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關于文學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對話

        2010-12-31 00:00:00鄧曉芒
        山花 2010年7期


          殘雪(作家):你在《黃與藍的交響》中關于情感交流的定義是——審美是由于人類情感交流的需要而產生,審美就是人類情感交流的活動。是從康德那里來的吧?說人欣賞藝術是為了情感的交流,我覺得不夠,人有情感交流的需要,那只是一個初級層次。我認為還不光只是情感交流,我又想要講那個認識論,那個沖動,糾纏在一起,它要用情感的形式來表述他的那個宇宙,那個世界。用時間的形式。如果光是為了交流,那交流了以后就可以了,就滿足了。
          鄧曉芒(哲學家):交流之后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們意識到人類是一體的,我們有一個共同的世界,如果缺乏這個交流的話,你這個世界是立不起來的,各是各。
          殘雪:我覺得康德的這一層還只是基礎的,對我要搞的這個所謂美學、藝術發(fā)生學來說還只是基礎,還有另外的目的。
          曉芒:要追根索源,那就是自我意識。
          殘雪:要建立起來的話,要建立起,還是要以情感的形式來認識世界,要以情感的形式來表述世界,這是最高的目的,而且要建立這種認識論。但是你在《黃與藍的交響》里面,把它限制在那個層次了。
          曉芒:限定在中間,不是限制在這個層次,它肯定有各方面的功能。
          殘雪:你說那個功能,就是我講的認識論的功能,你說那就是哲學的范疇了。我覺得不是那樣的,你意思好像是那樣。
          曉芒:是哲學的范疇,科學的范疇。
          殘雪:我講美學就是藝術活動規(guī)律,也屬于認識論的范疇。
          曉芒:科學也有認識啊!科學認識跟你講的藝術的認識區(qū)別在哪里呢?別人就會問。你這還沒有給藝術,給審美下定義。
          殘雪:這是一種特殊的認識論。不光只是交流,要用這個東西來表述,它形成的……
          曉芒:交流肯定就表述了嘛。
          殘雪:不,不完全是那樣,交流了只是好像滿足了。
          曉芒:因為他的交流是在自我意識的前提之下的交流,所以交流肯定就已經認識了,已經交流認識,這是沒有問題的,因為自我意識就是認識,自我認識。情感本身就是一種自我認識的方式,人的一切活動都是認識,都是自我認識的方式,情感是其中之一。在更深層次之下當然可以講是認識論。但是你在它這個層次上就不能講,因為你要跟其它的專門只是以認識對象為目的的科學知識區(qū)別開來。藝術家一定要跟科學家區(qū)別開來。
          殘雪:只是領域不同,認識機制不同而已,為什么不能是認識論?
          曉芒:在最終層次上是認識論的,都是認識論的,但是在第二個層次上面,比較狹窄的層次上面就要形成區(qū)別,這是作為認識的認識,我這里是作為情感交流的認識,要有區(qū)分。
          殘雪:是的,它還是認識,作為情感交流的認識,情感的活動的認識。對于藝術家來說,交流是手段,對讀者也一樣。建立世界觀才是目的。不管他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他的作品也在這樣說話。正因為這個隱性的目的在起作用,藝術家的活動才會不斷持續(xù)。
          曉芒:最基本的層次就是大家都是認識,都是自我意識,然后自我意識,自我認識有不同的方式,一個是科學的方式,科學的方式作為一種認識,是對對象的認識。自我意識當然也是對對象的認識,但是專門對外在的物理對象,宇宙的認識,這就是科學。藝術的認識是通過情感交流,是對自我的認識??茖W也是對自我的認識,但是它首先是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以前搞美學的人,吃認識論美學的虧太大了,動不動就是反映現實,寫本質,然后就是用這種認識來為什么什么服務。如果它是一種知識,當然可以拿來做工具、為什么服務了,可以用來揭露什么,描寫什么,控訴什么。所以我就要強調文學藝術不是什么認識,而是一種情感表現和傳達,這樣堅守文藝本身的特殊性和獨立性。當然也不否認有認識作用,但那種作用要么是前提,要么是后果,而不是文藝本身。如果你了解美學界和文藝理論界的這種背景,就知道我為什么對籠統地講認識論美學不抱認同了。藝術是對精神領域的認識,它也是認識,但是它首先是著眼于主觀世界,不是著眼客觀世界。它也可以成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但是它一定首先是在主觀世界的立場上面,這是兩個不同的層次,你要講最終都是認識,我同意。但是你要在認識里面區(qū)分出各種不同的認識,科學,藝術,和道德。
          殘雪:可能是并列的?精神和物質不就是并列的嗎?交織在里面的。那個是更加物質性的。
          曉芒:可以是并列的。
          殘雪:科學更加物質性嘛。
          曉芒:它是涉及到物質性,但是科學本身并不是物質性的,如果是物質性的它就是技術??茖W和技術不同,不能把它混為一談,它是把物質當作精神來認識,這就是科學,這就叫科學精神??茖W精神和科學技術……
          殘雪:那么你的提法得作些改動,你說不能作為認識,你那個立足點,那個認識就是科學的認識。
          曉芒:一般講認識當然就是講科學認識,所以我講藝術不是認識,就是講藝術不是科學。但不意味著藝術中沒有自我意識。因為我那里面的自我意識。我沒有把它作認識來解釋,說它是最基本的認識,沒有肯定這一點。
          殘雪:還是認識。
          曉芒:你要講是認識的話,你就要有一個解釋,因為一般講認識就是主客對立,主觀符合于客觀。
          殘雪:你可以把它客觀化。自然通過藝術家的主觀審美活動認識它自己。藝術創(chuàng)造也有它非??陀^的一面。寫作時能感到自己是在代自然說話,有那種客觀的感覺。所以我們這種寫作有人稱之為“自動寫作”。那就是指它的客觀性。所有的高層次藝術都是客觀性很強的。從內部來說呢,就是藝術家把自己分裂成判斷力和生命力,這個邏各斯起一個客觀性的作用。所以自動寫作也是在我分析出來的那個機制的控制下的寫作。
          曉芒:層次不同。就是這個努斯和邏各斯不斷糾纏,在每個層次上面,我們都要把它劃清楚,劃清楚以后,它又回到它原來的結構,但是它的層次已經不同了,是在更高的層次上,那是可以講的。
          殘雪:因為你那里面有那些話,不是認識論。
          曉芒:那是要把它與科學區(qū)別開來,一般講認識論就是要講科學,認識論是科學的哲學基礎。
          殘雪:美學不是認識論?
