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狄更斯是19世紀(jì)中期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最偉大的代表,煙霧的象征存在于狄更斯的多數(shù)作品中。在不斷的品讀中會發(fā)現(xiàn),他作品中的煙霧往往使人迷失方向,奪去許多人的性命,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災(zāi)難。19世紀(jì)中期的英國工業(yè)污染煙塵與霧混合使得倫敦常常煙霧彌漫,成為狄更斯開啟優(yōu)秀象征之門的鑰匙。
一、霧象征選茫的人生
狄更斯小說中刻畫了許多缺少母愛和父愛的孤兒,他們像生活在霧中一樣感到迷茫,沒有方向。他們的命運與遭遇催人淚下。無論是《霧都孤兒》中善良的奧立弗·退斯特,或是《遠大前程》中生活迷茫的匹普,還是《荒涼山莊》中天真無邪的喬,都無不與煙霧緊密相連。首先,《遠大前程》中匹普家鄉(xiāng)肯特郡附近沼澤地布滿的濃霧具有深遠意義。狄更斯這樣給我們敘述道,一天匹普在濃霧中給馬格韋契送去鐵銼和食物,在迷蒙霧氣中好像不是他朝著前面的目標(biāo)走去,而是前面的一切景象都正向著他飛奔過來。他走著走著,發(fā)現(xiàn)厚厚的濃霧使他走錯了路,偏向了右邊,所以不得不沿河又向回走,又被奧里克綁架到布滿濃霧的沼澤地。(Dickens,1995:16)作者運用這一景象來象征匹普迷茫的人生歷程。匹普在霧中走錯了人生之路。迷失了自己。后來當(dāng)喬背著匹普追趕罪犯時,像一只真正的獵犬,飛越過道道溝渠。他們所選的路線正是匹普早晨走過的,不過那時的大霧把他領(lǐng)向了岔路?,F(xiàn)在,要么是霧還沒有出來,要么是風(fēng)把霧吹散了,天空一片晴朗。
這些霧中所發(fā)生的一切就是狄更斯用霧對匹普人生的揭示。匹普姐夫鐵匠喬·葛奇里寬厚慈善給予他無限的幫助和厚愛,開始匹普渴望成為他的徒弟,然而,匹普正像霧中走錯路一樣,一位富有的老小姐郝維仙找到了他,這位被遺棄的老小姐把自己關(guān)在與世隔絕的房子里,屋內(nèi)煙氣迷漫,就像匹普家附近沼澤地上的霧氣一樣。屋中的煙霧改變了匹普的人生軌跡,從此,他感到迷茫,在幼小的心靈里充滿了對上層社會生活的憧憬和渴望,開始討厭自己粗糙的雙手和笨重的靴子,開始羞于對世事的無知和淺薄。在得到不明身份恩人的資助下,匹普進入了上層社會。在這個所謂“遠大前程”的世界里,匹普的純潔真愛逐漸消失,羞于見故鄉(xiāng)的親人和朋友,連一直關(guān)愛自己的姐夫都拋之腦后,把自己當(dāng)做上等人。當(dāng)匹普最后得知現(xiàn)在一切的財產(chǎn)都來自自己童年在那大霧迷漫的沼澤地上救過的囚犯時,他感到迷茫和震驚。最后當(dāng)匹普的美夢成為泡影,債臺高筑,一病不起時,善良的喬趕來細心照料,幫他還清了債務(wù),匹普對自己的墮落感到深深的懺悔,回歸了善良的天性。匹普經(jīng)過人生磨難之后,得到成長。回到故鄉(xiāng)時,夜霧正開始消散,他和埃斯苔娜走出廢墟,一片廣闊的靜寂沉浸在月色之中,似乎向他表明,他們將永遠一起,迎接嶄新的生活。
