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蘇式面點(diǎn)特色餡心品種
(一)翡翠餡
1. 原料配方
嫩青菜1 500 g,熟豬油300 g,精鹽10 g,白糖400 g,生姜10 g,熟火腿末80 g。
2. 制餡程序
將青菜質(zhì)硬的菜幫切除后清洗干凈,下開水鍋焯熟,用冷水過涼瀝干,再用刀剁成細(xì)茸,生姜切末待用;將菜末裝入布袋,擠干水分,再用少許鹽將菜茸腌漬一下去澀味,然后將菜茸與白糖、姜末、熟豬油一起調(diào)拌均勻、揉透,即成餡心。
3. 質(zhì)量要求
色澤翠綠,水分含量適中,成熟后甜潤適口。
4. 分析討論
此餡為著名蘇式點(diǎn)心翡翠燒賣餡心的制作方法,通常選用嫩青菜為原料,也可以用豆苗、薺菜等其他綠葉菜代替,餡心制作時(shí)原料焯水要適度,用鹽腌漬,一來可以去除青菜的澀味,二來可以增強(qiáng)甜味,此餡用白糖和豬油較多,肥胖和高血壓的人不宜食用。
(二)三丁餡
1. 原料配方
豬肋條肉500 g,熟雞脯肉250 g,熟冬筍250 g,熟豬油50 g,蝦籽6 g,醬油90 g,白糖85 g,濕淀粉25 g,香蔥8 g,姜8 g,紹酒5 g,雞湯400 g,鹽10 g。
2. 制餡程序
豬肋條肉洗凈焯水,然后放入清水鍋中煮至七成熟撈出,冷卻,切成約0.7 cm見方的丁;雞脯肉焯水后切成約1.5 cm見方的丁;冬筍切成約0.5 cm見方的丁;蔥、姜切末待用;鍋中放油燒熱,將蔥姜末煸香,然后將筍丁、豬肉丁、雞肉丁放入鍋中稍炒,放入紹酒、醬油、蝦籽、綿白糖、雞湯、鹽,用旺火煮沸入味,用濕淀粉勾芡;待鹵汁漸稠后出鍋,裝入餡盆即成三丁餡。
3. 質(zhì)量要求
餡粒均勻,芡汁稠濃適中、咸甜鮮美。
4. 分析討論
此餡為蘇式點(diǎn)心中富春三丁包餡心的制作方法,肉丁、雞丁、筍丁切制時(shí)大小不同,雞丁最大,筍丁最小,這樣可以使雞丁比較突出,筍丁脆嫩易咀嚼。制作時(shí)還要注意火候,使肉粒、雞粒軟爛適口,形整不散。
(三)湯包餡
1. 原料配方
活母雞2 500 g,豬五花肉1 500 g,活螃蟹l 500 g,豬肉皮1 500 g,豬骨頭1 500 g,蔥末25 g,姜末25 g,白胡椒粉1.5 g,精鹽90 g,紹酒100 g,綿白糖15 g,白醬油100 g,熟豬油300 g。
2. 制作程序
將母雞宰殺、去內(nèi)臟、洗凈;豬肉皮、豬骨頭洗凈;豬五花肉洗凈、切成0.35 cm厚的大片。將上述原料一起放人沸水鍋中焯水后撈起,另換水5 000 ml,再將所有原料一同放入鍋中煮制;當(dāng)豬肉六成熟、雞肉全熟時(shí)取出,將雞肉剔下,與豬肉一起切成0.3 cm見方的小丁;肉皮酥爛時(shí)撈出攪碎,豬骨取出另作它用。將活螃蟹刷洗干凈,捆綁后蒸熟,去殼剔出蟹肉、蟹黃,稱之為蟹粉;鍋內(nèi)加豬油燒熱,放入蔥末、姜末各15 g略炒,再加入蟹粉、紹酒25 g、精鹽15 g、白胡椒粉炒勻入味待用。將肉湯過濾、燒沸,加入肉皮茸略煮半小時(shí),將肉皮茸濾去,再燒沸后,撇去浮沫,下入雞肉粒、豬肉粒及余下調(diào)味料,最后加入炒熟的蟹粉煮沸即可。將煮好的湯餡裝于盆中,不斷攪拌,待湯餡冷凝后攪碎即成。
3. 質(zhì)量要求
餡心色澤黃亮,濃稠適度,鮮美不腥。
4. 分析討論
此餡為著名蘇式點(diǎn)心蟹黃湯包餡心的制作方法。此餡制作時(shí)要注意原料的選擇,肉要選擇五花肉,制成的湯餡中肉粒半沉半浮;選用老母雞可以使餡心味道更加鮮美;餡心制作時(shí)加水量要適中,要使餡心的湯汁濃而不粘糊。
(四)豆腐餡
1. 原料配方