          曉芒:美學認識論搞不下去了,在科學的基礎之上來講美學,已經搞不下去了。美國人最喜歡講:作為美學的科學,走向科學的美學,阿恩海姆、托馬斯·門羅他們就是搞這種東西,結果搞不下去了,又是生理學,又是心理學,這個心理學,那個心理學,什么實驗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
          殘雪:我一直想搞的就是這個:美學的認識論,審美活動的認識論。
          曉芒:但是你的科學的美學和他們的科學美學完全不同。他們完全是技術性的,實驗心理學是搞統計。除了生理學和心理學以外,還有社會科學,歷史科學,以前的美學認識論更多地建立在社會歷史科學上,搞成一種意識形態(tài)。這就是現實主義文藝,它必然成為“批判現實主義”,最后成為革命戰(zhàn)斗的旗幟,這和你的文學觀是完全不同的。你為什么瞧不起現實主義,現實主義也是搞科學認識的,反映現實生活。一現在如果有人說你也是現實主義的,你不會反感吧?
          殘雪:我就是想搞這種純精神的東西,精神自身的規(guī)律,自身的結構。它的活動方式……
          曉芒:但不是什么可以從外圍對它加以規(guī)定的,你從外圍規(guī)定不了,你就算是弗洛伊德,夠外圍的了,夠規(guī)定的了,他治好了病,他也規(guī)定不了。
          殘雪:國內很多人講,真正的讀者,就是在外圍的,只有在外圍才能搞評論。真正的讀者都是不看作品的嗎?這種現代藝術你不投入進去,只看一些表層,在外層……
          曉芒:現在文學評論的絕癥就是大家都在外面講,什么社會功利,善惡啊,什么階級,時代啊,社會條件啊,作家的社會責任啊,經濟政治啊,敘述策略啊,這些都是從外圍來,有的不過講得更加貼近一點,弗洛伊德的精神病啊,精神病就是一種生理的東西嘛。
          殘雪:根本沒有講中,都錯了。
          曉芒:弗洛伊德的心理學變成生理學了,可以治病。
          殘雪:從外圍搞是現實主義千年一貫制的搞法。
          曉芒:弗洛伊德是典型的科學主義,想把科學主義延伸到心理,延伸到人的精神世界,他也部分的成功了?,F實主義也是一種科學主義,是一種外圍的認識論。你一定要把它和你講的認識論區(qū)別開來。
          殘雪:所以我所謂的認識論就是這種虛的東西。虛的東西,卡爾維諾講是“輕的東西”。精神自身的結構和自身的規(guī)律。從情感中發(fā)展出來的一維認識論。在這方面可能就和哲學差不多了。我想搞這樣的認識論,不是那種哲學的,哲學它是有結構的,有物質性的東西,比較重的,抽象的。我這是無形的、抓不住的、輕的東西。可不可以講是時間和空間的區(qū)別呢?文學藝術趨向于時間,哲學趨向于空間、結構。結構就是空間吧?
          曉芒:看是在哪個層次上,因為時間空間,從西方的眼光來看,空間是外部世界,時間是內部世界。在外部世界里面,是沒有時間的,黑格爾的自然哲學就是沒有時間的,他認為時間只有仃了史才有,自然界之所以時間空間都有,是因為你川人的眼睛去看的,它就有了時間,不用人的眼睛看它就只有空間,這是什么意思呢?一句老話:太陽底下沒有新東西,時間是新東西,常新,日日新,每天都是新的。
          殘雪:我覺得自然界也是可能的時間,初級的時間。一級一級上來發(fā)展到人的時間。像卡爾維諾描寫的千年巖石上長出一只手這樣的畫面,就是這種世界觀。
          曉芒:是的,太陽每天都是新的,這就是時間,如果有一個時間不斷的延續(xù),里面沒有任何新東西,都是重復,都是循環(huán),甚至于不動,靜止,那時間有等于沒有,沒有時間。我們之所以能夠區(qū)分時間,是因為太陽在這里旋轉,今天跟明天不一樣,我們把它記下來了,有刻度,這是人工的作為,然后我們把它記下來。如果沒有人把它刻下來,記下來,日月,星球旋轉,它就在旋轉,一萬年一億年都是在旋轉,那還是沒有時間,沒有新東西。而人的精神是最有新東西的,就是說,人生下來就不可能回去,不能夠循環(huán),生老病死這是一個過程。精神能夠這樣,你以前受過什么刺激,它永遠留在你的精神里面,為后面精神的發(fā)展做鋪墊。精神今天跟昨天不同,你每天都是在經歷,你有記憶,在記憶中時間有了進展,有了新的創(chuàng)造性的增添,這就是時間。如果你每次都有忘記了過去,“一切向前看”,表面上是著眼于運動發(fā)展,其實又會重蹈覆轍,又來一次循環(huán)。人的特點跟萬物不同的地方就在這里,萬物基本上是循環(huán),哪怕人看上去宇宙爆炸,星系滅亡啊,怎么怎么樣,原子和分子還是那一堆,它在那里是相同的,只是變換它的組合和方式而已,所以它頂多只有循環(huán)。而沒有時間之流,時間箭頭,時間的發(fā)展。所以黑格爾講,只有進入了人類社會,才有了時間,就是說,時間并不是一個單調的延續(xù)。等于說,中國的歷史有五千年,其實五千年可以壓縮為一點,中國沒有歷史,因為它沒有一種新的東西出來,一切都是周而復始,或者講,中國整個歷史可以壓縮為一個王朝,一個王朝就像一個人,新生兒,然后長大了,然后老了,死了。它就是這個循環(huán)的時間。但是這不是時間,因為它不接受教訓,第二個王朝來了又是個循環(huán)。豬都教變了,人更應該教變了,下一個循環(huán)它就應該跳出這個循環(huán),要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制度創(chuàng)新,這就有了時間。所以黑格爾講東方是沒有時間的。雖然中國人又最講時間,易經里就講時間,王夫之也有“日新”的思想,但是中國人講時間是循環(huán),四時交替,春夏秋冬,太陽運行,今日一周,明日又一周,這樣一種循環(huán)。這種循環(huán)不是真正的時間,是用時間裝飾起來的空間,空間就是“天下”,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的結構是不變的,天不變道亦不變,只有天下的“事”是循環(huán)的。
          殘雪:就是不動的和動的,藝術就是那種動的。藝術確實是時間。
          曉芒:今天要跟昨天不同,藝術不能循環(huán)。所以藝術才是真正的時間。
          殘雪:那個不動的東西是不是空間呢?我想。哲學傾向于空間,藝術機制里,不動的是邏各斯,邏各斯不動,只有那邊的那個東西動,就是哲學的觀照不動,動的是努斯,精神運動。
