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國土資源調查方法”教學指導思想的探討

        2010-12-28 06:23:36李永軍
        中國地質教育 2010年1期
        關鍵詞:國土資源資源方法

        李永軍

        長安大學 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

        “國土資源調查方法”教學指導思想的探討

        李永軍

        長安大學 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

        “國土資源調查方法”是在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等專業(yè)高年級本科開設的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課程,對于提高地質調查的綜合實踐能力極為重要。教學指導思想可以全面提升學生參加地質野外實踐的興趣和專業(yè)素質,提高地質調查的操作能力,并為高年級的生產實踐和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編寫奠定基礎。其教學內容應突出“重實踐、重操作、重模擬”,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是該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是檢驗學習效果的主要方法,因此不宜去搞應試教育。

        國土資源調查方法;實踐教學;指導思想;綜合實踐能力;專業(yè)素質

        一、“國土資源調查方法”背景介紹

        國土資源,國脈所系,民生所依,支撐各行各業(yè),關系千家萬戶,影響千秋萬代,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國富民強的重要物質條件,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根本體現(xiàn)。隨著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在人口資源環(huán)境的大系統(tǒng)中,資源是基礎,被當作是關系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問題,越來越受到高度重視[1-3]。

        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自然資源,同時,不合理的消耗資源會產生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如何合理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保證資源的永續(xù)利用和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并把對環(huán)境質量的影響減小到最低程度,以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已成為人類面臨的重大課題。

        中國地域遼闊,資源種類比較齊全,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很低,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還將是一個處于工業(yè)化進程中的發(fā)展中國家,資源消耗處于增長階段,資源型產業(yè)將長期占有相當?shù)牡匚缓捅戎?,因此,資源安全問題是中國基本的經濟安全問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現(xiàn)代化建設的進程中,經濟社會發(fā)展對資源的需求呈增長態(tài)勢,資源儲備和供需矛盾將會愈加突出,保障資源儲備量和資源安全就顯得日益重要和緊迫,所有這些都給當前的國土資源調查提出了更加艱巨的任務。

        國土資源調查方法的理論探索與實踐,為解決上述重大課題和艱巨任務提供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jù)。同時,從教育的基本宗旨來看,資源的國情教育和資源的調查方法學習,是高等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因而,在地質類院校開設“國土資源調查方法”課程是十分必要的。

        國土資源調查工作已成為國土資源管理的主要基礎性工作[1]。國土資源部新組建后,國務院確定了“要積極準備,認真做好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工作。既為當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提供資源保障,又為可持續(xù)發(fā)展作出貢獻。要組織各方面力量,開展新一輪的國土資源大調查”[4]。這一新時期國土資源調查的中心任務,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國土資源調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國土資源調查方法”課程是適應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總體要求,適應國土資源的改革與要求,為國家培養(yǎng)國土資源大調查急需的人才,全面培養(yǎng)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及地學類相關專業(yè)的本科學生,系統(tǒng)實踐地質學專業(yè)基礎課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和地質調查及科學研究的操作能力、提升專業(yè)素質、適應社會需求而設立的一門綜合性、基礎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理論課。也為高年級學生生產實踐和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奠定基礎的必修課。

        我國地質類院校中,長安大學合校的前身,原西安地質學院、西安工程學院1985年就率先開設了該課的選修課,1995年確立為必修課后堅持至今。中國地質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和吉林大學地球科學相關二級學院,都開有課程內容相近,課程名稱略有差異的相關課程。青海大學從2008年開設此課,并選用了筆者等編寫的《國土資源調查方法》教材[3]和《國土資源調查方法實習指導書》[5]。然而,“國土資源調查方法”課程的總體教學指導思想究竟是什么,課程體系應該如何建立和設置,“國土資源調查方法”的教學到底應該起什么作用,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內容各占多少比例等就還存在著不少分歧認識。

