛在特大號盤中的體積龐大的南瓜。主人說,這是“卡挖”(哈薩克語音譯),漢語叫“湯匙”,好吃。在我與朋友驚異的目光注視下,主人打開南瓜上部的蓋子,哇,原來里面裝滿了寶貝:大米,葡萄干,杏干,核桃仁……它們已被蒸熟,冒著熱氣,香氣四溢。主人用刀將南瓜像切西瓜似的切成數(shù)牙,每人一牙,用勺子挖著吃。南瓜特有的清香與米及干果的香味混合交融,那種甘香甜美是我無法用語言或文字來表達(dá)的。真是好吃極了!主人說,制作“卡挖”并不麻煩。首先,將一個大南瓜洗凈,在南瓜的1/4處橫切開,上部為蓋,下部為底。把下部的南瓜籽全部挑出后,將洗凈的米與各色干果放入,放籠屜上蒸。這是一道新疆有名的特色小吃,但,出了喀什便吃不到。
在喀什的兩年間,因?yàn)楣ぷ麝P(guān)系,我跑遍了喀什的每一寸土地,也得以一路將品嘗“卡挖”的壯舉進(jìn)行到底。我覺得,“卡挖”最大的特色便是將南瓜本身的瓤與手抓飯的有機(jī)結(jié)合,南瓜的香與手抓飯的營養(yǎng)合理搭配,甜香糯軟,美不可言。前幾天工程結(jié)束回到烏市的家中,我便激情滿懷地嘗試做“卡挖”。但最終還是失敗了,不好吃。南瓜熟了,米還生著??磥?,制做“卡挖”的竅門我遠(yuǎn)遠(yuǎn)沒有掌握。我只能期待著有機(jī)會再去喀什,去品嘗這道新疆特色小吃。
“卡挖”是維吾爾族對南瓜的稱呼。在喀什老百姓的生活中,每天相伴著烤“卡挖”、蒸“卡挖”、“卡挖”包子、“卡挖”拌面、“卡挖”馕……沒有“卡挖”,日子會變了味道。
徜徉在喀什老城,蜿蜒的小巷里不時閃出烤“卡挖”、蒸“卡挖”的推推車,遠(yuǎn)遠(yuǎn)地蒸騰著白霧。一大鍋“卡挖”都切好了條,黃燦燦地碼著,誘人極了!五毛錢或一元隨你挑一塊,小孩們也能消費(fèi)得起,還有免費(fèi)的白砂糖,配有小勺挖著吃,入口甜香潤滑,吃幾口就渾身暖暖的,身上也有了力氣。營養(yǎng)豐富的“卡挖”,就這樣自然地融入了新疆人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