          曉芒:那個不動的東西不是傾向于什么的問題,是基于什么的問題。哲學家基于空間,最早的哲學在古希臘就是仰望天空,望天,就產生了哲學。
          殘雪:確實是這樣的。
          曉芒:藝術家不望天,他望自己,他埋頭搞自己的事。哲學家要望天。
          殘雪:所謂時空,空就是這個邏各斯,時就是那個不斷變化的時間,怪不得所有的藝術家都講他們是時間,這些大藝術家都講自己是時間。
          曉芒:哲學家雖然是望天,但是在他的發(fā)展過程中也有了一些傾向于藝術的哲學家,比如講赫拉特利克,就是他講的,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你不要看它周行不殆,太陽每天都升起來,每天都是新的,今天這個太陽跟昨天不同。還講“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他就有時間意識了。海德格爾講“存在與時間”,他是哲學家,但是已經有了藝術家的氣質了,
          殘雪:追求到最后就是那種東西了,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邏各斯,空間。每次當你達到那個極境的時候就是一種那樣的空間感。
          曉芒:但是要從時間去搞,要通過時間去搞,要每天常新,每天起來都是新的,以前的都算了,以前的都搞過了,現在我們要搞和以前完全不同的。但是你要搞和以前完全不同的首先要有個條件,就是前面的都記得,你才不會重復。但光是講時間呢,還有點不夠,因為時間它本身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要有新的東西才是時間,但是創(chuàng)造性不光是對藝術是創(chuàng)造性,人的實踐,道德,甚至于包括科學,都有創(chuàng)造性在里頭。你光是用時間空間呢,似乎還不足以區(qū)分藝術,藝術當然是作用于時間,但是還有歷史,什么叫歷史?歷史就是時間,
          殘雪:歷史就是精神史。
          曉芒:精神史,自由,什么叫自由?自由就是在時間中不僵化,能夠有新東西出來,這就叫自由,所以自由意志以及通過自由意志所創(chuàng)造的歷史,還有道德,還有正義,這些東西都是在時間中實現出來的,還是要以情感來區(qū)分藝術和其他東西。
          殘雷:要以情感的方式來認識世界和表達世界的沖動,還是認識論。從古時候,猿人就有這個沖動。要以情感的方式來認識世界。
          曉芒:他們不自覺。有了自我意識以后,想以各種方式在人的各方面,知,情,意方面,來把握自己,同時也把握客觀世界。自我意識本身就是自己和對象、和客觀世界之間的一種對立統一關系。
          殘雪:康德講到情感交流時可能沒有再上升了,黑格爾可能更加不要上升了。
          曉芒:沒有上升,黑格爾就是在低級的層次上面,把美學當作認識論,把藝術當作認識論。以感性的方式來顯現理念,來認識理念。宗教高級一點,是以表象的方式來顯現理念,哲學最高,是以概念的方式來顯現理念,所以你講藝術是認識,你必須把認識從科學的獨占底下擺脫出來,認識不僅僅是科學的。
          殘雪:把它劃出來之后,然后再放到邏各斯里面去,合起來講,就不是低級的了,就是最高級的。古人沒有完成,康德也沒有完成,黑格爾又把它搞成那樣子,所以后來的人就更加亂套了。那個時候可能也沒有要完成的要求。
          曉芒:沒有。當時他們關心的是存在的問題,形而上學,形而上學如何可能,康德推出兩種形而上學,一種是自然科學的形而上學,一種是道德形而上學,但是美學他認為不是形而上學,它是這兩種形而上學之間的橋梁,它雖然也有自己獨立領域了……
          殘雪:它只是個橋梁,因為只是溝通,它不是自己有追求有目的的東西。
          曉芒:只是橋梁。更談不上跟自然科學形而上學和道德形而上學并列。
          殘雪:精神的這一維的認識長期以來沒有得到發(fā)展。布魯諾·舒爾茨把它叫做“多余的,節(jié)外生枝的時間”,多余的時間,分岔的時間,節(jié)外生枝的時間,“遲到的季節(jié)”,他把這個與氣候,與季節(jié)講HHgiwBa30hBcOL5ZRz8O+Q==成一個東西。遲到的季節(jié),等于講,秋天,我有兩個秋天,一個是外面的平常的,還有另外一個秋天。他意識到了這一維,但是他在揭示這一維的機制方面一點辦法都沒有,完全是有神論,一籌莫展。他的最著名的小說叫《沙漏標志下的療養(yǎng)院》,沙漏就是時間,時間懸在上面,下面是療養(yǎng)院,療養(yǎng)院是住瘋子的地方,這些瘋子如何樣體驗沙漏下的時間?他那個東西很清晰,但他沒有認識到,最后還是把它歸結為夢和神秘,夢的共和國。神秘的星空。他們最喜歡提的是星象。觀星象。他的有的作品沒有我的好,差一個等級,當然時代也不同,那個時代自我意識還差一點。
          曉芒:西方文化傳到中國來,從五四以來,中國人一個最直接的反應就是要用藝術來取代西方的宗教,蔡元培就講,以美育代宗教。王國維也是的,為藝術而藝術,為藝術的藝術就是為人生的藝術。以前他們那個時候有爭論,為藝術而藝術,還是為人生而藝術?王國維就立足于為藝術而藝術,他說為藝術而藝術就是為人生。真正的人生就是一個藝術的人生,所以王國維解讀叔本華就是,叔本華有這種傾向,就是說,意志的痛苦,只有通過藝術才能得到解脫。但是在叔本華那里這種解脫只是暫時的,解脫以后你又有意志,又會陷入痛苦,所以最終的解脫還是要靠上帝。王國維他自己解釋叔本華,就把上帝撇開了,就是講叔本華講得很好,藝術是拯救人生痛苦的,意志就是欲望,人生欲望太多了就陷入痛苦,這也要那也要,只有藝術能使人超脫,藝術是解決意志痛苦的靈丹妙藥。所以中國的這些思想家在融合中西的時候幾乎都是這樣做的,就是藝術在西方基本上是個橋梁,真善美,美是在中間的,而中國呢是一個統領,就是把善和真都統一在美之下,有這個傾向。
          殘雪:為藝術而藝術我提過好幾次了,現在作家里只有殘雪:還是要為藝術而藝術。
          曉芒:你要補充一下,為藝術而藝術就是為人生而藝術,因為人生就是藝術的。
          殘雪:叔本華為什么硬要推出這個神呢?不能夠再往前去了。
          曉芒:因為他的體系是有原罪感的。
          殘雪:他是要把這個痛苦解決?
