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個多世紀之前克拉倫斯·庫克·利特爾開始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老鼠遺傳實驗以來,老鼠便再未摘掉醫(yī)學研究動物模型的帽子。除了老鼠,還有其他一些動物也是醫(yī)學實驗室里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擁有某些與人類相似的生物學特征,可作為人類的實驗室“替身”,而且將其作為實驗對象也不會遭到社會的道德譴責。
1 果蠅
黑腹果蠅壽命很短,從出生、發(fā)育成熟、繁育下一代到死亡只經(jīng)歷一個很短的過程。黑腹果蠅體內含有顯帶染色體,有助于研究人員確定染色體內含有的DNA以及在顯微鏡下觀察遺傳密碼。此外,黑腹果蠅的大腦比較簡單,與老鼠或者猴子相比,研究人員可以采取一種不太復雜的方式了解藥物成癮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
2 蛾
用老鼠作為實驗對象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成本過高,而采用更多的蛾以及其他昆蟲作為實驗對象,可將所需要的實驗室老鼠數(shù)量減少80%,大大降低實驗費用。人類和昆蟲擁有相似的免疫系統(tǒng),某些方面的相似程度高達90%。
3 青蛙
1771年,意大利解剖學家路易吉·加爾瓦尼對一只死青蛙的肌肉進行電擊并觀察到抽搐現(xiàn)象,雖然他在細節(jié)上的解釋是錯誤的,但卻最終引領研冤人員發(fā)現(xiàn)了生物電。1952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布里格斯和托馬斯·金利用青蛙首次實現(xiàn)細胞核移植。時至今日,青蛙仍舊是一個受研究人員歡迎的實驗對象,尤其是在生殖研究領域,因為研究人員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果凍狀受精卵內正在發(fā)育的胚胎。
4 裸鼴鼠
裸鼴鼠的壽命最長可達到30年,看來似乎不是一個理想的實驗動物。但由于沒有神經(jīng)傳遞素(也被稱為P物質),即使將檸檬汁灑到傷口上,它們也不會有任何感覺。此外,它們的大腦最長可在近半個小時內經(jīng)受住缺氧考驗。最令人感到吃驚的是,它們永遠不會患上癌癥。如此奇特的裸鼴鼠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科學家的寵兒。
5 草原田鼠與草地田鼠
老鼠堪稱醫(yī)學研究領域最重要的實驗動物,但在選擇老鼠的時候,也要根據(jù)需要而定。如果要進行社會化行為研究,像草原田鼠這樣社會化程度較高的老鼠就是理想的選擇。草原田鼠會在長時間內遵循“一夫一妻制”。相比之下,它們的近親草地田鼠則是一群“亂交者”,成功交配之后會繼續(xù)“獵艷”。草原田鼠和草地田鼠生性的這種天壤之別可幫助科學家研究兩種血緣關系較近的動物為何表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交配行為。研究人員最終希望這會為了解人類采取一夫一妻制以及一夫一妻制失靈的根源提供證據(jù)。
6 兔子
動物眼刺激實驗于20世紀40年代興起,在動物身上測試可能對人類眼部或者皮膚造成損害的產品,在測試過程中對發(fā)炎、疼痛或者過敏反應進行測量。在這種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最多的就是兔子。然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對這種測試的有效性提出質疑。鑒于兔子眼睛與人眼的差異,這種測試可能并不像預想中的那么有用。
7 畢爾格獵犬
雖然性情暴躁,但由于很少患遺傳性疾病,畢爾格獵犬成為備受推崇的寵物,除此之外,它們也是理想的實驗動物。很多醫(yī)藥品和食品添加劑均在這種獵犬身上進行測試,以作為人體測試的前奏。在犬類實驗動物中,畢爾格獵犬占到近97%。不過由于受到很多人的抗議,犬類在所有實驗動物中所占比例已大大降低。
8 豬
豬一向是進行器官研究的最理想的實驗動物之一。它們的器官體積與人類較為接近,繁殖速度超過人類的近親猿類,所引起的倫理爭議也少?,F(xiàn)在,研究人員已經(jīng)了解如何培育豬的干細胞,但將豬的器官移植到人類體內仍面臨一個巨大障礙,即器官的超急性排斥反應。此外,研究人員也對豬的逆轉錄酶病毒進入人體感到擔憂。
9 猴子
由于猴子的生物學過程與人類非常接近,生命周期比猿類短并且更易進行控制,目前猴子仍活躍在各種研究領域。據(jù)對美國動物實驗情況進行的一次普查,發(fā)現(xiàn)猴子——尤其是恒河猴在非人類靈長類實驗動物中占絕大多數(shù)。(文章代碼:1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