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運用快速滲透于社會的各行各業(yè)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信息技術課在當今中學課程體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日新月異的變化使人們清醒認識到:計算機技術已成為衡量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指標,不掌握信息技術,就很難在當今社會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但在農村,由于條件相對落后,使信息技術課在實際教學中遇到好多困難。作為農村中學的信息技術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和具體的教學實踐,尋找相應的對策,積極探索提高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發(fā)展的道路。
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信息技術教育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現代教育強調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師的作用要體現在引導上。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創(chuàng)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
1、激發(fā)興趣,誨人不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也是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必要條件。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前提。教與學是互動的,這種關系告訴我們要善于誘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才能進行創(chuàng)新性活動。善于發(fā)現學生操作中的問題并給予及時指導,這樣有利于克服學生操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不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與決心。在實踐中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fā)現問題,實現教學互動效果,啟動學生獨立學習,積極思考,讓其創(chuàng)新思維不斷地開發(fā)。對于農村的中學生來說,有一部分學生很少見過計算機,就算是見過的同學也從來未接觸過。學生根本不具備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操作能力,是個徹底的“電腦盲”,因此,在輔導過程中,一定要耐心細致,力求做到不厭其煩。對每個學生提出的問題,一定要認真解決。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和捕捉機會,恰當的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小心保護他們心中萌發(fā)的興趣之芽,并用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樹立他們成功的信心、決心。有了興趣學生就會全神貫注,積極思考。例如,在講授鼠標和鍵盤的使用這一部分內容時,我是這樣引入:師: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是靠什么來完成的?生:是靠嘴巴來完成的。
師:同學們說計算機有沒有嘴巴?生:沒有。師:人與計算機的對話靠什么來完成?生思考片刻后,其中有幾個同學回答:用鼠標和鍵盤。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輸入設備一鍵盤和鼠標。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就主動地去探究鍵盤和鼠標的使用,本節(jié)課學生興趣濃厚,學習效率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農村大多數學生從未接觸過計算機,對他們遇到問題要耐心、反復地去指導,對于初學者更應該如此。計算機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所以學生提出的問題,只要老師演示一遍,問題就解決了。即便是好多同學遇到的同一個問題,我們也要耐心、細致地去解決,不能以任何理由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更何況耳聞不如目睹,學生只需看一看、練一練。好多操作僅靠老師的統(tǒng)一演示還不能解決。如,在開始菜單中啟動畫圖軟件:“開始—程序—附件—游戲—畫圖”這一過程的實施至少需要手把手地去演示十來遍。只要學生真正動起來了,我們的心中就充滿了陽光。
2、因材施教,營造民主輕松的學習氣氛
學生智力因素、認知水平和操作水平相差較大。對于農村大部分學生因從沒接觸過電腦,因而學習過程中縮手縮腳,畏不敢言,這是初學者常見的現象。教師就要多鼓勵這些學生動手操作并給予熱情指導。有一部分學生水平則有一定的基礎,接受速度較快,迅速完成學習任務后往往會覺得吃不飽,老師就應該對其有較高的要求。課堂上,老師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都進行個別的輔導,但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好為人師的特點,任命這些學生為“臨時小專家”,采取分組教學法,使學生在相互協(xié)作、相互幫帶中營造出和諧的學習的氛圍。如在講授《漢字輸入》這一節(jié)時,由于涉及到輸入法的切換、單個漢字的輸入、詞組的輸入及軟鍵盤的使用等好多內容,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我就首先在課外培養(yǎng)了一批“小專家”,在課堂上采用了分組和互助式的方法,使平時很難完成的教學任務變得迎刃而解了。
3、窮策窮力,發(fā)揚奉獻精神。以德感化
農村信息技術教育中的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硬件不足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就是要原因就是資金缺乏。我縣大多數農村中學的計算機就是2004年國家“百億工程”項目上配發(fā)并安裝的。經常是幾個學生用一臺計算機來學習,再加上設備的老化,故障時有發(fā)生,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在這樣的情況下要確保教學效果,就要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教師要解決好維護與使用的矛盾,就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必須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在課外及時地對系統(tǒng)出現的故障進行有效的處理。教師在與學生接觸的每一刻,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教師要以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化學生的心靈。只要教師德才兼?zhèn)?、為人師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當中,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就會沿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4、運用新的技術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
多媒體技術和其他教學資源的整合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這種技術能夠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對于合理優(yōu)化課堂教學,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切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真正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注重師生的互動關系。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有效地為課堂教學服務。作為新時代信息技術教師必須首先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及時準確地解決學生在信息技術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實現其“傳道、受業(yè)、解惑”的作用,這樣就能輕松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之進入良好的學習情景之中。
由于多媒體技術能夠把圖像、文字、聲音、動畫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運用這種技術可以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形象化、清晰化,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有些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東西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從而有效地為教學服務。運用多媒體技術授課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引入現代教學中,極大地促進了教學模式的轉變,它改變了原有的有教師講和教師操作而學生只是被動地去接受的模式,更多的是讓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這有利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總之,在農村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的學科正在不斷興起和發(fā)展,它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去迎接時代的挑戰(zhàn),信息技術老師只有當-好服務者,為人師表,以德感化,不斷創(chuàng)新,才會教出自己的特色。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侯川初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