          曉芒:他不光是痛苦的問題,他是罪的問題,就是說,意志的這種要有所作為,這些是人的本性,創(chuàng)造,生命意志,但是生命意志善的惡的都有,所以他有一種原罪的傾向。你這個藝術它只能暫時的緩解一下,你忘記自己,你不要有那么多意志,把意志懸擱起來,物我兩忘,到了這個境界你可以暫時忘記,但是忘記之后,你還活著,你還沒死,你在繼續(xù)下一步生活時又會遇到這個問題。你要吃飯。你要賺錢,賺錢就要與人發(fā)生矛盾,始終擺脫不了。
          殘雪:他沒有把藝術當終極認識。要一勞永逸。
          曉芒:只能暫時的緩解,真正一勞永逸就是死亡。死亡以后就得到拯救。被上帝拯救。
          殘雪:西方人總是要一勞永逸,為什么硬要一勞永逸?
          曉芒:這就是西方人的哲學和科學精神的本質要求。就是要徹底把握絕對真理。
          殘雪:要解決矛盾。
          曉芒:定在那里,這就是絕對真理。追求不到,追求不到最后把它寄托于理想的上帝身上,上帝全知全能,規(guī)范一切,這是科學精神。追根到底的精神就是科學精神。中國人沒有,中國人的科學是科學技術,是臨時使用的,解決一個問題算一個問題。至于它最終是什么,這沒有意義的,沒有意思的。荀子是講科學的,他卻說“圣人不求知天”。
          殘雪:西方人要的是永恒的空間。
          曉芒:對。西方人認為永恒是可以把握的,原則上是可以把握的。
          殘雪:少了辯證法,少了那種最高的……
          曉芒:也不一定少了辯證法,辯證法也可以納入進來,有限中的無限。
          殘雪:藝術自身為什么不能成為那種東西呢?如果納入辯證法的話,藝術自身就可以成為那個終極的東西嘛。
          曉芒:確實有這樣講的,謝林就講,藝術在有限中體現無限,體現終極的東西。
          殘雪:那叔本華為什么又不可以呢?
          曉芒:叔本華是強調生命意志,叔本華尼采都是強調生命意志,生命意志是無止境的,謝林是強調直觀,認識。在直觀在認識的立場上你可以靜觀到永恒的東西,你在有限的東西里可以看出無限的……
          殘雪:這就實現了嘛。
          曉芒:是實現了,逐步實現了,在歷史中,在一個無限建立延伸的過程中實現了。但是叔本華不一樣,叔本華立足于個人的自由意志,他缺乏歷史的無限性視野。
          殘雪:這種實現在他來說是不滿意的,因為是辯證的實現。他要那種絕對的實現。
          曉芒:是不可能的,只有把你的自由意志揚棄了之后,忘記了以后,在靜觀中你才能看到永恒,比如說藝術,你在欣賞藝術時,你陶醉于其中,為什么會陶醉于其中呢?因為你在里面看見了上帝,但是你回到現實生活之中你的生命意志就起作用了,上帝你又忘記了,你又要對付現實生活。
          殘雪:是的。這種生活方式他不滿意?
          曉芒:不是不滿意,他是講,人生就是苦,他這里吸收了一些佛教和印度教的東西,人生就是苦,就是該這樣的,但是你會有一種安慰,到你死的時候會有最后的解脫。
          殘雪:宗教的影響,不把藝術本身當理想和最高認識。就是硬要搞一個一勞永逸的。要搞一個科學的,終極的,一勞永逸的解決。
          曉芒:王國維就把這個撇開了,王國維自認為對叔本華都心領神會,神交了,其實根本沒有,他把宗教的這一維完全拋棄了,沒有什么最后一勞永逸的東西。就是在藝術欣賞中間自得其樂,這就是拯救,為藝術而藝術,這就是人生。
          殘雪:在這個方面他是比叔本華還先進些。不過還是淺層次吧?沒有把這個東西作為一個有層次的終極目標來追求。他是陶醉一下,交流一下就要得了,以陶醉,交流,欣賞為目的。
          曉芒:他不把人生看成一個整體,也不要完成自我,他的自我是分散的,在每一次欣賞中都是自我,都已經完成了自我。所以他那個為人生是為每一瞬間的人生。
          殘冒:所以那樣的藝術確實就沒有必要永恒的存在下去。
          曉芒:他只要好過。
          殘雪:只要大家都好過了,慢慢知道這個方法了,就淺層次的交流一下,欣賞一下,藝術就沒有必要存在了,就可以消亡了。
          曉芒:也不是沒有必要存在了,它就是這樣存在,它的功能就在這里。自得其樂,你還要求什么呢?
          殘雪:那每個人都可以實現了。就是你生活了,它就消亡了,就是你每天的生活了。
          曉芒:它的作用就在這里,所有社會弊病在這里都解決了。
          殘雪:實際上還是很幼稚的觀點。
          曉芒:既然到了一個大家都陶醉在一起的社會,就會是這樣。
          殘雪:幼稚的大同的東西,不可能的。矛盾只會越來越尖銳,張力越來越大,不可能解決的,解決了還是個人?