        一、綜合性是“國土資源調查方法” 課程的主要特色

        1.資源的多樣性決定了“國土資源調查方法”課程內容的綜合性

        自然資源是指人類可以利用、天然形成的物質和能量[1-3]。國土資源調查主要是針對自然資源的調查。

        自然資源的分類不盡相同,如根據(jù)自然資源本身固有的特征可分為耗竭性資源和非耗竭性資源;按自然資源的技術性和經濟性以及物理性質可劃分為物質資源與能量資源;按自然資源的再生性特征可劃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按自然資源的限制性特征分為流量資源和存量資源等;按自然資源的形成條件、組合狀況、分布規(guī)律及其與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可劃分為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海洋資源、旅游資源。這7類自然資源與國計民生關系最為密切,是國土資源的主體資源[3]。

        由此看來,資源的多樣性決定了調查方法的多樣性。共性和個性是資源具有的基本特性。不同的資源有其獨特性,因而其資源調查方法具有多樣性和獨特性。但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不能面面俱到過多地傳授個性調查方法,而是要從這樣多樣性的資源調查方法中,歸納和綜合出其共性方法作為調查的主要方法。自然資源的形成條件、組合狀況、分布規(guī)律及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決定了其實地(現(xiàn)場)考察、調查的重要性和共性特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資源調查方法在理論、技術、裝備、工藝、規(guī)范及標準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進展,并在實踐中得到不斷推廣應用。如通訊衛(wèi)星、全球定位系統(tǒng)、遙感等新技術已廣泛運用于資源調查,各種高精度觀測儀、探測器、分析儀等現(xiàn)代設備,對進一步提高調查的工作效率,探索更大空間和多個層面的資源問題,提供了新的平臺。資源調查采用以實地(現(xiàn)場)考察、調查為主,多種方法與技術相結合的綜合調查的方式,體現(xiàn)了國土資源調查工作的基本特征。因此,其調查的基本程序和流程也具有共性和相似性。

        國土資源調查是針對全國或一定區(qū)域而開展的綜合資源調查。從地表到地下、從陸地到海洋的綜合調查與評價,從整體上把握各種資源所構成的國土資源系統(tǒng)。在資源調查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國土資源信息庫建設和國土測繪,并向社會提供基礎地質、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環(huán)境和災害等公益性信息服務。這些調查與信息服務也具有共性。

        這些共性主要體現(xiàn)在資源調查的全過程中。如:資源調查程序包括立項、設計書編寫、設計書審查、簽訂項目合同、調查實施與年度檢查、野外驗收、報告編寫與審查、資料匯交和項目終結等程序。

        設計書編寫程序依次是明確任務、收集資料、現(xiàn)場踏勘、設計編制。

        國土資源調查工作可分為前期室內準備階段、設計階段、現(xiàn)場調查階段、成果編審階段、出版與資料匯交等5個階段。圖1為以國土資源調查中最為基礎和傳統(tǒng)的區(qū)域地質礦產調查為代表的工作程序和階段劃分[3],這一劃分體現(xiàn)了國土資源調查共有的工作程序和階段。

        現(xiàn)場調查是資源調查中最常用而且最為有效的一種調查法。室內分析與現(xiàn)場調查相結合,是獲取資源信息的主要途徑。充分利用高新技術輔助調查是發(fā)展趨勢。

        2.課程內容的綜合性決定了調查方法的綜合性

        開展國土資源調查的基本目的是為了摸清資源“家底”,為區(qū)域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提供科學依據(j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對土地、礦產和海洋等資源的不斷需求,保持耕地總量動態(tài)平衡,保障能源、礦產供應安全,使國土資源利用結構和布局得以調整和優(yōu)化;發(fā)現(xiàn)和評價戰(zhàn)略性礦產的大型、超大型產地,提供新的后備資源基地;完成全國地下水資源潛力評價以及主要大江大河和重要經濟區(qū)的環(huán)境地質調查;建立地質災害監(jiān)測防治系統(tǒng),為實現(xiàn)全國及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科學依據(jù)等,必須開展國土資源調查。

        圖1 區(qū)域地質調查工作程序圖

        因此,國土資源調查涉及的資源類型面廣,內容復雜。資源的分布規(guī)律又決定了基礎地質調查是各類自然資源調查的先行。這樣從內容上來講,國土資源調查主要包括基礎地質調查(區(qū)域地質填圖)和自然資源調查兩大部分。

        資源的多樣性決定了其調查方法的多樣性。更重要的是基礎地質調查內容的復雜性,更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著調查方法的綜合性。