豆腐500 g,水發(fā)香菇125 g,冬筍100 g,蝦籽10 g,熟豬油75 g,精鹽25 g,味精10 g,胡椒粉10 g,蔥30 g。
2. 制作程序
將豆腐切成0.7 cm見方小丁放入開水鍋中燙透,撈出用冷水浸一下,瀝干水分待用;冬筍焯水后切0.5 cm方丁,香菇切0.7 cm見方的丁,蔥切末待用;炒鍋上火,放入豬油燒熱,放蔥末煸香加入香菇丁、冬筍丁略煸,放入蝦籽、精鹽、味精、胡椒粉后起鍋倒入豆腐拌勻即可。
3. 質(zhì)量要求
豆腐潔白細(xì)嫩,蝦籽黃亮,香氣濃郁,咸鮮可口。
4. 分析討論
此餡為蘇式傳統(tǒng)點(diǎn)心豆腐煎餃餡心的制作方法,制餡時(shí)充分利用豆腐細(xì)嫩的特點(diǎn),加入蔥香和蝦籽的鮮味,以及冬筍的鮮味和脆嫩的質(zhì)感,使餡心清淡而不寡薄,口感層次豐富。
(五)山藥餡
1. 原料配方
淮山藥500 g,白糖200 g,熟豬油100 g,糖桂花10 g。
2. 制作程序
將山藥洗凈,削去外皮,上籠蒸爛后用刀抿成細(xì)泥待用。炒鍋上火,放入熟豬油、白糖和少許清水,熬溶后加入糖桂花,再倒入山藥泥,用中火炒拌,炒成干粥狀即可,盛起冷卻后待用。
3. 質(zhì)量要求
山藥泥潔白,黏稠適度,甜潤可口。
4. 分析討論
此餡為蘇式特色面點(diǎn)山藥包子餡心的制作方法。餡心選用地方特產(chǎn)淮山藥為主要原料,充分利用它味甜質(zhì)面的特點(diǎn),加入白糖、桂花制成熟甜餡,使其具有香甜可口的特點(diǎn),同時(shí)也有利于發(fā)揮山藥的滋補(bǔ)藥用價(jià)值,常食可以養(yǎng)胃強(qiáng)腎,益氣美容。
★皮凍制作工藝
在蘇式面點(diǎn)制作中,經(jīng)常會(huì)在餡心中摻入皮凍。在面點(diǎn)餡料中加入皮凍有以下作用:可以使餡料稠厚,便于包捏;熟制過程中皮凍熔化,可使餡心鹵汁增多,味道鮮美。摻凍的餡心主要是生肉餡和生菜肉餡,常用于湯包、小籠包、餃子、大包等的制作。摻凍量的多少,應(yīng)根據(jù)凍的種類及具體品種的坯皮性質(zhì)而定。一般情況下,每1 000 g肉中加600 g左右皮凍。如用水調(diào)面及嫩酵面等作坯皮,摻凍量可以適量多一些。而用大酵面作坯皮時(shí),摻凍量則應(yīng)少一些,否則,鹵汁被坯皮吸收后,容易穿底漏餡。蘇式點(diǎn)心中甚至有全部用皮凍制成的湯餡。因皮凍用途較廣,不是用于某一特定餡心中,特在此處先作介紹。
皮凍大體分為硬凍和軟凍兩類。兩種凍制法相同,只是所加湯水量不同。硬凍放原湯少,每1 000 g肉皮加湯水l 500~2 000 g,比較容易凝結(jié),多在夏天使用;軟凍放原湯多,每1 000 g肉皮加湯水2 000~3 000 g。還有一種叫水晶凍,是把煮爛的肉皮從鍋中取出后用純湯汁制成的凍。
制凍有選料和熬制兩道工序。
1. 選料制皮凍的用料,常常選擇豬肉皮,因肉皮中含有一種膠原物質(zhì),加熱熬制時(shí)變成明膠,其特性為加熱時(shí)熔化,冷卻就能凝結(jié)成凍。在制皮凍時(shí),如只用清水(一般為骨湯)熬制,則為一般皮凍。講究的皮凍還要選用火腿、母雞或干貝等鮮料,制成鮮湯,再熬肉皮凍,使皮凍味道鮮美,適用于小籠包、湯包等精細(xì)點(diǎn)心。
2. 熬制將肉皮去毛、用熱水刮洗干凈,放人鍋中,加水或骨湯將肉皮浸沒,在旺火上煮至手指能捏碎時(shí)撈出,用刀剁成粒狀或用絞肉機(jī)絞碎,再放入原湯鍋內(nèi),加蔥、姜、黃酒,用水慢慢熬,邊熬邊撇去油污及浮沫,直熬至肉皮完全粥化呈糊狀時(shí)盛出,冷卻后即成。(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