煙霧彌漫的倫敦是小說《霧都孤兒》主人公奧利弗·特威斯特生活的主要背景。奧利弗是一名生在濟貧院的孤兒,不堪忍受欺凌與饑餓,逃往倫敦。剛一到達煙霧彌漫的倫敦,就被騙誤入賊窟。這就印證了奧利弗即將在倫敦為我們上演他那段晦暗不堪的人生。在倫敦奧立弗總是處于睡眼朦朧一種狀態(tài)。天真純潔的他在內(nèi)心深處總想擺脫盜賊糾纏,但是又一次次被抓回來,陷入賊窟,最終被壞人們利用,使人覺得不盡的惆悵與傷感,最后被“有德行的”資本家挽救出來。
另一個在霧中生活的是隨波逐流的喬。喬一切不幸的開始只因在彌漫的霧中幫助了德洛克夫人,此時的霧與他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預(yù)示了他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最終成為了貴族之間血腥斗爭的犧牲品。他在牽引人的靈魂沉浮,彌漫的霧中,在悲涼的背后隱伏著我們深切的悲憫感,因而當(dāng)時的現(xiàn)實社會是籠罩在一片煙霧氤氳的氛圍中,透著凄涼人生的哀愁。
二、霧象征光明背后的罪惡
狄更斯小說中不僅刻畫了霧中迷失方向的兒童,還生動描寫了在霧背后操縱這些人們命運的黑手,揭露了當(dāng)時社會環(huán)境下個人的罪惡和資本主義制度下民主、公正的虛偽。
在《霧都孤兒》小說中,“黑沉沉的霧氣籠罩著街道,雨點忽忽悠悠地飄落下來,什么東西摸上去都是冷冰冰、粘乎乎的?!痹谶@樣的天氣,正適合費金這一類魔鬼式的人物活動。他利用威脅、利誘、灌輸?shù)仁侄纹仁箠W利弗成為一名竊賊,成為費金的搖錢樹,這樣濃霧彌漫的環(huán)境預(yù)示著奧利弗幾次逃跑,都一次次地再落入魔掌。奧利弗背后的另一只黑手是蒙克斯,他是奧利弗的同父異母兄長,他和幫布爾夫婦狼狽為奸,試圖毀滅著他善良的心靈。費金和蒙克斯如同霧中的魔鬼一樣,使我們看到了他們的表面和善和背地陰險對照的一幅完整的圖畫,他們在霧的遮掩下,干著罪惡的行徑,這些情景無不滲透在字里行間。狄更斯幾乎用了嘲弄、鄙夷的筆墨,使這個惡人的形象躍然紙上。狄更斯著重筆墨用大量的霧來比喻費金和蒙克斯的性格特點就是想揭露在看似表面繁榮的工業(yè)革命下,人們貪婪地追求錢財,而慢慢地失去了善良純真的天性,進一步鞭撻了充斥著罪惡與丑陋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
狄更斯筆下的倫敦大霧,在前期作品中象征生活在社會底層中個別人物的陰險狡詐,在其后期作品中狄更斯卻用它來象征烏煙瘴氣、窒息人性的城市社會?!痘臎錾角f》的開篇就是對倫敦大霧的描寫,“它覆蓋著整個城市,窒息一切。霧在這個大而臟的都市河邊的污穢之間滾動,滾得它自己也變臟了。霧籠罩著厄色克斯郡的沼澤,霧籠罩著肯德郡的高地。霧爬進煤船的廚房;霧躺在大船的帆桁上,徘徊在巨舫的桅檣繩索之間;霧鉆進了格林威治區(qū)那些靠養(yǎng)老金過活、待在收容室火爐邊呼哧呼哧喘氣的老人的眼睛和喉嚨里:霧鉆進了在密室里生氣的小商船船長下午抽的那一袋的煙管和煙斗里;霧殘酷地折磨著他那在甲板上瑟縮發(fā)抖的小學(xué)徒的手指和腳趾。偶然從橋上頭走過的人們,從欄桿上窺視下面的霧天,四周一片迷霧,恍如乘著氣球,漂浮在白茫茫的云端。霧再濃,泥濘再渾,也還是比不上大法官庭——在這些白發(fā)罪人當(dāng)中,大法官庭是罪大惡極的一個——當(dāng)天在天地鬼神眼中的那種摸索和越陷越深的情景。