          曉芒:不過,我是對人類的命運抱有悲觀態(tài)度的,你這種講法還是樂觀的。有矛盾,有張力,就會越來越進化。
          殘雪:我不認為是樂觀,我認為是很可怕的!
          曉芒:可怕,它總會有辦法收拾。
          殘雪:是的。
          曉芒:我的那種講法,反而是認為人類會腐化墮落,墮落到什么矛盾都解決了,然后什么都不做了,舒舒服服的,就陶醉陶醉……
          殘雪:那難道是它的終極目的嗎?
          曉芒:不是終極目的,是終極下場,人類的下場就是這樣的,人類它既然生出來了,肯定是要滅亡的,以什么方式滅亡?以腐朽的方式滅亡?任何民族,文化,滅亡都是這樣滅亡的,都是自己腐朽了,人類也會。那是沒有辦法的,我們現在拼命的往自己的墳墓奔跑。努力克服一切阻力,走向自己的墳墓。那是沒有辦法的。我是比較悲觀。
          殘雪:我是比較中庸,既不樂觀也不悲觀。你的悲觀里面又有一種大同的味道。
          曉芒:是啊,大同就是滅亡,大家一起滅亡?,F在已現出苗頭了,好多人吸毒,特別是那些生活好過的明星,一個個的……
          殘雪:這是哪個寫的詩,荷爾德林?“哪里有危險,哪里就生出拯救?!?br/>  曉芒:到了沒有危險的時候,就沒有救了。嘿嘿。
          殘雪:哈哈,我的看法是越來越危險,恐懼總是在那里的,只要你想生,你就會被死的恐懼咬住,總是在那里。
          曉芒:擺脫恐懼的辦法,除了藝術以外就是吸毒,還有一個就是自殺。
          殘雪:自殺已經成風了。不管實行起來效果如何,我這種確實是最好的。所以我生怕那些人歪曲我,哈哈。照有些人那樣,就頹廢,搞與不搞沒有區(qū)別。沒有區(qū)別我也要這樣搞,我就是這樣子的。
          曉芒:有的人的解釋是一種末日的解釋。
          殘雪:沒有區(qū)別我也要做有區(qū)別的搞,我們的這種東西還是人類光明的一面。
          曉芒:說明人類還有生命力。
          殘雪:反正要執(zhí)著于這一端。
          曉芒:暫時還不會滅亡,還很有前途,當然最后是要滅亡的。在個人藝術方面還要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
          殘雪:管它是不是要滅亡,那不是我們管得了的事。
          曉芒:這樣還能看到新的曙光,不然就死絕了。
          殘雪:你在這里當然就是光,我們就是光嘛。不搞的話,早就自殺了。既然搞和不搞沒有區(qū)別,為什么不自殺呢?應該自殺邏輯上才說得過去。
          曉芒:藝術家沒有自殺,是因為覺得還有什么東西沒完成。那么多藝術家自殺都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什么事情可搞了。芥川龍之介,川端康成,這些人都是非常理性的,我的一生是為藝術而生,我的藝術搞完了,到頂了,再也超不過了,活得沒有意義了。活著是恥辱,日本人是這樣,中國^、好像還不是。
          殘雪:中國人有點做秀的成分。有人問王蒙,他說中國為什么出不了偉大的作家?因為中國作家沒有哪個會去自殺。
          曉芒:可以為別的事情而死。屈原為了證明自己清白,中國文學史上沒有人為藝術而自殺的。
          殘雪:文學把藝術變成生活之后就不會自殺了,不管怎樣都不自殺,只要是過這種生活,創(chuàng)不創(chuàng)造作品有什么呢?你可以欣賞??梢宰鲂﹦e的。那些自殺的人,預先就把庸俗的生活和藝術隔絕開來了,如果創(chuàng)造不出高級的藝術,毋寧死,不愿意過那種庸俗的生活。
          曉芒:在庸俗的生活里可以體會出藝術的味道來,就不存在自殺的問題了。生活都變成藝術了。
          殘雪:直子也感到了我這種藝術特別好,所以她要去宣講。成立了殘雪研究會,出版了研究殘雪的雜志。
          曉芒:倒是中國人,沒有那個東西反而容易接受些,你的粉絲都是平民,沒有貴旗『青結。搞不成藝術就過日子的,沒有什么。不會為藝術去自殺的。
          殘雪:只有道德方面,我沒有看過什么東西,精神的三維,哲學,道德,和藝術,道德我搞不清。
          曉芒:目的性,要做一件事情,首先設立一個目的,這也是很重要的一維,要有自我意識,你才能設立目的,你把你的行動都按照這個目的設計好;還有手段,包括你采用的工具,你的方法,都是根據這個目的來的;而這個目的又有等級,就是說,你達到一個目的又是為了達到更高的目的,這樣不斷地上來,最后有個終極目的,那就是人類的目的。人類的目的就是,作為一個類,要能夠達到統一,人類大同。那就是道德。也就是達到一,達到邏各斯,知情意,三維結構,從意志里面生出的終極目的就是道德。
          殘雪:這樣講,道德是橋梁。
          曉芒:那倒不一定。道德現在面臨危機,各個有各個的道德,有的人堅持是這樣想。但也有的認為其他的都是通往道德的橋梁。
          殘雪:還不如講道德是橋梁,這兩極是終極目
          曉芒:且不管它。道德它也是以自我意識為前提的,以認識為提前的,實踐的知識,道德知識,西方經常把美和善等同起來,中國古代的美和善字形相近,而且意思相通,善和美意思相近,稍微有些區(qū)別??鬃又v,盡美哉,未盡善矣……孔子聽音樂,聽到武樂,講武樂是“盡美哉,未盡善矣”,美還是美,但不盡善;聽到韶樂,就說是“盡善盡美矣”。作了點層次區(qū)別,善比美要更高些。但是一般講的善和美。就是一個意思。
          殘雪:美和真是最高的,善應該是橋梁。
          曉芒:中國人就是把善看得最高,中國的“實用理性”講實效,最高的實效就是用道德來治國平天下了,這就是《大學》里講的“止于至善”。中國人不在乎終極之美,中國人的美是附帶的,最終是為了善。
          殘雪:中國是道德國家。
          曉芒:所以中國那些偉大的藝術家都是先要治國平天下,再去搞藝術,就是考不起科舉,當不了官,沒有辦法,再去搞藝術。曹雪芹,李白,蒲松齡,都是當不上官了,進士落第,舉人落第,就放棄功名,寫東西了。但是一旦有機會能夠讓他入朝,那就高興得不得了。
