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遲風輝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人文社科學院,山東東營257061)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西安城市文化建設
張紅霞,遲風輝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人文社科學院,山東東營257061)
加強西安城市文化建設對于西安城市發(fā)展和中華文化弘揚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西安城市文化建設中存在著缺乏活力、不適應新形勢等問題。加強西安城市文化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一元思想引領多元化的社會思潮;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激發(fā)市民文化建設的熱情;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增強城市活力;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育城市文明的社會道德風尚。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西安;城市文化建設
古都西安,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安城市文化建設面臨嚴峻挑戰(zhàn)。如何把西安打造成既體現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具有時代活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就成為一項重要的歷史性課題。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概括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四個方面。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笨梢姡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已成為當代中國的精神指南,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統(tǒng)領西安城市文化建設是促進其城市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加強西安城市文化建設有利于推動西安的城市現代化建設。現階段,西安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如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西安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成為每一個關心西安建設和發(fā)展的人士必須考慮的問題。城市文化建設是西安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為其城市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而且其建設狀況和水平還直接關系著城市現代化的進程。高水平的城市文化建設將大大推動西安城市現代化的進程,相反,落后的城市文化建設將阻礙其城市現代化的進程。因此,大力加強西安城市文化建設,不斷提高西安教育、科技文化水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激發(fā)西安市民進行城市文化建設的熱情,可以為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注入新的發(fā)展活力,提供新的發(fā)展思路,開拓新的發(fā)展空間。
第二,加強西安城市文化建設有利于培育西安良好的城市道德風尚。在當前經濟體制不斷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的新形勢下,西安市民的思想道德觀念受到了極大沖擊。市民是文化的主體,市民素質是城市文化的靈魂,沒有高素質的市民,城市文化建設只能是空中樓閣。[1]因此,提高市民素質是城市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加強城市文化建設已成為西安這座城市展現其敦厚奮進城市品格、凸顯其文明高尚市民素質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強城市文化建設,以多種方式吸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西安城市文化建設,不僅能夠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而且能夠培育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第三,加強西安城市文化建設有利于增強西安的城市軟實力。城市軟實力,是指建立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務、居民素質、形象傳播等非物質要素之上的文化水平、人文環(huán)境、體制機制等。當今時代,以文化為核心的軟實力越來越成為城市競爭的關鍵因素,它不僅為現代城市發(fā)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而且是一個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提高城市的文化軟實力,才能使一個城市具備強大的發(fā)展后勁,才能使城市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才能增強城市的綜合競爭力。西安特殊的歷史背景使這座城市具有獨特而厚重的文化資源,這為其城市文化建設提供了天然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西安地區(qū)的文化優(yōu)勢,加強其城市文化建設,不僅能提高西安的城市軟實力,為西安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能夠提高西安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第四,加強西安城市文化建設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迅猛發(fā)展,人們的民族意識不斷淡化,民族文化特征不斷消褪。在此形勢下,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就具有了特殊意義。西安作為一個中華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天然博物館”,而且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歷史載體、燦爛輝煌的東方文化的集大成者。它不僅有總面積108平方公里的周、秦、漢、唐四大遺址,而且有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的古城墻。漢唐時代,就有“西有羅馬,東有長安”之稱;今天,西安仍被譽為世界四大歷史文明古都之一。雖然“西安這座城市,不做帝都已久,但一磚一瓦,都是皇城記憶,一坊一塔,盡皆帝都氣象”。[2]一個散發(fā)著濃厚中華文化氣息的西安,可以讓世人更好地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因此,加強西安城市文化建設,充分挖掘其歷史文化資源,無論是對于西安的城市建設和發(fā)展,還是對于弘揚中華文化、打造中華文化的國際文化品牌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缺乏開拓創(chuàng)新氛圍。西安曾為13朝帝王之都,是中華文化的發(fā)祥地和博物館。但過于濃重的傳統(tǒng)文化氛圍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其開拓創(chuàng)新的羈絆,使西安城市文化建設深陷常態(tài)發(fā)展軌道之內,缺乏銳意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文化多元化的發(fā)展,西安傳統(tǒng)文化中存在的官本位思想日益凸顯,文化失衡心態(tài)也逐漸顯露,這嚴重束縛了西安城市文化建設的活力,阻礙了西安城市文化建設中的革故鼎新和全方位突破。因此,如何挖掘西安文化資源,以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打造西安城市文化品牌,使古都西安彰顯其獨特文化魅力,重現往日輝煌,是西安城市文化建設面臨的現實課題。