        基礎地質調查首先是對沉積巖、火山巖、花崗巖類、變質巖這4大巖類區(qū)的地質填圖。由于各巖類的獨特性和分布規(guī)律的多樣性,其填圖單位劃分理論、方案、原則和填圖方法不盡相同,并且隨著地質理論的不斷更新和完善,其理論在不斷更新,填圖單位劃分方案在不斷進步與變化。例如,20世紀80年代之前在傳統(tǒng)地層學理論指導下,我國主要進行以“系圖”表達為主的地質填圖,此后在多重地層劃分新理論指導下,開展了以“組圖”表達為特色的沉積巖(含火山沉積)區(qū)填圖方法新體系。新填圖體系誕生的標志是1991年《沉積巖區(qū)1∶50000區(qū)域地質填圖方法指南》、《花崗巖類區(qū)1∶50000區(qū)域地質填圖方法指南》、《變質巖區(qū)1∶50000區(qū)域地質填圖方法指南》(簡稱三大巖指南)和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1∶50000區(qū)域地質填圖新方法》的出版(《火山巖地區(qū)區(qū)域地質調查方法指南》已于1987年出版)[6-10]。

        專門出版上述4本區(qū)域地質填圖方法指南,足以說明各巖類區(qū)填圖單位劃分理論依據(jù)的差異性和實際地質填圖的復雜性。因而,也足以說明基礎地質調查講授內容的復雜性和綜合性。填圖方法的正確與否事關地質調查成果的成敗,填圖單位的正確建立是各巖類區(qū)地質填圖的關鍵。因而,在基礎地質調查內容的授課中,應牢牢抓住4大巖類區(qū)正確建立填圖單位這一主題。受課時限制,講授中要對共性內容進行高度綜合與概括,如剖面部署的一般原則、填圖路線的控制程度與方式、野外地質手圖的標描格式、地質體和有關線性構造等符號的規(guī)范與統(tǒng)一等,均應綜合各巖類區(qū)共性表達特征進行講授。

        同時,構造形態(tài)的正確填繪,各巖類實體間接觸關系的客觀表達等等,都是基礎地質調查的重要內容,同樣不能分解過多的細節(jié)講授,而要體現(xiàn)高度的綜合性,否則40~50學時的課堂難以完成全部內容的講授。但是,講授中既要注重共性的強調,同時還要注意用較少的時間向學生講清楚不同巖類區(qū)地質填圖的典型個性差異,這確實需要老師對本課重要知識點的總體掌控能力和高度綜合水平。

        三、“國土資源調查方法” 課程突顯了實踐性

        “國土資源調查方法”課程重實踐,突顯了實踐性的重要作用。以基礎地質調查為例,本課之前,學生所學的沉積巖、變質巖、火山巖及花崗巖類主要講分類理論、標本及鏡下基本特征和巖類學特征,而對巖相學特征講述較少,尤其對這些巖類在野外如何觀察、如何識別接觸關系、如何合理劃分填圖單位,如何將其正確填繪并表達在一張地質圖上等,這些實踐性極強的問題基本沒有介紹。本課既要一一復習各巖類的主要特征及知識要點,又要分別從各巖類的特征性和獨特性出發(fā),闡明各巖類的野外分布規(guī)律和可填圖性,以如何正確建立各巖類填圖單位這一主線,講述如何將其填繪并恰當表達在一張地質圖上。