          殘雪:那當然。搞這個是業(yè)余愛好,雕蟲小技。
          曉芒:李白聽到皇帝召見,拍手大笑:“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br/>  殘雪:一輩子郁悶,善應該不是終極的。
          曉芒:善是體現的人類共同體的那一方面,美是體現了每個個人的那一方面。相對而言,美更強調個性,善更強調共性,它們相通的地方就是都是在人類社會,個人和社會之間發(fā)生的事情。真是在人類和宇宙客觀世界之間發(fā)生的事情,當然美也涉及到人類和宇宙、客觀世界之間,但是實際上還是在人與人之間,主要是這方面。善就完全是在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的事情,道德,正義。當然也有工具理性,技術使用,這也是在人與自然界發(fā)生的事情,但是那是很低層次的善。真正的善,能夠與真和美相提并論的善,主要是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所以在一個社會中,欣賞善的人可以說是絕大部分。哪怕他自己并不善,他也欣賞善。但是能夠欣賞真和美的人少,絕對很少,肯定是少部分。
          殘雪:太難了。我的看法呢,美還是終極的。因為美雖然是屬于人性,但這個“人”,他就是客觀自然本身嘛。美是世界在通過人的主觀來展示它的真面目。能看到這一功的很少。這也是為什么我要搞認識論的原因。美是努斯的屬性嘛。這里頭主觀同客觀的復雜關系大有學問。所謂美育,要終生訓練才會有收獲。
          曉芒:美是立足于個人,善是立足于大家。所有這些東西,如果要找一個最后的,歇腳的地方,只有找到上帝那里。如果你不找那個歇腳的地方,就是中國人的這種搞法,不需要那個上帝,不斷地搞就是的。如果你要設立一個理想,那是你自己的理想。你把自己當作神,去追求你的那個可能性。要么就是不要搞什么,隨處都可以歇腳,早上睡到不起來,放達。中國人把這兩種都叫做“安身立命”。
          殘雪:西方人都是這一種,這種宗教情懷的純美的,真正有矛盾是極個別的,要那種奇才。宗教情懷也能搞到很高的層次,但總還有點不滿足。像這張我的作品的插畫人像里有一點【打開畫冊】,就是我要的那種東西。很漂亮的兒童,眼睛里面有死亡色彩,皮膚的質感,讓人驚嘆的嫵媚。而另外這張美國藝術家搞的,矛盾不明顯,沒有達到我要的矧種極致。用宗教感代替了,代替了詩本身。這個里面就缺了那一點。她這里就是少了矛盾沖突,至少是不明顯。有的藝術家晚上兩點鐘起來畫,他們說只有那個時候才有靈感,冥思型的。那時候才能排除所有的雜念??赡苁窍人挥X,睡到兩點鐘起來,工作工作工作,一直工作到天亮。天亮后就去睡覺。好多人都是這樣的。
          曉芒:羅丹就是這樣的。
          殘雪:卡夫卡也是這樣的工作方式。
          曉芒:尤其是把藝術跟世俗生活對立起來的那些人。羅丹工作的時候,那是對藝術的摧殘,所以要先休息,平服了以后,靈感才會冒出來。
          殘雪:都是迫不得已。我不是這樣的,我除非是我不喜歡做的事才迫不得已。比如在工廠里。煩死人了,跟那么多人搞人事關系,復雜死了,我又做不好,還被他們嫌棄。但是我自己搞,比如做裁縫,我是興致勃勃的,嘿嘿,很有味,僅次于寫作,賺錢啊!
          曉芒:這個里面就有靈感。
          殘雪:嗯,什么賺錢,我都有興趣。
          曉芒:上次少林寺打電話來,想要我把你請到少林寺去搞講座。
          殘雪:哈哈!
          曉芒:我講,那她怎么會來呢!她從來沒有出席過這種場合,出國都懶得去。
          殘雪:這次總算出了一次國,我喜歡做的事,我就有很大的興趣。我喜歡賺錢。也喜歡同小市民打交道。沒有復雜人事關系的那種交道。
          曉芒:我現在的興趣就是利用我的特長,比如搞講座,那次到少林寺去講一次,幾千塊錢。剛開始噴口水(長沙話,相當于說“耍嘴皮子”)的時候,跟復華(唐復華,即唐俟)寫信,復華那時還在瀏陽鄉(xiāng)里,我說我們那時候在一起噴的口水,一個晚上就值得二十塊錢。當時講座報酬很低。講一次講座還只有二十塊錢,就已經覺得很滿足了。有曉得以前噴口水都是白噴了,要值二十塊錢。后來不斷地漲,二十塊,兩百塊,兩千塊。我現在對體力勞動還是有種迷戀,但是現在已經不可能了,比如說挑擔子,或者是搬東西,讀研究生的時候還搞過,幫別個搬家。很過癮一樣的,消耗體力,有時看見工人在那里抬預制板,做什么,都有種沖動,想去幫他們搞。
          殘雷:就是這樣讓兩極相通。
          曉芒:那年(指1976年)去安裝公司應聘搞搬運就是這樣的想法,白天搞搬運,或者挑土,晚上就搞批判。搞重體力勞動我很投入,那時候有人喊我去教書,我都不愿意去,還不如去搞體力勞動,痛快。
          殘雪:現在只有科學家意識到了這種問題。蘭蘭[殘雪的兒子]講,在美國好多科學家現在都是運動員了,可以拿幾級證的運動員。必須是那樣,不然體力維持不下去。而文學家,哲學家沒怎么聽到是這樣做的。尤其是世俗,你要他介入世俗,他就覺得是干擾自己,也有像薩特那樣的,偶爾又去參加一個什么運動,但不是一直參加。
          曉芒:參加也是以一種思想導師的身份。我是真想去挑擔子,砍柴。92年,那次在昆明開會,所有的人都到西雙版納去旅游,不要你出一分錢,只要你去,汽車,賓館,路上吃的,宴會,全部安排好。還可以辦理去緬甸的過境手續(xù),到緬甸買珠寶。全體與會的人只有我一個人沒有去,他們問我為什么不去。我講沒有意思。我告訴他們,除非到西雙版納去住上一兩個月,每天上山去砍兩擔柴,我就能體會西雙版納的美了。你這樣坐在車上看,肯定不如電視上美,我看電視就可以領會它的美了。怪人,只有我一個沒有去,跑回來寫我那本書。
          殘雪:我最討厭旅游,旅游吃不消。
          曉芒:我不是吃不消,覺得浪費時間。那一年,到桂林去旅游,也是開會,坐船游漓江,一路上,我就和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討論美學問題。有人就問,你們到底是來旅游,還是來討論學術的?我說,在這么美麗的風景陪伴下討論學術,這多么好?
