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武塵
王淦昌,江蘇常熟人,1929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1930年赴德國留學;1934年獲柏林大學博士學位后回國,相繼任山東大學和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系主任。1999年9月8日,王淦昌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王淦昌為祖國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但與5個子女相處的時間并不長。他在他的孩子們的心中,父親依然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王淦昌與夫人是“娃娃親”,目不識丁的妻子有雙“小腳”,但王淦昌卻和她不離不棄,相扶相攜,共度人生。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為他與比他大三歲的女孩吳月琴訂下了這門娃娃親,在他小學畢業(yè)那年他們正式結(jié)了婚。“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后,他受新思想的影響,幾次鼓足勇氣趕回老家要與封建思想作斗爭,“退掉娘子”,但一踏進家門,一看到善良賢惠的似大姐姐的夫人笑容可掬地噓寒問暖,忙里忙外地燒水做飯、洗衣納鞋,到了嘴邊的話硬是咽了下去。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王淦昌清華畢業(yè)后,未與家人商量便考取了赴德國的官費研究生,但一直資助他念中學、大學的大哥不同意。為此王淦昌思前想后,對妻子說“不去了”,但吳月琴卻鼓勵他去闖蕩,道:“淦昌,好男兒志在四方,何況你是做大學問的。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不論你今后走得多遠,飛得多高,別忘了你的家,有盼著你早日學成歸來的妻兒老小……”
王淦昌牢牢記住了妻子的話,在獲得柏林大學博士學位后,毅然回國,和“小腳”夫人相伴終身,且恩愛有加,留下了一段傳為美談的故事。
那是在抗戰(zhàn)期間,浙江大學遷往大后方,王淦昌非常辛勞,在顛沛流離中染上了肺結(jié)核。校方的薪水已經(jīng)好幾個月發(fā)不出來了,吳月琴就在住地旁的荒山坡上開墾出一個菜園,種上蔬菜,養(yǎng)了一群雞。幾天后,她打聽到羊奶能治療肺結(jié)核,便從山民那里買來三只奶羊。一天傍晚,當妻子從山上放羊回家,一直站在門前等著她的王淦昌深情地說:“這些苦活兒不能都讓你一個人去干??!從明天開始,我負責放牧一只羊。”從此,每逢上課,王淦昌便一手夾講義,一手牽著羊,一路趕往學校。一代核物理學大師“牽著羊兒去教書做試驗”,遂成為浙大的佳話。王淦昌和“小腳”夫人相濡以沫,相伴終身,體現(xiàn)了一個深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知識分子的崇高品格!