        如課堂上對沉積巖區(qū)進行了多重地層劃分理論[11]指導下的“群、組、段、層”4級填圖單位體系講述,尤其強調了“組”是巖石地層單位中的唯一最基本和最正式的單位[12-13]。這一抽象的概念,學生是難以準確理解并正確用于實踐中,因此,必須向學生提供真實的地質圖或是《沉積巖區(qū)1∶50000區(qū)域地質填圖方法指南》所附模式圖,選擇其中典型的“組”,通過仔細讀圖分析,講清楚該“組”的“最基本”、“最正式”和“唯一性”3個重要知識點?!白罨尽笔侵v任何地區(qū)的全部地層柱,都以“組”為單位作無遺漏的整分[12-13],而該地層柱無須強求用“群、段、層”對其整分;“最正式”是指一個“組”級地層單位必須是正式命名的、公開發(fā)表(并且常常是被權威機構清理確認)的、有層型剖面(有時還有副層型以及參考層型),一個合格的“組”還必須符合“野外可識別(區(qū)別)、圖面可表達、大區(qū)可對比”三項基本原則(簡稱 “三可”原則[3]);“唯一性”是指“組”的名稱的唯一性,即一物一名,不允許出現(xiàn)同物異名或是同名異物等異同關系[13]。實習課中,安排學生任意選擇所讀地質圖中其他“組”,讀圖檢查該“組”是否符合“最基本”、“最正式”和“唯一性”,可以通過爭論、分組辯論等形式,辯明為何是“最基本”、“最正式”和“唯一性”的,如果某個“組”沒有達到“最基本”、“最正式”和“唯一性”,要求學生提出修正方案和具體解決辦法,這樣才能達到“準確理解和正確用于實踐”。

        為了真正達到“重實踐、重操作”,在課程設置中,分別在沉積巖區(qū)、火山巖區(qū)、花崗巖類區(qū)、變質巖區(qū)地質填圖方法課講授后,對應安排了4次實驗教學課,將各巖類區(qū)的填圖方法知識要點通過實驗教學課中的讀圖進行專門訓練,這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因而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因此,通過讀圖實踐,才能真正理解“如何正確建立各巖類填圖單位,如何將其正確填繪并恰當表達在一張地質圖上”,因為這些圖是正確建立了填圖單位,并將其恰當表達在一張地質圖上的“產品”。

        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不能搞應試教育

        知識點的理解和會用是檢驗學習效果的主要方法和標準,而對這些知識點是否正確理解和會用,是難以用一個簡單的考試卷證實的。在高等教育規(guī)模大發(fā)展之后, 必將迎來注重提高教學質量的新時期。在高等教育中, 逐步推廣和加強素質教育, 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13]。實踐證明,實驗實習報告和課堂討論(筆者的經驗和體會是課堂上分組的激烈爭論、辯論和熱烈的討論)最能直觀、真實反映每個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會用程度,因此,不宜搞應試教育。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全面了解國土資源的主要類型、調查方法、技術要求,掌握當前資源調查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進展,將此課之前所學的“巖石學”、“礦物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遙感地質學”等基礎理論課進一步鞏固和提高,特別突出其與實際地質調查等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思維、綜合分析、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其教學內容應突出“重實踐、重操作”,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是此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

        “國土資源調查方法”課程突顯了實踐的重要性,但鑒于本課涉及資源調查的全程序和全過程學習,因此,有些內容通過課堂上的“重實踐、重操作”仍然難以全部實現(xiàn)對全程序和全過程的清晰理解與實踐,如設計書的編寫、對具體某個圖幅或是某個地區(qū)主要工作(如剖面布設、填圖路線部署)、項目的工作量計劃與年度安排、主要樣品的分配與數(shù)量設計、項目的人員、周期計劃、擬提交的主要成果,以及項目的簡單經費預算等等,這些內容只有通過“實戰(zhàn)模擬”,才能使學生扮演一回項目負責人,“身臨其境”感受全過程。為此,我們在課后安排了一周時間的“國土資源調查方法”課程設計[5],把課堂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進行系統(tǒng)演練。主要做法是,向學生提供一幅我校早年已完成的地質圖及其相關地質報告、說明書等,以紅頭文件形式下達該圖幅的修測任務書(模擬任務書),任務書對其主要目標、任務、工作量、工作周期、項目經費、提交成果和成果形式等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要求學生提交一份模擬該圖幅區(qū)的修測設計書,并明確修測設計書的章節(jié)安排和主要內容,包括主要章節(jié)必附的主要圖件(如交通位置圖、研究程度圖、地質草圖、工作部署圖),實習指導書中還簡列了與項目有關的費用單價等成本預算參考資料[5],便于學生對項目經費等進行模擬預算和安排,同時,任課教師還為學生提供了教師近年來已完成的多個正規(guī)1:50000區(qū)域地質調查項目的設計書及附圖等(電子版以閱讀材料形式掛在本課學校精品課網上),作為學生模擬編寫修測設計書的重要參照。

        實踐證明,加強地質學實踐教學,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14-17]。通過“身臨其境”的模擬這一環(huán)節(jié),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全面提升學生參加地質野外實踐的興趣和專業(yè)素質,提高了地質調查的操作能力,并為高年級的生產實踐和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編寫奠定基礎。

        [1] 國土資源部宣傳中心.國土資源知識讀本[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1998.

