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上的謙遜讓他如魚得水,也讓他漸漸變得張狂。這是混合在王益身上的兩種性格因子,兩者似乎矛盾,但又融為一體。
3月30日,王益還差一天就要迎來自己54歲的生日。不過,當天他卻出現在法庭上。據旁聽者描述,這位國家開發(fā)銀行原副行長兩頰微陷,眼眶稍稍發(fā)青,頭發(fā)灰白,昔日的風光與張狂不在。
央視主持人劉芳菲和演員趙薇被傳牽涉此案。一場嚴肅的受賄案向八卦的道路邁進。其實,明星們或與此案關系不大,受賄案和王益本人才是新聞的主角。
據檢方指控,1999年11月至2008年2月,王益利用其擔任國家開發(fā)銀行副行長的職務便利,接受他人請托,在企業(yè)經營、申請貸款等事項上為請托人謀取利益,索取、收受錢款總計1100多萬元。王益當庭認罪。
引人注意的是,王益在擔任證監(jiān)會副主席期間涉及的太平洋證券違規(guī)和“涌金系”黑幕等,雖被媒體熱議,但并不在指控內容之中。
隨著王益的認罪,他“出人頭地”的生活也將告一段落。
翻看其簡歷,他“出人頭地”是從考入北大歷史系開始的。1978年,恢復高考第一年,22歲的王益從家鄉(xiāng)云南考入北大,一直讀到研究生畢業(yè)。
之后,他進入中顧委辦公廳,29歲即擔任秘書職務,長達7年。這7年成為王益積累人脈的關鍵期。值得稱道的是王益在官場積累人脈的方式:態(tài)度謙遜,很讓對方“舒服”,不突兀。
這種行事風格讓王益的仕途順風順水。他在36歲時出任國務院證券委辦公室副主任,到39歲官至中國證監(jiān)會副主席,43歲時官至副部級,擔任國開行副行長,被認為“少年得志”。
1998年,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初創(chuàng),作為校友的王益在“缺乏一切”的情況下,以證監(jiān)會副主席身份當起兼職教授。他的身份對光華的招生起了很大作用。開始時,他擔任金融班班主任,學生以企業(yè)家為主,王石、李寧都是第一批學員。
但是,一位聽過其公司治理課程的學員黨得,王益講的不是清晰的理論,而是一些“野蠻的個案”,“感覺臺上講課的不是一位副部級官員,而是一位混跡江湖的老大”。
漸漸地,王益的放肆與張狂有目共睹。王益越來越不按一般官員的常理出牌。2002年,他和一群券商、公司老板去青藏高原旅游。據王自己說,正是這次旅行激發(fā)了自己的音樂基因?;氐奖本?,他已完成了《彩虹下的你》和《未來我們相愛》等歌曲。2006年,王益又完成《神州頌》創(chuàng)作,并由中國交響樂團在北京首演。2007年2月,修改后的《神州頌》在北京演出三場,此后半年內演了17場。
然而,事后卻曝出王益根本不懂五線譜,就連《神州頌》的觀眾也基本上是各證券公司組織的員工,或者地方政府和企業(yè)組織的包場。其權勢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2008年3月,在被媒體曝出“操縱太平洋證券上市的內部交易”之后,王益仍然執(zhí)意出游云南劍川石窟。當年6月,王益被“雙規(guī)”。
一位了解王益的業(yè)內人士稱,隱藏在其夸夸其談背后的,是王益的虛榮、驕橫和張狂。他講的故事是:一位經濟學家與王益認識不久,就收到王益的贈書,那是王自己主編的證券“著作”。這位常年在美國的經濟學家“不懂事”,與王益開玩笑,說他分析的只是“初級市場”。結果,王益當場就給了他臉色看,一臉傲慢地說,他從國務院證券委做起,還在海南涉身股市,又做了證監(jiān)會副主席,“關于證券的行業(yè)規(guī)則,沒有人比我更熟悉!”
至于這位曾經“最牛的大佬”,將獲得何等法律制裁,判決結果有望在4月底5月初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