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子出生后不久,姐姐家就出了件大事。她19歲的兒子結交了一些社會不良少年,因在網(wǎng)吧與人沖突,被扎死了。得知噩耗,姐姐和姐夫幾乎崩潰,獨子的離世毀了他們?nèi)业男腋?。這事對我刺激很大。我原本性格開朗、活潑,給兒子起名“文駿”,就是希望他長大后,性格文雅,同時帶有一點野性,像一匹駿馬一樣拼搏奮進、勇往直前??山憬慵业牟恍?,一下子讓我的生活觀念走向了極端,即我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單純而安全的生活空間,讓他一門心思撲在學業(yè)上,杜絕一切不良影響。
文駿7歲時,已能粗讀一些報刊了。但我很注意孩子的閱讀內(nèi)容,像刑事大案、人際關系這些與孩子將來考大學無關的東西,我從不讓他接觸。我很少帶文駿出外旅游,因為每天看新聞,不是大客車墜崖了,就是火車出軌了,我不想讓孩子親歷各種危險。從他會說話那天起,我就糾正他的毛病,做事要規(guī)規(guī)矩矩,言談舉止要彬彬有禮,不要跟人發(fā)生沖突,自己的事自己做。
在我的嚴格管教下,文駿學業(yè)很出色,成績在班里一直拔尖。初中畢業(yè)后,文駿毫無懸念地被市里一所重點中學錄取。由于學校離家遠,他成了一名住校生??墒?,讓我萬沒想到的是,上了高一的文駿,竟然干了件出格的事。
他在宿舍的床鋪一向收拾得干干凈凈,那天,一個同學把一條臟毛巾搭在他枕巾上,他無法忍受,把毛巾給扔了回去。那同學感覺丟了面子,便罵他:“少裝蒜,你有本事住賓館去啊!牛什么牛?”兩人爭吵起來,那同學急了,拳腳并用,把文駿打得流了鼻血。文駿從小到大從沒打過架,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當時,宿舍里還有其他同學,他感到從未有過的屈辱。
他常跟我聊起這事,總說:“我當時有點懵,要不然他哪是我的對手?!彼f他挨打以后,同宿舍人看他的眼光都和以前不一樣了,他覺得特窩火,在集體中找不到一點自信。我覺得文駿被這事牢牢套住了,找不到發(fā)泄的出口。
此后,文駿的成績開始下滑,班主任說他在學校獨來獨往,沉默寡言,好像出現(xiàn)了心理疾患。我知道原因,卻不知怎么開導他。不久,他說學校太亂,干脆搬回家住了。從學校到家要倒兩趟車,他幾乎每天上學都遲到。于是,我動用了全部能量,找親朋好友輪番跟文駿談心。但他卻認為學校就是地獄,讓他窒息。有一次被大家勸急了,他竟瘋狂地把家具都砸了。文駿對我們喋喋不休的說教顯得非常煩躁。那天,我的哭泣終于把他惹惱了,他一把把我推出門外,嚷道:“你走得越遠越好,讓我清靜點?!蔽以陂T外拼命敲門,可他就是不開,我闖進屋里時,發(fā)現(xiàn)文駿竟然用水果刀割腕,血流得不多,但我們還是嚇得魂飛魄散,趕緊把他送到醫(yī)院。經(jīng)醫(yī)生診斷,文駿得了抑郁癥。我們非常焦急,渴望能有人給予我們指導,讓孩子重新找回自信,盡快回到校園。
心理解析
有一句老話叫,“水至清則無魚”。追求極致的潔凈不僅僅是容忍不了表面的不潔,更致命的是會失去對各種污染的免疫力和抵抗能力。文駿是在一個相對封閉、家教單一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準確地說,他是在父母刻意營造的、被嚴格保護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其身上所展示的優(yōu)點,也足以說明這是一個標準的好孩子。但從他單純可愛的一面,可以感受到他的敏感、脆弱和不靈活——因為他心中只有一個生活版本,只依從一種生活模式,而不知道別人的內(nèi)心世界,不知道還有另外一些生活版本。
需要說明的是,文駿的成長經(jīng)歷不是一般的社會化過程,其生活環(huán)境是被撫養(yǎng)者刻意“加工”過的。在養(yǎng)育的過程中,家長在過度保護的同時更有嚴厲,家長的尊嚴不容觸犯。在外面,文駿被并不強大的同學“打倒”,在家中又被父母的權威感“逼退”,或者說在父母的權威感中,他一直扮演的都是乖順服從的角色,沒有真正獲得過人格的獨立、尊重和被認可。連家長都不讓一步,現(xiàn)實中的他還能“戰(zhàn)勝”誰呢?痛苦中的他唯有“攻擊”自己,自己把自己打垮,所以他自閉了,抑郁了。
對于抑郁的治療,一方面是用藥改善情緒,另一點就是在情緒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接受心理治療。這是一個漫長的心理修復過程——祛除內(nèi)心的壓抑,學會感受并理解自己,接受生活的多樣性,重建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