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日子,梅子在莆田沿海埭頭一所中學實習,常常跟我談起她的學生和她“初為人師”的喜怒哀樂。學生長、學生短,有時生氣、有時高興……看得出來,她愛她的學生,和學生在一起很幸福。前些天,實習生活結束了,她留戀這群農村學生,孩子們也舍不得她。學生紛紛找她簽名、合影,還“很大方”地拿出自己的零花錢,給她買禮物作紀念……梅子跟我說了一件事,讓我很感動。
離校那天,她班上有一位女生,還特意給了她一封信,告訴她“心里的話”。這位女生在梅子離校的前一天晚上寫了這封信。小女生在信中說,她本來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后來因為她爸爸開摩托車撞到人,賠了很多錢。那時她才6歲,需要照顧,父母就在老家打工賺錢,常常早出晚歸。直到她12歲的時候,父母才去了外面打工,幾個月才回來一次?,F(xiàn)在錢是還完了,但還要賺錢蓋房子……
“其實,我并不奢求什么,我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開開心心地生活就好,住多大的房子也比不了幸福的生活,我不想他們那么辛苦。每次看到他們累個半死,我就很愧疚,我想盡快長大,長大后就可以幫忙賺錢,減輕他們的負擔……”
當我聽到她在信中講的這些話,感覺很心疼。我知道,在鄉(xiāng)下,有很多像這位小女生一樣懂事的孩子。雖然才小小年紀,但是生活讓他們年幼的心不再無憂無慮。雖然大人忙于生計,不能給他們更多的關愛,他們卻更快地成長。我仿佛看見一個個可愛的農村娃,他們的樣子很純樸,歷經陽光、海風的皮膚顯得有些黝黑,臉蛋卻紅撲撲的,很可愛,天真無邪的笑臉很燦爛。
梅子和她學生的故事,讓我懷想起我當初在涵江一所學校實習的那段時光,一切還那樣熟悉,那樣溫暖,恍如昨日。那是我唯一一段“從師”的經歷。中文師范專業(yè)畢業(yè)后,我沒有走上講臺。不過“學生一在網上碰到我,還是親切地稱呼我為“劉老師”,讓我受之有愧。雖然教他們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但在我心里,他們永遠是我的第一批學生,也是唯一一批學生。
不久前,我在我的學生小武QQ的空間看到一篇日志《姐幸福了》。姐姐今天出嫁了,替她能找到個好歸宿高興。姐你要開心、要快樂,你出嫁了,接下來這個家就要我扛著,我會好好努力的。從今天開始我不再是個小孩子,我要把我不良的習慣全部改掉,包括壞脾氣……希望從明天開始你看到一個全新的我,不再頹廢,不再是個小男生了。我不小了,希望自己能做到。姐你一定要很幸福哦。
看到學生的這段文字,我深深地感到欣慰,還有心酸。欣慰的是,從前老愛“搗蛋”的小武長大懂事了;心酸的是,他這么小就要開始“扛”起他的家。
當時,調皮的小武坐在教室第一排。就在我的眼皮底下,上課時他還是有很多小動作,一會轉頭找同學聊天、一會兒趁我轉過去寫板書的間隙與同學打鬧,很難安靜聽課。于是,我有時就“體罰”他——讓他站著聽課。但他站也站得東倒西歪,仍趁我不注意的時候,又玩起“狡猾的把戲”……
一晃兩年過去了。上次,小武突然告訴我他不上學了,我感到很吃驚!這是我聽到我的第二位學生輟學的消息。一種莫名的悲哀從我的心底蔓延開來……
那段實習的時光太匆匆,甚至到實習結束時,我還弄不清楚個別學生的姓名,后來我才知道,我們班上有外來工子女。涵江是一個人口流動量大的地方,我想我的學生中間肯定還有不少外來工子女、留守孩子,我卻從沒有多關心一下他們。
大家一定還記得2007年春晚那個打動了全國觀眾的節(jié)目,一群農民工子弟表演的詩朗誦《心里話》:“過去,有人問我們是誰,我們很怕,因為我們是農民的孩子;現(xiàn)在我們卻很驕傲,因為我們的父母為城里的高樓大廈添磚加瓦……雖然我們的教室很昏暗,燈光只有幾瓦,但是我們的學習不比城里的孩子差:城里的孩子比父母,我們比的是志氣。”這就是我們可愛的農村娃!
想起那些鄉(xiāng)下的孩子,我的心不由得感到一陣陣疼痛。他們出生在農村,雖然家境可能不是很好,也無法享受到與城市里的孩子一樣條件優(yōu)越的教育,但他們仍在農村貧瘠的土壤中倔強成長。
我想,不管他們考試是否都取得好成績,其實他們都是好孩子。我只希望他們長得結實,祝福他們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摘自《青春潮·活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