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是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但初中階段也是心理最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階段。由于受家庭、社會等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加之自律性不強,初中生身上容易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
一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人際交往,獨立自主能力不強。特別是90后的獨生子女,在長期的嬌生慣養(yǎng)中逐步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人際交流,不愿與人交往,形成人際關系障礙。更有甚者,有的連日常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在學校不能獨立思考,處處依賴老師和同學。
二是學習不刻苦,意志薄弱。一些初中生由于基礎不扎實,學習習慣差,再加上課程難度加大,學生又缺乏學習的愿望、意向和動力,克服學習困難的意志力差,在學習上隨波逐流、得過且過,導致成績的下降。
三是逆反心理強。隨著自我意識的加強,很多學生不愿聽從,甚至討厭父母、老師的嘮叨、勸阻,出現(xiàn)思想行為上的逆反。此外,一些初中生還存在極度自私、虛榮、任性等不良心理,極大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
初中學生由于年齡經歷的限制,生理發(fā)展很快,心理變化也很快,形象思維能力強而抽象思維能力差,故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穩(wěn)定的人格心理尚未形成。而語文學科的思想性、文學性、知識性等特點,意味著它不僅在智育方面,更重要的是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形成理想人格、塑造良好個性,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新世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的教育目的。
一、通過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的人物形象影響和感染學生
初中語文課本編排了大量反映祖國壯麗山河、物產豐富的,反映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反映世界各族人民不屈不撓、勇抗外辱的課文。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立足課本,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了解這些作品所處的歷史背景、了解作者的時代背景與寫作風格。
如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民族的楷模,詹天佑、錢學森為祖國和民族創(chuàng)造了奇跡,《生命的意義》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身體殘疾、雙目失明的情況下,還以非凡的毅力堅持寫作的故事,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崇高的道德品質都會影響和激勵著廣大學生。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注意對學生自私自利、逆反、膽怯、意志薄弱等不良心理行為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頑強毅力,凈化學生的心靈,完善學生的人格。
二、教育學生學會自立自強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不僅要培養(yǎng)他們樹立崇高的目標,還要讓他們學會自立自強?,F(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有些家長過分溺愛。無形中使他們產生“唯我獨尊”的狹隘思想,缺乏愛心、同情心,缺少獨立性和自理能力。所以,教師必須教學生學會做人。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后,我讓學生討論“如何看待父愛母愛”,學生在列舉了父愛母愛的種種事實后,充滿感慨:誰言寸草心,難報三春暉!學習了冰心作品《小桔燈》后,小姑娘鎮(zhèn)定、勇敢、樂觀的形象深深印在大家的腦海中。這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寫了一篇文章《我和小姑娘比童年》,讓學生體會到他們現(xiàn)在生活的幸福。通過這樣的教學,我讓學生認識到只有人人都懂得愛的力量,生命才會越來越珍貴,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學生也從中學會珍愛自己、關愛他人,自立自強,學會寬容謙讓,形成刻苦奮斗、熱愛勞動、勇于奉獻的習慣。
三、培養(yǎng)學生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課本知識的傳授,還應與生活接軌,多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課外活動,把理論運用于實踐當中,讓學生親身去感受,去體會,去思考。如組織參加團體語文競賽(辯論賽、知識競答),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課外語文實踐活動(愛護環(huán)境、關愛弱者、關注社會中不良現(xiàn)象或榜樣行為),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開展書信交流活動,拉近同學、父母、老師之間的距離,進行心靈最真實的對話,消除誤解,相互體諒;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擺脫依賴思想。通過上述手段可達到消除學生孤獨、冷漠、依賴、人際交往障礙等不良心理問題,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
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需要一個良好的育人氛圍,需要從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發(fā)掘資源,需要社會到家庭、學校的密切配合,我們都要認識到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人的全面發(fā)展、完美人格的形成才是教育的歸宿。當社會成員之間互相關愛、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尊老愛幼、和睦相處,良好的風氣自然形成時,潤物無聲的教育功效會自然顯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