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任教的大學(xué)對面就是浩瀚的東海。下課時站在教學(xué)樓的窗口放眼望去,煙波浩淼的大海一直延伸到天的盡頭,天空中鷗鷺點點,海面上漁帆片片,那充滿詩意的天風(fēng)海韻,我感覺并不遜色于一些著名的海灣,而且因為有漁船的停泊和漁民的捕撈似乎更多了一份俗世的親切。
但一些像我這樣眺望大海的人卻頗為惋惜地說,這片大海不如別的海灣漂亮,因為沒有那一大片金色的沙灘,沒有那一棵棵婆娑的棕櫚,沒有漲潮時白浪逐沙灘的生動,沒有敞開胸懷讓游泳者盡情嬉戲的樂趣……我們的海邊是一大片灘涂,黑色的粘稠的一踩下去兩腳就深陷下去的泥巴灘涂。這片灘涂似乎阻隔了我們和大海的親近,讓我們面對大海只能遠看,不能近玩。
這話讓我聽起來有些心疼,為什么有灘涂的大海就不漂亮呢?不,我認為它是最漂亮的!正是因為它擁有這一片廣闊的、綿軟的、黑色的但卻蘊蓄著無限豐富的生命營養(yǎng)的灘涂,這是許多海洋所沒有的!
這片有灘涂的大海緊挨著一個名聞遐邇的村落——蟳埔,蟳埔村擁有同樣名聞遐邇的蟳埔女。但是蟳埔女為世所聞名的常常是她們繁花似錦的簪花圍發(fā)飾和青色大襟衫、黑色大筒褲服飾,這些奇特的裝扮使她們在海邊捕撈或在集市賣魚時像一道道美麗的風(fēng)景,謀殺了多少攝影家的菲林,也掠奪了多少作家的文字。但是卻很少人注意到,正是這一片“不美麗”的灘涂塑造了這一群美麗的女子,也塑造了她們美麗的家園和她們背后的美麗的城市!
是的,正是這片肥沃的灘涂,養(yǎng)育了泉州灣晉江出??诒卑兜南y埔村民眾,也養(yǎng)育了泉州市區(qū)的居民。蟳埔地處江海交匯之處,蟳埔人有史的400多年來,世世代代以海為生,漁業(yè)捕撈和灘涂養(yǎng)殖是他們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也是他們的安身立命所在。特別是灘涂養(yǎng)殖,更是他們主要的經(jīng)濟糧倉。東海的灘涂是海邊潮間帶形成的一片黑色淤泥濕地。因為江海之口是咸淡水交匯處,灘涂中微生物十分豐富,所以蟳埔人利用灘涂養(yǎng)殖了各種貝類(如貽貝、扇貝、蛤、牡蠣、泥蚶、縊蟶等)、海藻(如海帶、紫菜等)和螃蟹。有的蟳埔人還把灘涂改造成潮差式、半封閉式或封閉式的魚塭(亦稱魚港),養(yǎng)殖了經(jīng)濟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都很高的魚類(如鯔魚、梭魚、鯛魚、石斑魚、鯧魚、鰻魚、遮目魚、非洲鯽魚等)和對蝦。每天,當男人們“清早船兒去撒網(wǎng),晚上回來魚滿艙”時,蟳埔女也在潮落時扎上頭巾,穿上筒高及膝的雨靴,戴上塑膠袖套去灘涂養(yǎng)殖或采擷捕撈蛤蠣魚蝦。這片營養(yǎng)豐富的灘涂在蟳埔女的勞作中孕育了肥美的牡蠣、縊蟶、螃蟹和魚蝦,這些都是泉州人最愛吃的美味啊!當雨靴上還粘著黑泥的蟳埔女一大早就騎著摩托車用塑料桶或浴盆把新鮮而肥美的海鮮送到市區(qū)的菜市場,讓買菜的市民挑得眉開眼笑時,她們也喜笑顏開地收獲了生活的富足和快樂。
我一直在想,如果沒有這一片灘涂,還有蟳埔村的發(fā)展和富裕嗎?還有蟳埔女的滿足和快樂嗎?還有我們?nèi)萑诉@么方便而現(xiàn)成的口福嗎?
