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馬賽馬拉廣袤的大原野上,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其中,有一種大型的食草動物叫角馬。
瓦藍的天穹下,綠草青青,一望無垠。在這里,角馬們一起悠然地吃草、嬉戲,一起抵抗獅子、獵豹等猛獸的進攻。每年的十月,馬賽馬拉就進入了冬天。隨著西伯利亞寒流的來臨,角馬們便要成群結對地開始一年一度的世界上最壯觀的大遷徙,去找尋新的生存環(huán)境。在這里,肯尼亞馬拉河將馬賽馬拉原野一分為二,這條寬不足50米的河流,是角馬們的必經通道,也是一次充滿險惡的天國之渡。
角馬們出發(fā)了,浩浩蕩蕩,氣勢非凡,像出征時走向古戰(zhàn)場的戰(zhàn)士。它們趁著清晨的清涼,從原野上出發(fā),雄渾的馬蹄聲,在大地上奏出蒼勁的鼓點。
當它們來到滔滔遠去的馬拉河邊時,河中兇惡的鱷魚們早已躲藏在水底等候多時了。一些有經驗的角馬,在前頭先躍入河中,為了不成為鱷魚的美食,它們用盡全身的力量,加快了向對岸游行的速度。但是,跟隨在隊伍后面的那些體質差的老、弱、殘角馬,卻無法經受這種生死考驗,暴漲的激流耗盡了它們的體力,它們再也無力向前游行。這時,河里的鱷魚緊隨其后從水底潛到水面露出鋒利的牙齒,殘忍地咬住它們的脖子,使勁地往水里拖,它們只能帶著對岸邊的無限向往,慢慢沉入水中。在每一年的遷徙中,都有大量的角馬葬送在這條無情的河里,清澈的河水中,角馬們用生命浸染出了一片悲壯的紅色。
而這場死亡之旅,對于那些剛出世不久的小角馬,則更是一場巨大的挑戰(zhàn)。
小角馬從娘胎出來,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學會站立和奔跑,因為在它們的不遠處,不時會有獅子、獵豹之類的猛獸,對它們虎視眈眈。小角馬一般出生不到半年,就要跟隨母親和成千上萬的角馬群渡過河流。首次經歷這樣凄慘場面的小角馬,嚇得渾身發(fā)抖,它們望著河面上漂浮著的不計其數的尸體,通常會害怕得趕忙掉頭逃回岸來。第一次離開媽媽的小角馬,回到原野后便失去了方向,不知所措,四處亂竄,常常會一頭扎進獵豹的休息領域。
而到達河岸后的角馬媽媽,發(fā)現自己的孩子居然回到了原地,并受到了猛獸的追擊,它們站立河岸,心急如焚,肝腸寸斷。望著對面的獵豹正在追捕自己的孩子,媽媽們毫不猶豫地再一頭扎進河中,冒死重新游回,與天敵們展開生死之戰(zhàn)。經過一路血與汗的洗禮,生與死的較量,小角馬們安全地回到了媽媽身邊。艷陽下,它們自在地重新尋找新的生存環(huán)境,一路上,小角馬們不時地發(fā)出陣陣清亮的叫聲。
野性終歸沒有母愛的力量大!為了營救自己的孩子,角馬媽媽們向死而行,殞身不恤,令人驚嘆!這種愛,對于一只剛出茅廬的小角馬的靈魂將產生多么高貴的影響啊!在它們明亮的叫聲中,飽含著多少對生命的信心、感激和熱愛……
這是一條危機四伏的死亡之路。然而,母性的愛與責任,卻讓它成為一段絢爛動人的距離!
摘自《課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