第二,適應新形勢能力脆弱。改革開放以來,西安這個連接中西各地、貫穿南北各方的中西部經濟文化中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大帶動了我國西北部地區(qū)的經濟文化發(fā)展。但是,事物都有兩面性,改革開放在推動西安城市文化發(fā)展的同時,也給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帶來了各種西方文化思潮。這些包含西方多種文化思想和價值取向的社會思潮,以其強大的攻勢侵蝕著西安優(yōu)秀、內斂的文化品格,使具有悠久歷史、蘊涵濃郁傳統(tǒng)風格且處于發(fā)展關鍵期的西安表現出了諸多不適應,從而使其城市文化建設面臨嚴峻挑戰(zhàn)。
第三,文化內涵未能充分挖掘。西安長達1100多年的帝都歷史使其具有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因素、獨特的歷史風韻和深厚的文化積淀,這是西安寶貴而又獨特的文化資源。西安城市文化建設應該充分挖掘這些文化資源,發(fā)揮西安城市文化建設的優(yōu)勢。但是,目前在西安城市文化建設中卻存在著盲目追求空洞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忽視對特有文化資源挖掘的現象,使其城市文化建設正逐漸喪失獨特性。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西安在城市文化內涵挖掘方面暴露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這些都成為其城市文化建設中的頑疾。
第四,重視程度相對較低。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對物質生活的過度追求,必然導致精神文化建設的相對滯后。這不僅體現在社會各階層的心態(tài)上,還體現在政府對于文化建設的態(tài)度和政策上。西安是我國西部地區(qū)的重要樞紐城市,近年來經濟飛速發(fā)展。然而,在經濟發(fā)展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其城市文化建設卻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應有重視,資金投入較少,城市文化建設相對滯后,嚴重阻礙了西安城市現代化的發(fā)展。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西安作為我國的文明古城,其城市文化建設的狀況,不僅關系到西安的城市發(fā)展,而且也會影響到我國文化產業(yè)的繁榮和小康社會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今中國的精神指南,是現階段我國文化建設的統(tǒng)帥。因此,加強西安城市文化建設,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統(tǒng)領。
第一,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一元思想引領多元社會思潮,這是西安城市文化建設的基本出發(fā)點。當今時代,社會意識的多樣化特征日益明顯,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對此,我們必須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同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和整合多元社會思潮,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領導權、主動權、話語權,維護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形成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多元文化共同發(fā)展的生動格局。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各種社會思潮的沖擊,使原本正統(tǒng)、單一的西安城市文化日趨多元化。在此情況下,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幫助廣大市民樹立起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保證西安城市文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這是西安城市文化建設的基本出發(fā)點。二是要成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積極踐行者、社會主義思想陣地的堅定守護者和社會主義文化的大力倡導者,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西安城市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三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西安城市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這需要我們從思想、理論、實踐三個層面做出努力:在思想上,要明確目標,堅定立場,采取一切措施,增強馬克思主義的感召力和廣大市民對它的認同感;在理論上,要用歷史、理論、現實三者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充分論述馬克思主義的現實合理性和合法性,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在實踐上,要通過不斷把現有成果制度化,通過大眾傳媒的宣傳來實現馬克思主義對西安城市文化建設的引領。
第二,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激發(fā)西安市民文化建設的熱情,這是現階段西安城市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共同理想,是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根本前提。毛澤東認為,黨要有“共同語言”,社會主義國家要有“統(tǒng)一意志”;鄧小平指出,“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要團結起來、組織起來,一靠理想,二靠紀律”,[3]因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盵4]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已成為我國文化建設必不可缺少的內容。因此,西安的城市文化建設必須要以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指導,不斷提高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一要加強宣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激發(fā)西安市民進行城市文化建設的熱情,不斷推動西安城市文化的發(fā)展。二要加強引導,努力把市民思想引導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來指導城市文化建設上來,把思想上的認識轉化為政策上的任務明確,行動上的真抓實干。三要充分發(fā)揮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的作用,大力宣傳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主流價值觀,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形成全體市民共建西安城市文化的新局面。
