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教育評價學者斯皮爾伯格就教育評價說過一句非常精辟的話: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評課,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更是一種教育評價的理念。如何評好課,直接關系到授課教師今后的工作與學習方向。為此筆者以為,評課應從學生的角度,從學生“學”的角度來分析課堂、解剖課堂,以學生的學、參與及互動情況來檢驗、改進和促進教師的教,這才是評課的真正目的,也是用評課來發(fā)展、延續(xù)課堂的理想狀態(tài)。那么如何在科學發(fā)展觀的理念下進行評課,是值得研究與探討的問題。
一、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狀態(tài)來評,探討問題情境是否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評課者要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和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感知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情感體驗,感知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和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是否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發(fā)現(xiàn)、探究與質(zhì)疑,是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評課時,首先要從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反觀教師教學預設的成功與否,再先進的理念、再精致的教學流程,如果見不到學生的精彩投入,這樣的課堂教學決不會是成功的課堂。由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評課,對改進教師的教學大有裨益。只有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fā),我們的教學預設才能去除浮華,回歸生活與真實。
二、從學生的學習時間來評。探討學習主體是否得到有效落實
經(jīng)常聽到評價某節(jié)課:“課上得確實不錯,只是教師講的時間多了些”或者是“學生活動時間多了些”。其實,一堂課教師該講多長時間,學生該活動多長時間,應無定論。若是教師的講解能夠使學生如沐春風,那么學生多一點這樣的聆聽,也許要比讓學生去回答那些只需動口而無需動腦的問題,去做那些表面熱熱鬧鬧卻缺實質(zhì)深入的討論,更能讓學生有收獲。怎樣的課堂才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其中—個重要的檢驗標準就是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際學習時間。一節(jié)課上。如果是教師個人教學能力的“走秀”,學生卻游離于學習之外,這樣的課堂是浪費學生生命的低效課堂。評價學生學習時間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從根本上明確課堂要義,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最優(yōu)化的整合,把時間最大化地還給學生。
三、從學生的學習實效來評,探討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否得到有效融入和提升
評價學生的課堂學習實效,不能僅僅著眼于學生學習的質(zhì)量及效果,尤其不能僅僅關心學生的學業(yè)考評分數(shù),應該更多關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活動的環(huán)境與氣氛,關注教師對學習者的指導、幫助是否切實有效。關注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關注學生是否樂于參與思考、討論、爭辯、動手操作;關注學生是否樂于和其他同學進行合作學習;關注學生是否經(jīng)常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等等。
如果我們評課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學習過程的參與度和融入度,全程跟蹤觀測學生的學習過程,采取“望”“聞”“問”“切”的方式,準確把握學生融入的方式、時間和程度,追求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自覺投入,筆者認為這將更加科學地判斷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它遠比那種異口同聲地回答和全班舉手的參與,肯定更有效果,更實在。
四、從學生的學習方式來評。探討是否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法國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生活運動的根?!钡聡逃业谒苟嗫ㄒ苍f:“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喚醒、激發(fā)、鼓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zhì)疑、調(diào)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br/> 因此,我們評課要看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有無創(chuàng)新,能否引導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看學生學到多少,得到什么;看學生是否掌握了學習方法,參與狀態(tài)如何;看教師是否把學生當成課堂學習的主體,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看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價值,是否有靜思的空間與時間;看師生關系是否良好,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唇處煹穆毮苁欠裾嬲l(fā)生了變化,是否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服務者和參與者。
當我們把評課重心轉(zhuǎn)移到課堂生成時,教師就會更多地關注學生,就會更多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自主質(zhì)疑解惑、自主反饋評價,就會更多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課堂才會自然本真、樸實無華??梢?,評課的關注點,應看教師是否從傳遞知識的層面轉(zhuǎn)移到學生有效學習方向的層面上,是否轉(zhuǎn)移到如何針對學生的學習差異進行因人施教,是否把過多的統(tǒng)一講授,轉(zhuǎn)變?yōu)橐灾笇W生分組學習、討論、統(tǒng)一答疑、點撥學習方法為主要活動方式的課堂,是否轉(zhuǎn)變?yōu)橐赃m當?shù)慕y(tǒng)一講解與有指導的自學或自由選擇條件下的探究、研討,相結(jié)合的課堂。
五、從互動和溝通的角度來評,探討角色是否理順
課堂是教師、學生互動交往、交流、探究的第一場所,每一節(jié)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的生成過程。評課時首先要看教學是怎樣產(chǎn)生的,學生與教學內(nèi)容的矛盾是否形成,即是否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與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只有形成了主要矛盾和互動,教學才能真正建立在學生的需要之上,才有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以及成為好課的可能。其次要看上課教師是否在教學中采用合理、多樣的教學方法,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是否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是否提倡同學之間、同學與教師之間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相互交流、相互溝通。
教師之間,聽課是第一次溝通,教師之間課堂教學的形式,聽課者是被動的;而評課是上課者與評課者第二次溝通,評課者力爭轉(zhuǎn)化老師的被動性,雙方都是主動的,效果才好。因此,筆者一般在聽完課之后。往往請老師說一說自己的教學意圖、教后感受,并對自己的課進行自我評價等等,有時還向老師提出一些問題,如某些細節(jié)的處理、某次提問的意圖、某個練習的設計等。它們的目的是什么、通過教學是否達到目的、是否需要改進等等。
好的評課是建立在平等、尊重、溝通基礎之上,應該是能引發(fā)教師之間的相互自己思考、相互促進,老師自己改進,既不外加、更不是強加。
實踐表明,評課是一種學術上的交流、一種思想上的碰撞,是教學水平和理念的升華,友誼的促進?!白⒅貙嵭В瑢嵤虑笫?,既要把優(yōu)點說夠,給人以鼓舞,又要把問題說透,給人以啟迪”,評課才會擁有“批評是教學研究的靈魂”之靈魂,進而實現(xiàn)互相學習、改進教學、共同成長的目標。評課不僅可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管理功能,促進課堂教學效能的提升,還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師個體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促進教師群體的成長,促進具有生命活力的合作文化和探究文化的形成。以評學為指向的評課,極大地促進新課程理念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到真正的體現(xiàn)與落實,實現(xiàn)和促進教師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的最佳融合。
作者單位:廣西省玉林市陸川縣馬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