          殘雪:我也會那樣,而且對周圍的風景沒有感覺。
          曉芒:沒有感覺,只覺得舒服嘛。周圍是青山綠水,一邊討論意識問題,中文大學的劉昌元特別喜歡提問,也會提問,所以談得不斷。近幾年我凡是參加學術會,都拒絕旅游。他們幫我買了旅游門票,我就講我去過了,其實沒有去過。有時候,一開始就說明,不要安排旅游,沒有時間。
          殘雪:海德格爾專門寫了美學沒有?
          曉芒:沒有,他就是那篇《藝術作品的起源》。
          殘雪:那個“林中路”。
          曉芒:“林中路”里面的,藝術作品的起源,還有談荷爾德林的“詩人何為”,他一共只有幾篇文章。他對藝術是瞧不起的,藝術是下飯菜。
          殘雪:他對人都沒有任何興趣嘛,那還談什么
          曉芒:嗯,談藝術是下飯菜,說明他很高,可以隨便把藝術拿出來講。最早把邏各斯當作一個哲學概念提出來的是赫拉克利特,很奇怪的,赫拉克利特提出了兩個概念,一個是火,一個是邏各斯。他主要的命題是,世界的、宇宙的本原是火,世界的本原,世界的始基,是火。在他之前,泰勒斯提出是水,阿那克西米尼提出來是氣,畢達哥拉斯提出來是數,他提出是火。標志性的命題。他這個火呢,也可以理解為光明。他這個火的特點是,它是有分寸的,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這個分寸,就是邏各斯。所以邏各斯也是他第一個提出來的,就是火燃燒的時候的那個尺度,那個分寸,那個規(guī)律,也叫做理性。所以理性從一開始就跟火結下了不解之緣,所有的人談火,都是講“理性之光”,火的光明。但是一味地講理性之光呢,實際上又忽視了它的來源,它的來源是火?;鹉兀谋举|就是努斯,就是說,努斯是“最干燥的火”,這是赫拉克利特講的。努斯是靈魂,是心靈,心靈是一把火。
          殘雪:這個靈魂,既是那個火,又是最黑暗的,火是從最黑暗的努斯里面出來的。
          曉芒:努斯在他那里還沒有成為一個哲學概念,在他之后,阿那克薩哥拉才正式當作一個哲學概念。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努斯還只是一個例子,以努斯為例,說明這個火,它的特性,最干燥最純凈的火,那就是努斯,你要理解最純凈的火呢,那就是心靈,那就是真正的努斯。
          殘雪:心靈又是冥間,那個陰慘的地獄。
          曉芒:那他還沒有那樣講,后來的人才那樣講。赫拉克利特是很值得注意的。
          殘雪:最早強調理性的。
          曉芒:理性就是邏各斯。而且他強調的理性和后來的邏各斯還不太一樣,首先,他強調理性、邏各斯是一,神圣的邏各斯,一切是一,一是一切。邏各斯本來是話語,他講你們不要聽我的話,要聽神圣的邏各斯,就是說,這個話語和日常的話語還不一樣,是神的話語,這是他講的。再一個,火的燃燒是沒有客觀規(guī)律的,你不能用客觀的尺度來衡量火,火有自己的規(guī)律,它曉得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疬@個東西你不能把它裝在一個盒子里面,紙包不住火,也不能裝在瓶子里面,它不像水,不像氣,它是無形而有形的,不接受外在的規(guī)律。水和氣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沒有形狀,你把它放在什么形狀的容器里,它就是什么形狀。你把它裝在杯子里就是杯子的形狀,放在氣球里面,就是球體。但是火不行,你把它裝在氣球里,它就把氣球燒掉了,或者它就熄滅了,你把它裝在瓶子里,它就熄滅了。所以它是不受外部限制的,它只受它自己的限制,它要為所欲為,燒到哪里就是哪里,形成它自己的形狀,火苗啊,火舌啊,它可以形成自己的形狀,所以它自我定形,自己給自己定形。所以赫拉克利特是一個很關鍵的人物,古希臘有兩個關鍵人物,一個赫拉克利特,一個是阿那克薩哥拉。當然后來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集大成的,大家,但是在這之前,這兩個人是最值得關注的,赫拉克利特提出萬物皆流,物無常住,人不能兩次踏人同一條河流,當你第二次踏入這條的時候已經是另外一條河了。太陽每天都是新的。這都是赫拉克利特的命題,他的眼光里,整個世界是流動的,是有生命的,是有時間的。當然他也有循環(huán)論,就是說,宇宙大火,每一萬八千年熄滅一次,又重新燃燒起來,重新燃燒,但是他講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他的話很有藝術性,都像詩一樣,用詩的語言來寫哲學,有的寫得很晦澀,一直到今天人們還在猜,那是什么意思?他說過很多:命運就像一個兒童,真理喜歡隱藏起來,……好多都是一些只言片語的名言,傳下來的。都是殘篇,他的正式的著作沒有留下來,但是有很多,名言,警句,一直到今天還在傳。你像無物常住,萬物皆流,這都是詩。
          殘雪:他的邏各斯就是火。
          曉芒:邏各斯是火的分寸。
          殘雪:火的形式?
