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段時間大熱的電視劇《仙劍奇?zhèn)b傳3》中,“輪回”作為貫穿全劇的主題,一直為各位影迷津津樂道。由胡歌扮演的當鋪小伙計景天,前世是姜國的太子龍陽,而龍陽的前世又是天界神將飛蓬,在這三生三世中,景天分別遇見了不同的女子,生發(fā)了3個令人柔腸百結的親情愛情故事,到最后終于各自得償所愿,圓滿結局。除了景天之外,劇中其他角色也各有自己的輪回之路,尤其是紫萱對徐長卿三生三世的愛戀故事最讓人動容,可見對于永恒之愛的追求一直是我們古老而長青的夢想。
佛教中的“六道輪回”
“輪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中國,“輪回”的說法最初起源于佛教,佛教認為,世間眾生都在六道中輪回,這六道分別是天道、修羅道、人間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地獄道”可被細分為八大熱地獄、八大寒地獄、近邊地獄及孤獨地獄四大部分,地獄道中的眾生受著各種難以形容的折磨,六道之中痛苦最深?!梆I鬼道”的痛苦比地獄道略少,但比畜牲道多,餓鬼大多在黑暗中流連,承受著饑渴不堪的痛苦,不太可能在人間的城市中出現(xiàn),在曠野中,人們有時晚上會見到火球或火光,這就是在黑暗中流連的餓鬼口中噴出的火焰?!靶笊馈钡谋娚怯廾翢o智的動物,或在野外漂泊,長期忍受風霜饑渴之苦,或被人類畜養(yǎng),被使喚、鞭打、宰殺等,苦不堪言。投生“人道”的痛苦,主要可被歸納為四苦,即生、老、病、死?!靶蘖_道”的修羅二字,即“阿修羅”的簡稱,意譯為不端正,他們與天界眾生相去不遠,卻因有妒恨爭斗的習性而不能得到快樂?!疤斓馈笔欠e累了善行福報的眾生所居住的境界,里面沒有“人道”的痛苦,但是福報總有享完的時候,到了那時仍然要經(jīng)歷其他道的輪回。一切按著因緣業(yè)力不停地運轉,輪回永遠不會終止。
為了更好地闡述六道輪回的理論,佛教還用一種圖畫來表現(xiàn)這一系列情形,叫做“六道輪回圖”,在西藏寺廟的墻壁上經(jīng)??梢钥吹竭@種圖畫,描述著眾生生死輪回、受苦及脫苦的道路。
關于輪回的民間傳說
中國作為一個深受佛教文化影響的國家,對輪回之說并不陌生。相傳,人死以后會來到陰間,黃泉路上有一座奈何橋,孟婆端著一碗湯等待著每個過橋的人,只要喝下了這碗孟婆湯,我們就會忘記前世的一切恩怨情仇,了無牽掛地進入下一世輪回。所有渡過奈何橋的人都要喝這碗湯,但一些對塵世有所留戀的人卻寧愿變成孤魂野鬼,也不愿意喝下孟婆湯。
史上流傳下來的關于轉世的離奇故事不勝枚舉,其中一個發(fā)生在北宋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黃庭堅身上,并為《修水縣志》所記載下來。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江西省修水縣人。黃山谷得中進士之后,被朝廷任命為蕪湖的知州,就任時年僅26歲。他曾接連兩天夢到一位老婆婆在香案上供奉芹菜面,而自己端起碗來就吃。醒來嘴里居然還有芹香。順著夢中的道路,山谷果然找到那位夢中所見的老婆婆,老婆婆說每年到女兒的忌日,她就為女兒準備愛吃的芹菜面,而老婆婆的女兒已經(jīng)死去26年,正合山谷的年齡。在這位素未謀面的女子的閨房里,山谷甚至還憑著記憶找到了早已不知所蹤的書柜鑰匙,打開書柜,發(fā)現(xiàn)書中的文章竟與自己在科考中所寫的文章一字不差。山谷于是把自己的前世之母奉養(yǎng)終身,并在州衙后園“滴翠軒”亭中的石碑刻像上題詞:似僧有法,似俗脫塵,做夢中夢,悟身外身。
除了這樣有文字記載的故事之外,還有很多在民間口頭流傳的故事,無不描述著死后所見,鬼神指引,前世親人相認之種種情形,若由家中年長的老人口中講述出來,往往更添幾分神奇驚悚。
現(xiàn)代人對轉世的理解
輪回觀念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時至今日,我們?nèi)匀豢梢月牭胶芏鄰妮喕刂f衍生而來的口頭語,例如人們用“下輩子做牛做馬來報答你”表達深刻歉意,用“緣定三生,永結同心”表達愛情誓言,甚至用“兒女是父母上輩子欠下的債”來形容親子關系,可見佛教文化浸潤民間甚深。但說到輪回本身,已經(jīng)鮮少有人再堅信不疑了,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發(fā)揚光大,使人們逐漸疏遠了無法在實驗室里得到驗證的理論,大部分人認為這是一種迷信思想,年輕人更愿意抱著人生短暫的心態(tài),積極爭取并充分享受這一世生活。
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則認為,輪回理論的存在有其合理之處。在法制體系尚未完善的古代社會,法律對人的約束力不像今天這樣強大,而輪回之說所創(chuàng)造的因果報應理論,形成了一種無形的思想約束,彌補了法制方面的不足。佛教通過描述地獄道的種種苦難和天道的逍遙自在,奉勸人們在世時不要作惡,行善積德。另一方面,統(tǒng)治階級也常以此奴化平民百姓,壓迫他們的反抗意識,使他們安于宿命,接受應得的磨難??陀^來說,這在以前確實曾對社會的安定起到一些作用,今天,人們在做出危害他人的舉動之前,最先想到的恐怕是法律的制裁,而非下一世將遭受的業(yè)報,遭到不公平對待時,也不再甘于認命,而是積極維護自己的權益,改善自己的困難處境。輪回之說似乎已漸漸失去用武之地。
在科學界,雖然主流科學對于“輪回說”并不支持,卻也不是眾口一致地否認。出身耶魯大學的醫(yī)學博士布萊恩·魏斯,曾擔任耶魯大學精神科主治醫(yī)師、邁阿密大學精神藥物研究部主任,這位受過嚴格科學訓練的醫(yī)師,竟然以一本心力之作嚴肅地提出人類有輪回的說法。布萊恩博士于1980年接待了一位受焦慮和恐懼困擾的女病人凱瑟琳,在對她使用催眠療法的過程中竟觸發(fā)了她離奇的記憶。凱瑟琳在催眠中述說了自己的種種前生,包括石器時代的穴居野人、古埃及時代的女奴、西班牙殖民王朝的妓女、18世紀殖民地的居民,各種細節(jié)都非常生動。經(jīng)過對這位病人長期而嚴謹?shù)难芯?,布萊恩博士花了4年的時間,寫下了《前世今生》這本書,由于書中所形容的情形和中國傳統(tǒng)宗教中的轉世之說非常相似,中文譯本甫一出版,就成為備受宗教和媒體爭議的話題。
爭議并非壞事,相反,有爭議意味著持不同觀點的人群都享有平等的發(fā)言權,并且樂于探索和思考。這個話題還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因為人類對生命的探索和思考永不止步。(文章代碼:1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