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出?!?、“仙人指路”,“拉弓射箭”……在大課間的操場上,同學們集體操練“永春白鶴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虎虎生威,這不一樣的課間操,讓他們過足了“功夫癮”。
學校為什么要引進白鶴拳?如何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融合在一起?如何切實有效提高青少年體質?這是我們近年來不斷探索的課題。通過研究與實踐,我們總結出適應時代要求的有效作法,得到了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引起中央電視臺和教育部、省市教育部門的關注,并在一定范圍內推廣我校研發(fā)的“永春白鶴拳操”。
一、整合本土資源,開發(fā)白鶴拳校本課程
做法一:體育鍛煉校本課程化
目前,根據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我校實際,開發(fā)出多個校本選修課程。在眾多的選修課程中,《永春白鶴拳》系列課程——《永春白鶴拳——拳功操》、《永春白鶴拳——徒手、器械套路》更是深受廣大學生喜愛。學生爭相選修,既獲得學分,又鍛煉了身體。其中,白鶴拳群功操還錄制了廣播口令,選修白鶴拳群功操的學生還于每星期二課間操時間和著節(jié)拍一起演練永春白鶴拳操。
做法二:白鶴拳演練經?;?,從校園走進生活
經實踐發(fā)現,白鶴拳操很適于青少年的課間運動,也引起了學生參與強身健體運動的興趣,大大宣傳了永舂民間武術拳種,激發(fā)了學生愛國愛鄉(xiāng)的熱情。從此,課間的白鶴拳拳功操演練成了永春僑中—道亮麗的風景線。
學校課間操組織永春白鶴操集體演練,既鍛煉身體,又豐富課間鍛煉形式。集體演練時,有力的背景音樂、壯觀的場面吸引了更多同學加入到白鶴拳的修習。每當此時,不管是其他年段的學生,還是走過路過的教師,無不駐足觀看,盛況空前。
經過演練,白鶴拳漸漸走進這些學子的生活,隨他們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其中一部分人將其作為日常鍛煉的體育項目,并伴隨其一生。
做法三:師資培訓先行
要讓白鶴拳在校園內落地生根,沒有師資的保障是無法長期堅持的。為此,我們聘請了本地優(yōu)秀拳師擔任我校武術顧問,對我校師生進行白鶴拳專業(yè)培訓,并指導我校老師進行白鶴拳操的創(chuàng)編。
做法四:建立評價機制
在實施白鶴拳校本選修課程的過程中,我們也建立了參照武術項目評分辦法,建立自己的評價機制。校本選修課程開發(fā)強調學校的自主權,其課程評價也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學會了新的校本選修課程的評價機制,通過課程方案評價、課程實施評價、學生學業(yè)成績評價,確保了校本選修課程開發(fā)的合理性,保證了校本選修課程開發(fā)的質量,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張揚了學生個性,形成了學校特色。學校課題組依據課標精神——三維目標統(tǒng)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突出了知識、技能的訓練,更突出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我們又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了切實的培養(yǎng)目標,讓他們看得見,夠得著,在形成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感受進步,享受快樂,真真切切體會到“跳一跳,吃果子”的成功體驗。
二、課題引領。支持促進
在新課程實施之前,我校組織以各學科教研組組長為主的教學骨干,成立校本選修課程模塊開發(fā)研究小組,并由教研室組織申報“十一五”教育教學規(guī)劃課題。筆者申報的課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驗的研究》被確認為泉州市“十一五”第一批立項課題。課題研究的開展,帶動了我校校本選修課程模塊的開發(fā)工作,加大了我校校本選修課程模塊建設的力度。
在開發(fā)過程中,體育組借助課題研究的引領作用,課題《永春白鶴拳進校園地方課程研究》被確定為“十一五”市級立項課題“南少林武術進校園地方課程研究”的子課題。在總課題組的帶動下,我校的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得到了上級教研部門的大力支持。市教科所教科室的有關領導多次親臨我校,悉心指導。因此,有了理論的加強和實踐的經驗積累,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受到了學生的喜歡,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
事實證明,充分發(fā)揮教科研在新課程實驗中的先導作用,借助課題研究工作引領校本選修課程模塊的開發(fā)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07年12月,泉州市教科所在我校召開泉州市“南少林武術進校園地方課程的開發(fā)與研究”課題研討暨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研討會,極大地促進了我校校本選修課程的開發(fā)進程。
總之,這是一項意義深遠的長期工程,我們將努力改進欠缺和不完善之處。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深入地開展一系列相關的課題研究工作,組織學校骨干教師和兄弟學校合力攻關,吸取成功經驗。白鶴拳校本課程作為學校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將為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出貢獻,也為傳播本地優(yōu)秀傳統(tǒng)武術文化提供了廣闊天地。我們將繼續(xù)探索,以求做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