          曉芒:火的規(guī)律,火不是亂來的,它有它自己的規(guī)律。但它不受外界的限制,不是外頭給它下個命令,把它關在哪里。他還講,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條路。黑格爾很崇拜赫拉克利特,他講,沒有一個赫拉克利特的命題沒有被吸收到我的哲學里面來?,F在公認赫拉克利特是古代辯證法的創(chuàng)始人,但究竟是怎樣創(chuàng)始的沒有人講得清楚。要把握,你把我的《古希臘羅馬哲學》看一下,里面是一路道來,把這些道理過一遍,就有個很好的訓練,甚至不一定要你有很好的記性。你就曉得是怎樣來的了,把主要的階段都串起來了。所以那本書特別受歡迎,現在又印第二次了。
          殘雪:現代的這些哲學家他們現在提倡非理性,他們講的非理性,就是恢復到生物去了,那就是非理性吧?
          曉芒:很膚淺,當然也不能講它完全沒有道理,但基本上是一場鬧劇。我在很多文章里都講了,所謂“后現代主義”,要反西方傳統,反邏各斯中心主義,反理性中心主義,反人類中心主義,這都是鬧劇。當他們這樣反的時候,他實際上是從無理性這方面來反的,西方傳統怎么能反得了,反不了的。西方也有人看出來了,所謂的后現代不過是另一種現代而已,他們維護的還是現代的東西,還是理性。更糟糕的是很多人在起哄,根本沒有自己的考慮,就是趕時髦。
          殘雪:也是退化了。
          曉芒:沒有勁了,就想通過反傳統來標新立異,從海德格爾就是這樣的,標新立異,想反傳統,結果又反不了。
          殘雪:邏各斯中心主義還是要不得吧?還是要反一下。
          曉芒:那當然,他們這以前的都是邏各斯中心主義,追根尋源,追根到底,就是邏各斯為中心。而且這個邏各斯中心是語音中心主義,從語言上講,因為邏各斯是語音,是講出來的話語,而不是書寫。德里達就是要回到書寫,認為書寫比語音基礎更加寬,更加厚。你比如象形文字,甚至不是文字是一些記號,一個痕跡,語音歸到底要歸到痕跡上來。他試圖要擴展西方的語音中心主義,當然也有一定的道理,德里達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西方確實有這方面的缺陷。
          殘雪:是把另一面提起來,把另一面提起來就完善了,不是把它打倒。把非理性,把努斯提起來,把它跟邏各斯的關系搞清楚,這兩個是互為本質,不是哪個是中心,哪個是邊上的。
          曉芒:后現代致命的地方就在這里,他們反邏各斯的時候,沒有把邏各斯背后的那種跟努斯千絲萬縷的聯系擇清,他是就邏各斯來反邏各斯,邏各斯就是工具,就是技術。
          殘雪:只要打倒就……
          曉芒:要改造它,結構我要把它改掉,改善它的結構。
          殘雪:起源還是這兩個,互為本質。人性就是這兩個,確實。人性,自然,我要是提邏各斯的文學,就是針對后現代來的。要講非理性的話,他們都不是非理性,只有我才是非理性,但是我要打出這個旗幟:我是邏各斯的文學,我是真正的非理性,但是我又是邏各斯的文學。
          曉芒:這個提法還可以考慮,怎樣更加貼切。邏各斯的文學,是追求邏各斯的文學。
          殘雪:終極目標。這樣明顯,這些大作家,大詩人,整個西方居然就沒有人看出這一點,太遺憾了。那些人搞美學搞的什么,可能都是不看作品,隨便看一下。
          曉芒:在理論上,他們有一個巨大的包袱,哪怕他體會到一些什么東西,他首先要對付那些包袱,等他把那些包袱對付完了以后,他已經成了包袱了,跳不出來了。他們的古典主義的文藝理論,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批判現實主義,形式主義,表現主義,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巨大的包袱,每一個主義都有一個傳統的解釋。
          殘雪:現在到了最低潮了。
          曉芒:文藝、哲學,現在都是乏善可陳了,沒有新東西出來。早一段時間的繁榮也是假象,假繁榮。
          殘雪:我提出新經典主義,追求邏各斯的文學。嘿嘿,這都是針對后現代來的。我相信后來的文學家,卡爾維諾這樣的,如果看了后現代的解釋,我相信他也是反感的。我們就是新經典主義嘛?,F代主義的作品就是新經典主義,但他們沒有意識到。
          曉芒:那個時候還沒有后現代,后現代是六十年代以后,七十年代。
          殘雪:卡爾維諾就是八十年代才去世。
          曉芒:七十年代,從68年法國學生運動以后,后現代興起。
          殘雪:薩特去世以后?
          曉芒:嗯,差不多,七十年代。
          殘雪:薩特在世的時候可能還沒有后現代?
          曉芒:后現代文學沒有,但是后現代思潮已經有一些了。薩特好像是80年去世的。
          殘雪:后現代文學我只看到幾篇很差的。
          曉芒:現在有人講,現代文學就是后現代文學?,F代藝術,藝術走在前面,實際上就是后現代藝術。后現代哲學是對現代藝術的一種解釋。
          殘雪:繪畫呢?
          曉芒:這像海德格爾對凡高的解釋,現代藝術跟后現代的思潮是相匹配的,現代藝術就是打破理性的框框,打破古典主義的這種講究對稱,形式規(guī)范,再就是打破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那種對現實的解釋,所以現代藝術歷來被這些評論家稱之為“形式主義”。黑格爾認識到藝術的衰亡,藝術的衰落,藝術的解體,所以現代藝術倒是符合后現代的這種反理性主義,反邏各斯中心主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婷婷| 麻豆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久久| 一级午夜理论片日本中文在线| 中文字幕隔壁人妻欲求不满|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网站| 国产呦系列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色图| 大地资源在线影视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网站| 日本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天堂|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apgf|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深夜福利视频|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洲|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无码网www|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四|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成人影院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高颜值女主播在线| 男同gay毛片免费可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v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狠狠的干性视频|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久久99热国产| 国产精品三级av一区二区 | 日韩在线手机专区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农村欧美丰满熟妇xxxx| 亚洲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午夜高潮呻吟久久av| 人妻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 日产无人区一线二线三线新版| 国产小车还是日产的好| 精品国产a一区二区三区v| 亚洲精品午睡沙发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