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兩年前,我奉命去采訪一個不幸被電擊中而失去右臂的17歲的高中生。
臨去的時候,我想了許多用來安慰他的話,也想了許多有可能發(fā)生的事情:比如他不接受采訪,比如他不容易接近等等。該想到的我全都想到了,然而,我在病房看到的竟是這樣的情形。
那個孩子正端坐在桌前,努力地用左手握著一支毛筆,顯然是不習慣的原因,手中的毛筆總是握不住,就是握住了,也握得不是很端正。而落在宣紙上的,全是一些不成形的墨點。但我發(fā)現(xiàn),他卻一點也不氣餒,顯得不急不躁,就那樣認認真真地在紙上畫他的橫杠。
陽光透過窗子射進來,灑在他年輕而青春的臉上。那一刻,一切都顯得平靜而安詳。當時我就明白了,這是一個堅強的孩子,他懂得在生命最脆弱的時候,如何尋求生命的支點。也許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出色的書法家,但他懂得如何把握有些殘缺的生活。他沒有自怨自艾。這比什么都重要!
在長長的一生中,當不幸的意外發(fā)生時,我們要做的不是聽天由命、怨天尤人,而是像那個孩子一樣,尋求生命的支點,堅強地撐起明亮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