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高中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就是經(jīng)常聽到學生抱怨作文難寫。的確,學生的抱怨不無道理,他們的生活閱歷淺,每天從家里到學校,兩點一線,讀書,作業(yè),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學生寫作難主要是苦于沒有材料。殊不知,高中語文課本就是一座巨大的金礦。有效挖掘課本里面的金礦大致可從三方面著手:
一、素材積累——挖掘課本中的人物事例作為作文的有力論據(jù)
1. 挖掘名篇作者(名家)的經(jīng)典事例。古今中外,文學名家數(shù)以萬計。遠至“弟子三千,七十二賢”的孔子,“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受了宮刑也要發(fā)憤著《史記》的司馬遷,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近到“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的朱自清,“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的聞一多,大難之后成大器的史鐵生……每一位名家的人生經(jīng)歷,都有值得我們深度挖掘的事例。
2. 挖掘課本中的文學形象,使之成為自己作文的有力論據(jù)。名家的名篇里,活躍著眾多的個性鮮明的人物。這些人物,既有歷史人物,也有虛擬的人物(如小說中的人物),他們都是我們文章素材的絕好的來源。例如:孔子說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一素材,就可用在寫“人生”“幸福”等內(nèi)容的文章上。
二、語言表達——挖掘課本中的名句、優(yōu)美的文段
1. 引用詩詞名句往往抒情性強,有深刻的哲理性。在文中恰當引用詩詞名句,能使文章充滿濃郁的詩意,為文章增色不少。文章的題目、開頭、結尾,都可以巧妙穿插詩詞名句,從而使文章文采斐然。如引用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中的“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2. 仿用仿用即是仿優(yōu)美文段來寫句寫段。它可以是句式、修辭、韻律、節(jié)奏等方面的仿寫。高中課本中有不少文段非常優(yōu)美,值得仿寫。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寫荷塘和月色的三段;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小屋的出現(xiàn),點破了山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diào)”等句子。
3. 化用化用他人語言不是簡單重復,要建立在對原文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中有不少語句化用了古詩詞,如:“山如眉黛”來自“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王觀《卜算子》)。
三、謀篇布局——挖掘借鑒課本中的篇章結構安排
1. 借鑒名家典范之作的謀篇布局、篇章結構
課本中有許多謀篇布局合理、篇章結構優(yōu)美的典范之作,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比如議論文,魯迅《拿來主義》先破后立,先批判“送去主義”,列舉其表現(xiàn),揭示其實質(zhì),指出其危害,然后正面提出“拿來”;《燈下漫筆》“直寫事實,以小見大”的結構。
2. “故事新編”——化用意境、改寫經(jīng)典詩文內(nèi)容
這里所說的“故事新編”是指既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現(xiàn)古詩文的情景,也可以對古典名篇的內(nèi)容加以創(chuàng)造性的改造,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表達我們對生活的認識和體悟。如第二冊中《莊周買水》這篇寓意深刻的優(yōu)秀雜文就是典型的例子??傊?,只要學生多多關注語文課本這個豐富的資料寶庫,即使我們生活閱歷不夠豐富,也仍能寫出充滿情韻、富含哲理的好文章來。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