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澇考驗中小河流堤壩等四則
05月10日至05月23日
焦點
南方大澇考驗中小河流堤壩
【本刊訊】(本刊記者王莉萍)西南大旱尾聲(4月下旬)緊接南方大澇序曲(5月上旬),間隔不到半個月,南中國氣象轉換可謂迅雷不及掩耳。
5月上中旬,南方連續(xù)發(fā)生強降雨。截至5月17日,已有超過1500萬人受災,101人因災死亡,經(jīng)濟損失超過80億元。
迄今洪災導致的人員傷亡多集中發(fā)生在山丘區(qū),由于暴雨集中、雨量大所引發(fā)的滑坡、泥石流、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按蠼蠛記]有問題。自1998年大水以來,國家的防汛標準提高,近些年投資重點都放在了大江大河上,現(xiàn)在出問題的都是小河小溝?!彼恳晃蝗耸繉Α敦斀?jīng)》記者說。
而這一次恰恰是支流、中小河流首先遭遇洪澇壓力。水利部(5月17日)的信息是,與歷史同期相比,長江流域上中游、淮河流域、珠江流域、黃河流域、松花江流域的來水量均較常年偏少,但湘江、贛江、閩江等30多條二級支流及中小河流一度發(fā)生超警洪水,其中廣東北江支流翁水發(fā)生1955年建站以來第二位大洪水,接近30年一遇。
堤防和水庫是對付常遇洪水的兩大主要防洪工程設施。
防洪標準的高低,與防洪保護對象的重要性、洪水災害的嚴重性及其影響相關,并與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水平相聯(lián)系。
中國的堤防設防標準偏低,主要還是因為成本問題。10年一遇防洪標準提升到20年一遇,投入成本就要翻番,根據(jù)各地區(qū)的不同情況,甚至高達5倍以上。在長江等大江大河的主要支流地區(qū),防洪標準普遍要低于干流 5年-10 年及以上。
水壩情況也類似。5月6日,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在全國水庫安全度汛視頻會議上發(fā)表講話,指出“預案、預報、預警三項非工程措施,直接關系到水庫度汛工作”。
陳雷說,目前,中國還有7%的小型水庫尚未編制防洪搶險應急預案;有相當數(shù)量的中型水庫和大多數(shù)小型水庫尚沒有專用的雨情水情測報設施,難以準確、及時掌握庫區(qū)雨情水情變化;還有20%左右的中型水庫和近半數(shù)的小型水庫沒有配備通訊設施,絕大多數(shù)水庫下游地區(qū)缺乏現(xiàn)代化的預警設施,預警能力嚴重不足。
關鍵詞
手機是否致癌?
一項歷時十年、旨在查明使用手機是否會加大腦瘤患病率的研究,因結果矛盾而宣告失敗。
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組織的研究組從2000年開始,針對13個國家總計1.3萬人展開研究。結果一個單項研究顯示,使用手機者比從不使用手機者患腦瘤的風險更低,但另一個單項研究結果卻是,日常手機通話時間越長,患腦瘤風險越高。研究者無法在這兩個結果之間找到一種科學合理的解釋。
歐洲一組科學家上月啟動一項新研究,準備以30年為期限,全面研究手機對人體健康的長期影響。調查在5個歐洲國家展開,研究對象多達25萬人。
進展
加班莫超3小時
最新一期《歐洲心臟雜志》發(fā)布的一份報告稱,每天加班時間超過3小時甚至更多的人,患心臟疾病風險比正常人要高出60%。
科學家對6014名年齡在39歲至61歲英國職員做了近11年的監(jiān)測,期間369名被調查者因冠心病或心絞痛等心臟疾病而去世。研究者在綜合對吸煙、超重、高膽固醇等眾多健康風險因素的研究和評估后得出上述結論。
科學家指出,長期超時工作會影響人體的正常代謝,并可引發(fā)焦慮、抑郁、失眠等眾多問題,從而不斷增加心臟負擔。
危機感有助生存
一般人們傾向于與快樂、有安全感的人交朋友。以色列心理學家說,有危機感的伙伴也很重要,因為他們對潛在危險更敏感,能在危急時刻發(fā)揮作用。
研究人員把實驗參與者分成多組,讓各小組分別進入單獨房間。房間里藏有制煙機,開啟后可造成起火假象。結果顯示,其中有“高度焦慮型”成員的小組最快注意到煙霧,有“高度逃避型”成員的小組最快對危險作出反應,比如逃離房間等——兩組關鍵成員都屬于“高度無安全感”類型。
研究者說:“有安全感的人反應速度和行動速度都較慢,因為他們需要先組織安排?!?/p>
研究結果發(fā)表在美國《心理學展望》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