第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發(fā)城市活力,這是現階段西安城市文化建設的核心。十六大報告指出,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城市文化建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以民族精神為核心,不斷吸收時代精神中的積極因素,建設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文化,使其成為推動城市發(fā)展的精神源泉。西安悠久的歷史使其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淵源之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入骨髓。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發(fā)展,人們的民族意識逐漸減弱。為此,我們必須采取一切措施,將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面力量廣泛動員起來,以滿腔的熱情、創(chuàng)新的精神、積極的行動,使中華民族精神綿綿不斷地傳承延續(xù)、發(fā)揚光大。
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深厚的文化底蘊已成為西安這座城市的標記,但是對于今天的西安來說,更重要的是以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使之成為一座古樸與活力并存、傳統(tǒng)與現代并進的城市,成為一座擁有深厚文化底蘊又不失現代氣息的國際化大都市。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弘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給這個古老的城市注入活力。弘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最重要的是培育適應市場經濟的契約文化理念。契約文化是現代社會的標志之一,對于一個城市來講,它必然滲透于城市文化之中,并構成其核心內容。[1]西安的城市文化中存在著重人倫輕契約的特點,因此,在城市文化建設上,西安應主動吸收市場經濟帶來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努力培育契約精神,使契約文化滲入到市民個體的意識深層,實現其對整個城市文化的引領,這是我國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的基礎性工程。在實際行動中,我們應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積極推動文化觀念、文化形式、文化內容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促進文化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真正做到在繼承中創(chuàng)造,在借鑒中提高,在改革中發(fā)展,使西安城市文化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
第四,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西安文明、和諧的社會道德風尚,這是西安城市文化建設的一項基本工程。2006年3月4日,胡錦濤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xié)十屆四次會議的委員時提出了社會主義榮辱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它已成為衡量公民道德建設成效的主要標準和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培育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建設和諧的城市文化,必須以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道德素質為基礎,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支撐。
西安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首善之地和世界文化格局中的重要節(jié)點城市。要加強其城市文化建設,就必須把加強道德建設、培育文明社會風尚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努力為西安城市文化建設提供堅強的道德支撐。具體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成立專門機構,加強對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領導。市政府要高度重視,成立專門機構,并將良好道德風尚的培育工作納入其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對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領導;在實際工作中,要加強研究和及時總結,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二是完善規(guī)章制度,提高廣大市民的道德素質。相關部門要制定和完善各種規(guī)章制度,并通過宣傳和教育,使制度進入千家萬戶,成為人們行動的指南,不斷提高廣大西安市民的整體素質,為形成良好的城市道德風尚創(chuàng)造條件。三是樹立模范典型,激發(fā)市民自覺提高道德修養(yǎng)的熱情。模范的帶動作用不容忽視。要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道德模范的光榮事跡,增強其對廣大市民的影響力,全面興起學先進、趕模范的熱潮,激勵人們向模范學習、向先進靠攏。
總之,加強西安城市文化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統(tǒng)領,建設有西安特色的城市文化,為西安城市發(fā)展不斷注入新的發(fā)展活力,提供新的發(fā)展空間,從而實現西安的跨越式發(fā)展。
[1]丁力.試論西安城市文化特點及其建設[J].陜西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3).
[2]丁孝真.西安城市文化建設與城市形象定位[J].城鄉(xiāng)建設,2008,(11).
[3]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111.
[4]江澤民.在全國抗洪搶險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1998-09-28.
G127.41
A
1002-7408(2010)12-0084-03
2009年西安市社科規(guī)劃項目“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西安城市文化建設研究”(09Z45)的成果之一。
張紅霞(1971-),女,山東東營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人文社科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遲風輝(1987-),女,山東聊城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現代化。
[責任編輯: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