距離產(chǎn)生美,越近的風(fēng)景卻往往被人們所忽略。雖然我?guī)状温愤^蟳埔村口的龍眼樹和蚵殼厝走向?qū)W校大門時總是不由自主地回頭凝望,對那個神奇的村落充滿了好奇和想象,但慚愧的是我居然一次也沒有走進過,總覺得風(fēng)景就近在咫尺,反正有的是機會,但實際上我已經(jīng)錯過了許多美麗。
那一天中午,當外地幾位作家來到這里時,不想再錯過的我陪他們頂著火熱的太陽走進了這個神往已久的美麗村子。村子里靜悄悄的,水泥村道非常干凈,幾條狗或伸著舌頭在屋前憩息,或枕著大地在打盹。村里幾乎不見男人,我想也許出海打魚去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同樣名聞遐邇的蚵殼厝。蚵殼厝是蟳埔村的獨特風(fēng)景,這些房屋的造型和其他閩南古民居并無二樣,奇特的是它們獨一無二的牡蠣殼裝飾。除了背面,屋子的其他三個立面都是用很大個的銀白色牡蠣殼砌成的。聽說這種碩大的牡蠣殼來自于海外。宋元時期,這里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古刺桐港的一部分,泉州遠航船隊從這里揚帆出海,把絲綢、糖、茶葉、瓷器、布匹、桐油等運往世界各地去貿(mào)易,回來時雖然也帶回鉆石、瑪瑙、玳瑁、香料、玻璃工藝品等異域手工制品,但由于擔心貨物太輕遇浪容易顛覆,船員就順便撿了許多南海群島、印度洋、波斯灣等當?shù)貋G棄的牡蠣殼來壓船。沒想到回來卸下后,這些堆在房前屋后的碩大牡蠣殼就被聰明的當?shù)卮迕褡儚U為寶,用來建造這種冬暖夏涼的蚵殼厝。如今,這些奇特的蚵殼厝不僅見證了當年“海絲之路”的輝煌,也成了蟳埔村一道道亮麗的風(fēng)景。你看那排列有序、凹凸有致如魚鱗般的銀白色牡蠣殼立面配上墻頭、墻棱的紅磚和門框、墻基的灰石,再加上垂在墻頭綴著紫紅色花瓣的綠色三角梅,色彩鮮明而高雅,使蚵殼厝看起來就像一座座美輪美奐的雕塑藝術(shù)作品,而擁有這一座座藝術(shù)品的村子則像一個巨大的露天藝術(shù)館。我一直在想,是哪一個藝術(shù)家,具有這么富有創(chuàng)意的美學(xué)眼光,用這么質(zhì)樸的材料把他們的家園裝點得如此如詩如畫,如夢如幻?
在幾棵樹干粗壯、枝繁葉茂的龍眼樹下,幾個蟳埔阿姨正在一只大筐子上開牡蠣,她們用一把刀子撬開牡蠣殼,掏出肥軟的牡蠣肉放在一個盆里,把牡蠣殼丟在另一只筐里。她們做得很專注,來往的客人并沒有影響手中的工作,也許她們想趕在下午時把開好的牡蠣挑到集市上去賣個好價錢。我看她們雖然人到中年,而且就在家門口勞動,但頭上依然盤著發(fā)髻,團著花圍,插著骨簪?;▏隙嗍茄┌椎挠裉m花、梔子花、茉莉花和雞蛋花,香噴噴的,配上幾支艷麗的絹花,素雅而動人。聽說村里有幾個年輕女子很漂亮,常常成為許多雜志或廣告牌的形象代言人??墒俏乙姴坏剿齻?,估計是到灘涂上干活去了,想一想也是,大白天怎么能見到以勤快著稱的年輕蟳埔女呢?但我能想象得出,在那一片黑色的灘涂之上,有一群喜歡戴花的年輕蟳埔女扭著她們?nèi)崧难?,輕盈地在淤泥中上上下下地勞作,遠遠望去,就像一只只美麗的白鷺在海面上翩飛起舞……
每當我吃到味道鮮美的牡蠣煎、炒花蟹、椒鹽縊蟶、清蒸扇貝、白灼蝦等等讓你垂涎欲滴的泉州名菜,我就想到東海邊的那一片灘涂,以及灘涂上那一群美麗的白鷺。我一直執(zhí)拗地認為,正是因了那一片灘涂,我們學(xué)校對面的這一片大海才尤其的漂亮。
責任編輯 賈秀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