在那濃霧的中心,坐著大法官庭的大法官,戴著假發(fā),他們的假發(fā)在濃霧中全連成了一片?!?Dickens,1998:5-6)這里的霧象征著法律制度,披戴白色的假發(fā)象征了司法機構(gòu)像濃霧一樣窒息著人性??此乒姆善鋵嵲缫驯还I(yè)革命所產(chǎn)生的煙所污染,法律進而成為統(tǒng)治和壓迫人民的工具,成為人們貪婪追求金錢的手段。大法官庭是一切不正義、不合理事物的化身。英國的“大法官庭”受理的一樁遺產(chǎn)訴訟官司——“賈戴斯控賈戴斯案”,法官和律師們圍繞著這個案子,像兀鷹般地用詭辯、拖延等各種各樣的方式,分享著這個案子的利益,最后糾纏數(shù)十年,案子卻在耗盡了所有遺產(chǎn)后“永遠結(jié)束”。希望、青春、真情、等一切美好東西都被扼殺在蒙蒙煙霧之中。在這部作品中,人們不擇手段地扭曲法律,破壞公正,在霧中為自己設(shè)計一個金錢夢,霧,最終散去,夢,最終醒來。最終受益者而是看似公正無私,光明磊落,背地卻充滿罪惡、卑鄙無恥的大法官們。作者在這里撕破了資產(chǎn)階級偽裝慈善的面目,揭露出虛偽的正義不過是英國統(tǒng)治階級的遮羞布罷了。
三、霧象征人性的扭曲
狄更斯筆下的煙霧在象征社會腐朽,同時也象征了多變流動的人性。狄更斯在后期小說《雙城記》中用霧象征被壓迫的階層獲得權(quán)力后采取報復(fù)的扭曲心理。小說描寫了在倫敦通往法國的路上,“四面的山洼霧氣氤氳,凄涼地往山頂涌動,仿佛是個邪惡的精靈,在尋找歇腳之地,卻沒有找到。那霧粘乎乎的,冰寒徹骨,緩緩地在空中波浪式地翻滾,一浪一浪,清晰可見,然后宛如污濁的海濤,彼此滲透,融合成了一片?!?Dickens,1995:16)這里的霧象征不同環(huán)境下人性的嬗變。小說描寫了代表著曾經(jīng)被壓迫的階級德伐日和他的太太獲得權(quán)利后,在火焰與煙霧中沖進巴士底獄,整個法國籠罩在煙霧之中。然而,霧的流動變化莫測,這里代表扭曲的人性再合適不過,人性也同樣是變動的,作品中的無產(chǎn)階級成為統(tǒng)治階級后,他們的憤怒變成了復(fù)仇的硝煙,取得政權(quán)后開始瘋狂報復(fù),德伐日太太在復(fù)仇的路上最終丟了自己的性命,這一切只發(fā)生在剎那之間,硝煙散去,只留下可怕的平靜。
霧象征扭曲的人性同樣體現(xiàn)在《圣誕歡歌》當(dāng)中。當(dāng)斯克羅基遇到三個幽靈當(dāng)中的第一位時,幽靈帶他回到了小時候,此時是一個晴朗寒冷的冬日,濃霧和黑夜都已消失,沒有一點霧。這就預(yù)示著主人公一開始的人性并沒有扭曲,他得到了她姐姐對他的關(guān)愛,和大家一起在圣誕之夜跳舞,他的心開始軟化。當(dāng)他遇到第二位幽靈時天空灰蒙蒙,街上又很臟,霧預(yù)示著此時隨著他成為資本家后,對資本的貪婪,他的人性開始扭曲,他變得冷漠無情,連乞丐都不愿向他討要的自私透頂?shù)牧邌莨?。?dāng)他遇到第三個幽靈時,他看到自己病在床時的孤苦景象,于是他開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才發(fā)現(xiàn)原來旅予比接受更快樂,這一切喚醒了他人性的另一面——同情,仁慈,愛心及喜悅。就像后來描寫晴天一樣,心中沒有霧的陰霾,瞬間,他那固有的自私及冷酷迅速崩塌,像霧一樣消失殆盡!