        [2] 呂貽峰.國土資源學[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1.

        [3] 李永軍.國土資源調查方法[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8.

        [4] 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部今后五年內要努力實現(xiàn)的五個目標[EB/OL].[2009-10-25].http://finance.sina.com.cn/nz/mlr/index.shtml.

        [5] 李永軍,楊興科,陳淑娥,等.國土資源調查方法實習指導書[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6] 魏家庸.沉積巖區(qū)1∶5萬區(qū)域地質填圖方法指南[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1.

        [7] 高秉章.花崗巖類區(qū)1∶5萬區(qū)域地質填圖方法指南[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1.

        [8] 房立民.變質巖區(qū)1∶5萬區(qū)域地質填圖方法指南[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1.

        [9] 周維屏,陳克強,簡人初,等.1∶50000區(qū)域地質填圖新方法[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3.

        [10] 地質礦產部地質司.火山巖地區(qū)區(qū)域地質調查方法指南[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7.

        [11] 吳瑞棠,張守信.現(xiàn)代地層學[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89.

        [12] 中國地層委員會.中國地層指南及中國地層指南說明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

        [13] 張守信.理論地層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9.

        [14] 萬天豐.關于“地球科學概論”的教學指導思想[J].中國地質教育,2006,(2):47-52.

        [15] 陳駿,胡文瑄,李成.地質學實踐教學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J].中國地質教育,2007,(1):133-139.

        [16] 秦善,王長秋,魯安懷.“結晶學與礦物學”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J].中國地質教育,2007,(1):130-132.

        [17] 吳偉.打造品牌專業(yè) 加強實踐教學建設 全面提高教學質量[J].中國地質教育,2008,(2):41-45.

        On Teaching Guideline of the Course of Survey Methods of Land Resources

        Li Yong-jun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54, China

        Survey Methods of Land Resources is a specialized course applies to seni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geology and resources exploration majors, which is very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nd helpful i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capacity in geological survey.The guidelines includes arousing students’ interests in participating geological field study and greatly developing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ies, improving their operational capacity in geological survey, and mak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ir senior production practices and graduation papers or designs.The content of teaching should emphasize “practices, operations and imitations”, the mainly methods of teaching should closely integrated theory with practice.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knowledge and put the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should be the main standard to check the effect of study, and should not engage in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survey methods of land resources; practice teaching; guidelines;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bility; professional qualities

        G642

        A

        1006-9372 (2010)01-0095-06

        2009-11-19。

        李永軍,男,教授,主要從事區(qū)域地質礦產調查和高年級生產實習及畢業(yè)論文的指導教學工作。

        猜你喜歡
        國土資源資源方法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歡迎訂閱2020年《國土資源信息化》
        資源回收
        歡迎訂閱2018年《國土資源情報》
        歡迎訂閱2018年《國土資源情報》
        2016年國土資源科技成果統(tǒng)計分析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資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可能是方法不對
        用對方法才能瘦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02:42:52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韩国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337人体做爰大胆视频| 精品第一页|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精品| 在办公室被c到呻吟的动态图|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在线国产视频精品视频| 国产91久久精品成人看网站| 五月色丁香婷婷网蜜臀av| 99re热视频这里只精品|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一级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大片| 欧美肥婆性猛交xxxx| 国产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观看| 这里只有久久精品| 蜜桃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福利高清在线| 日韩人妻熟女中文字幕a美景之屋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 洲色熟女图激情另类图区| 国产又大又硬又粗| 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 在线你懂|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二区| 天堂在线资源中文在线8|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综合人成 |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 98bb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美女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极品粉嫩福利姬萌白酱 | 蜜臀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污ww视频网站|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久久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无码|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初女破初的视频|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