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三九天;穴位貼敷;護理;健康指導
中圖分類號:R248.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0)04—0074—02
三九天穴位貼敷療法是依據(jù)中醫(yī)“天人相應”的理論,順應四時氣候特點的一種“內(nèi)病外治”的傳統(tǒng)療法。冬至后天氣寒冷,人體陽氣內(nèi)斂,氣血運行緩慢。此時采用具有辛溫助陽的中藥貼敷在人體特定穴位上,通過穴位刺激皮膚給藥,發(fā)揮藥物的透皮作用,調(diào)動機體免疫功能,疏經(jīng)散寒、溫肺逐痰、健脾補腎、調(diào)節(jié)臟腑功能,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近年來本科開展穴位貼敷療法治療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虛寒型胃炎、慢性腹瀉、體虛怕冷、頸腰痛、肩周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收到了較滿意的療效,總有效率達91%,同時積累了豐富的護理經(jīng)驗。現(xiàn)介紹如下,
1 三九天穴位貼敷的理論依據(jù)及適應癥
1.1 三幾天穴位貼敷療法此法是以“秋冬養(yǎng)陰,夏病冬治”為理論依據(jù)的?!秲?nèi)經(jīng)·四氣調(diào)神大論》“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從其根”。根據(jù)天人相應的原理,順應四時氣候特點,夏養(yǎng)三伏、冬補三九,利用具有辛溫助陽的中藥貼敷在人體特定穴位上,通過藥物、俞穴及經(jīng)絡的作用,疏經(jīng)散寒、溫肺逐痰、健脾補腎、調(diào)節(jié)臟腑功能,提高機體免役力和增強抗病能力。旨在使“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達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并根據(jù)《內(nèi)經(jīng)》“秋冬養(yǎng)陰”原則,特取每年一九、二九、三九第1天進行治療。
1.2 適應癥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虛寒型胃炎、慢性腹瀉、體虛怕冷、頸腰痛、肩周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1.3 禁忌癥發(fā)燒、咽喉發(fā)炎、2歲以下幼兒、孕婦、肺結(jié)核、咯血、咯黃稠痰患者、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貼外用藥容易過敏者等。
2 用藥和貼敷的方法
2.1 藥物選取白介子、延胡索、細辛、甘遂等中藥,按比例研成粉末,用新鮮姜汁調(diào)成膏狀,做成1cm×1cm×1cm的藥餅。
2.2 貼藥時間每年三九天之一九、二九、三九各貼敷1次,連續(xù)3年為1個療程。
2.3 取穴背俞穴是內(nèi)臟經(jīng)氣輸注之處,五臟六腑之俞穴皆位于背部,中藥貼敷于背俞穴通過“肺朝百脈”和經(jīng)絡的“行氣血,營陰陽”作用于全身而發(fā)揮效能。還通過局部皮膚的吸收透人及刺激于體表,達到調(diào)節(jié)全身作用。取穴時根據(jù)病情加減穴位。喘咳:哮喘穴、風門、肺俞、天突穴,嚴重者加心俞、隔俞;過敏性鼻炎:鼻炎俞、風門、肺俞;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穴、風門、肺俞;虛寒型胃炎、慢性腹瀉:脾俞、胃俞、大腸俞、中脘、天樞;體虛怕冷;大椎、命門、腰陽關(guān)、腎俞、涌泉;頸腰痛:大椎、命門、腎俞、阿是穴;肩周炎:肩頸穴、肩遇;強直性脊柱炎:大椎、大柱、命門、腎俞、阿是穴。
2.4 操作方法患者取座位,暴露所選穴位,用膠布將塊狀藥膏貼于穴位上(膠布過敏者選用防敏膠布)。成人貼敷1~2h,兒童0.5~1h,以局部皮膚有灼熱感,充血潮紅為宜。
3 護理與健康指導
3.1 貼敷前的心理護理為使患者配合治療,貼敷前應先做好心理護理,通俗的向患者說明三九天穴位貼敷治療的機理,貼敷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如:三九天天氣寒冷,人體陽氣內(nèi)斂,氣血運行緩慢,通過貼敷溫熱藥物后增加機體御寒能力,預防和減少發(fā)病。其方法是將藥膏貼于所定的穴位上,一般1~2h取下,貼敷后局部會有涼麻、發(fā)熱、發(fā)癢或燒灼疼痛感覺,一般不會起大泡,即使個別起泡,有辦法處理,堅持貼敷,可取得較好療效。告訴患者穿寬松、色深容易清洗的衣服。油性皮膚患者宜在浴后或背部清洗后貼敷等,使患者對貼敷療法心中有數(shù),消除對貼敷后起泡、疼痛等畏懼心理,積極配合治療。
3.2 貼敷中的護理貼敷中要密切觀察,根據(jù)患者的年齡、體質(zhì)、和對藥膏的耐受程度而分情況護理。對藥物耐受能力強的可貼2~4h。老年人及體質(zhì)較弱的患者可適當縮短貼敷時間,兒童皮膚嬌嫩,只能貼30min~1h或更短時間,但不能少于15min。個別對藥物敏感的患者要嚴密觀察,記錄首次耐受時間,貼敷時間要恰到好處,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起泡痛苦。若貼后熱辣燒灼感明顯,皮膚不能耐受時可提前去藥。貼敷的最佳時間為去藥局部潮紅、有熱痛感,幾天后脫一層薄屑而不起泡。既達到治療目的,又無起泡的痛苦。
3.3 貼敷后護理 3.3.1 局部護理去掉藥膏后局部潮紅,有溫熱感,則無須處理。若局部潮紅甚熱痛重則有起泡的可能,有的在0.5~1d后起泡。對密集小泡可搽燙傷軟膏,以減輕刺激。如果水泡較大,需局部消毒后用無菌注射器抽吸泡內(nèi)滲出液,局部涂碘伏,保持干燥,3~4d可痊愈。愈合皮膚暫時有色素沉著,但會慢慢消退,不會留有瘢痕。注意洗澡時水溫適宜,不洗冷水浴,忌擦背,勿淋雨。個別人出現(xiàn)皮膚過敏瘙癢者,可自搽抗過敏藥膏(如膚輕松或皮炎平等)或囑其前往醫(yī)院處理。
3.3.2 飲食指導在貼敷期間,囑患者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食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禁食海鮮、魚蝦等發(fā)物,應戒牛肉、鵝、鴨、花生及煎炸食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3.3.3 生活指導 囑患者起居有常,順應四時陰陽變化,慎避外邪。勞逸適度,增強體質(zhì)。對吸煙者勸其戒煙,對于有過敏體質(zhì)的哮喘患者,指導脫離過敏原,如:家庭寵物、各種化學物質(zhì),以避免哮喘發(fā)作。并告之三九天穴位貼敷療法雖然有較好的效果,但所用中藥有些為有毒之品,有些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婦、年老體弱、皮膚過敏者慎用或禁用。
3.3.4 時間指導向患者宣傳3年為1個療程,堅持治療,持之以恒,連續(xù)治療的意義。凡經(jīng)3年或3年以上治療效果較斷續(xù)或只作1a治療的要好。
綜上所述,三九天穴位貼敷療法起到了“夏病冬治”、“未病先防”的目的,減輕了口服藥或靜脈給藥的副作用,操作簡單,療效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