四、霧象征文明的異化
在狄更斯小說《董貝父子》中5次描述了倫敦被濃霧包圍之中,濃霧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工業(yè)社會的都市變成了特有的象征。在文明的社會中產(chǎn)生的大量資本,具有大量的跨國公司和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文明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給人們帶來了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資本所產(chǎn)生異化給人們帶來無盡的苦難?!抖惛缸印沸≌f中從開始到最后分別兩次寫到董貝透過高傲的霧來看他的女兒。從兩次對霧的描寫,我們不難看出董貝的高傲是被資產(chǎn)異化了的性格,他對不能繼承資產(chǎn)的女兒弗洛倫斯,從一出生,感情就是消極的,弗洛倫斯從小就沒有得到過父親的關(guān)心和呵護,幾年沒有見上一面,董貝認為一個女孩是董貝父子公司不能投資的一枚劣質(zhì)貨幣,就連討厭都不值得他去做,甚至在他兒子小保羅死后,董貝都忘記弗洛倫斯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他只對資產(chǎn)和繼承權(quán)情有獨鐘,把作為正常人應(yīng)該所具有的情感全部丟棄,人情、親情被高傲異化了?!岸惖陌谅撬鳛橐患掖蠊镜念^目的地位帶給他的品質(zhì)?!辟Y本作為一種人造物,原本是為經(jīng)濟社會服務(wù)的工具,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異化成了傲慢。
同時,霧也象征教育的異化。小說《董貝父子》第十二章,保羅的教育中狄更斯寫道:“也許,年輕的圖茨對這個問題有某些想法,可是他完全沒有能力把這些想法表達出來。思想就像鬼(一般概念中的鬼)一樣,必須先跟它們先談一會兒,它們才會顯示出自己,而圖茨已長久停止向他的頭腦提出任何問題了。從那個鉛色的殼子——他的頭顱——中可能升起一些迷霧,如果這些迷霧能夠成形,那么它們一定會變成一個精靈:可是這些迷霧不能成形;它們只能仿效阿拉伯故事中的煙霧,噴冒出濃云,在上空懸垂與飛翔,但是在荒涼的海岸上卻留下了一個可以看得見的小人兒;圖茨經(jīng)常注視著它?!?《董貝父子》第12章)此處,圖茨頭頂?shù)撵F代表異化了的思維。教育本來應(yīng)該培養(yǎng)人的思想和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然而,由于當(dāng)時的教育的異化使得受教育者不能提出新的問題,所以圖茨的頭頂總不能產(chǎn)生霧的精靈——新思維。即使出現(xiàn)了霧也是阿拉伯故事中的濃云,形成的不是精靈,而是小人——知識的復(fù)制品。作品中多次霧的描寫都表現(xiàn)被異化的教育最終置保羅于死地。
煙霧象征異化同樣出現(xiàn)在對火車的描寫中,象征著文明的火車給人們帶來“舒適和方便”,滿載貨物飛快地奔馳著猶如“生命的血液”,然而它同時像巨大的怪物,奔跑時,留下長長的一道煙霧彌漫在山谷上空,??繒r“噴吐著霧氣,渾身震動著,連周圍的墻都被震得發(fā)抖了”。正是這些列車像被馴服的龍一樣,能夠征服一切“頗為自己的巨大力量而暗自得意”,它“不可征服的”“巨大的力量”像死神一樣把人拖向死亡,董貝兩次婚姻的破碎,兒子保羅的死同火車意象聯(lián)系起來。魔鬼般的人物卡克在火車的車輪被煙霧吞噬。霧所象征的異化表明了物質(zhì)文明給人類帶來無窮資源和財富價值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精神世界帶來了極其可怕的危機可能。
狄更斯小說中的霧的象征意蘊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人生形式,情感體驗,生命品格的啟示。在無從觸摸和無處不在的霧中,有了份寧靜和遙遠,卻正是這份寧靜和遙遠,讓我們更易明了當(dāng)下的幽僻處、細小處,在煙消霧散的空白處營造一些新的具有特定意義的東西。霧的象征意義帶給我們的大多泛著人生迷茫、社會罪惡、文明的異化,也正是這份迷茫、罪惡和異化的襯托,它的警示才能更打動人心,更讓人體味到煙消霧散后不盡的審美享受與人生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